電影訊息
決戰終點線--Rush

极速风流/一级双雄(港)/决战终点线(台)

8.1 / 512,982人    123分鐘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克里斯漢斯沃 奧莉薇亞魏爾德 丹尼爾‧布爾 阿歷珊翠瑪莉亞羅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risr要學術

2014-01-05 02:00:45

新教倫理與搖滾精神


作為跑圈粉當然知道F1的什麼能吸引人——速度啊,比賽的緊張刺激啊,場面上的事當然棒極了,讓很多人(我……)一年年看下去的,除了比賽的氣氛,F1特殊的聲音和氣味,更加是對手們微妙的感情,對同業的尊重,以及不可避免地、對勝利和冠軍的渴望,同一水平上只有你可與我比肩但我就是要打敗你,多麼奢侈而詩意。
所以當有一部片子把這兩種attraction都拍出來並且拍得相當不錯,跑圈粉自然是不能要求更多了。

所以大家都知道了有個要開車不要命的F1車手叫詹姆斯•亨特,亨特先生英俊倜儻風流瀟灑,除了賽車就是菸酒女人,出場不滿半分鐘就果了上身,加上the closer you are to death, the more alive you feel這樣死了沒事爽到就行的台詞,放到哪個年代都是不缺人追捧的搖滾明星。
現在看亨特先生當年的照片,的確不乏香檳和妹子,不少在賽場果上身,無論在什麼樣的記載里都有著荒誕不經的偶像氣質。老闆們在下棋,他在旁邊的沙發上睡得正香。聽BBC廣播5台出的紀念亨特的採訪,裡面說到亨特其實對死亡是恐懼的,但正因如此把每天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天來過,所以「如果我們今天不做這件事,也許就永遠做不成了」。
(插個花,所以如果現在那個誰真的和他偶像一個時代,兩個男人在一起喝到爛醉,抱著酒瓶大聲唱走調的歌,什麼的,想想就多麼帶感)

然後是尼基•勞達,同樣偉大的F1賽車手,卻似乎處處處於亨特的反面。相貌平平,人緣一般,但是對工作極度認真,早上五點就來賽場走賽道,拿完一個冠軍馬上想著下一個冠軍,精於算計,從不做與他的原則和目的相違背的事情,從來不浪費自己的一絲精力。
作為一個在經典里摸爬滾打的社會學本科生,看電影裡塑造的勞達簡直活生生看出一個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來——Rush裡的勞達對於他所選擇的職業的態度簡直就是馬克斯•韋伯所描述的新教職業觀的完全體現 ,韋伯所謂的「天職」(calling)要求人們完成所處職位的責任與義務,以職位的目的作為自己終身追求的目的,「韋伯描述的資本主義精神具有理性計算的特徵,以嚴格、小心謹慎且有遠見的計算為基礎,進以謀求經濟上的成功。」(但是勞達本人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宗教傾向,他拿冠軍也一定不像新教「天召」的目的那樣為了榮耀神,到20世紀宗教對人的精神氣質影響已經相當淡漠,職業倫理的目的變得世俗化,也就是說,他一心拿冠軍就是為了拿冠軍,沒有別的。)
勞達就是這樣的形象。承受20%,多一點都不行的危險;精確地計算他的投入與回報;一旦可以達到目的不惜採用任何手段(你們不要黑人家付費車手),而現實中1973年威廉姆森撞車勞達就沒有救,事後還說「我拿車隊的錢是為了比賽,不是為了救人」……還有把幸福當做敵人,享樂讓他良心不安,這樣的專注度可以說已經成為他性格的一部份了。

所以整部電影兩個角色的衝撞,事實上就是這兩種不同的人格特質或者價值取向的衝撞。一個會不顧一切搶進彎角,一個一旦情勢危險一定會剎車;一個爬出賽車就是花天酒地,絕對不會記得前一天睡的妞的名字,一個比完了賽開好總結會馬上帶著老婆回家消失在公眾視野里;一個拿到冠軍覺得自己再也沒有什麼需要證明了,一個永遠把目標放在下個賽季的冠軍。真的往大了說,就是傳統職業倫理與對傳統職業倫理的反叛。在亨特先生那裡「職業」這個詞一定是不管用的,賽車絕對不是什麼職業,賽車是生活方式。

但是既然這並不是兩個獨立運行的系統,兩個人在同一條賽道上爭搶同一個冠軍難免有些交集,從詹姆士開玩笑地叫my ratty little friend還是Niki認真辯解我知道rat不好看但是智商高啊你取笑不了我;後來那場紐伯格林亨特說我對你的事故有責任,勞達回他我回來你也應該一樣負責;到最後他們都成為世界冠軍在飛機場那段是感慨也是總結性質的對話;甚至再到後來亨特退役,投資失敗過了相當艱難的一段日子,勞達見到的亨特「光著腳騎著沒氣的自行車」,勞達給他付飯錢,讓他去做正經事。
1976年亨特拿下冠軍以後說Niki值得這個冠軍,到現在勞達一直說詹姆士是我尊敬的不多的人之一。
兩個偉大的身影處在各自堅持的極端向對方遙遙致敬,既然他們都追求到了各自想要的,那就沒有什麼對或者錯,沒有什麼好或者不好。

伯尼批評過現在的頂尖車手缺少亨特或者勞達那個年代的"Charisma",亦即使人臣服的超凡魅力。這點各家車迷是否認同姑且不論,事實上大多數人多少在兩方面都要做些妥協,也很難出現這樣兩種極端的人格在同一層面上對抗的場景。
新教倫理和搖滾精神的時代都過去了,變成了老照片,變成了紀錄採訪,變成了商業電影。
亨特1993年突發心臟病逝世,勞達現在依然活躍在F1圍場,做嘉賓解說,做車隊非執行主席,沒事和紅牛的馬口博士隔空喊話打嘴炮,轉身天天去紅牛蹭飯勸紅牛車隊經理霍納結婚。

Rush首映式上採訪勞達:
-Do you miss him?
-I miss him, especially tonight.

兩個偉大的車手和偉大的人格的碰撞與交織,到這樣的程度。感謝兩位的一切,感謝F1將他們的競爭激發到最大化,感謝Ron導交出這樣一部電影。
國內遲遲不上映又不高興看槍版的時候纏著問去電影院看過的偶像要劇評,當時只記得偶像說這部片子讓人更尊敬勞達了,看完才體會出另一句「讓人想起一些已經忘記的事情,讓人懂得一些曾經忽略的事情」的意義。不管是對於偶像這樣的F1從業者,對我這樣多少看過幾場比賽了解一些知識的F1飯斯,或者對完全不了解這項運動不明白背景故事的觀眾而言,都是可以看得很享受的電影,因為它的確在拍賽車並且拍得相當不錯,但又不只是在拍賽車,最終它拍的是在賽車以外的東西。

PS. 內地到底上是不上……
再PS. 本文涉及事實的部份大多來自BBC廣播5台的rush專輯採訪,其他一些來自記憶,有錯漏歡迎指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