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

惊天魔盗团/非常盗(港)/出神入化(台)

7.2 / 711,230人    115分鐘 | 125分鐘 (extended edition)

導演: 路易斯賴托瑞
編劇: 艾迪所羅門 鮑茲亞金
演員: 傑西艾森柏格 伍迪哈里遜 艾拉費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ET看電影

2013-12-27 22:01:39

《驚天魔盜團》劇作模式淺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驚天魔盜團》劇作模式淺析

   大家好,今天看了電影《驚天魔盜團》,對此劇做了一些簡要的分析,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首先,我將此片類型歸為「俠盜+懸念」模式,這樣,也就不難拆解其中的劇作模式了,接下來,我將一步一步地分析此種模式的一些特徵。
   「俠盜」片的敘事特徵:在俠盜片中,一般會有一個俠盜或者俠盜集團,處於動盪的亂世或者政府官方無法保證正義伸張的時代,百姓無力將社會的公平正義寄託於法律或者統治集團,而不得不依靠一些江湖義士,而這些江湖義士便運用自己的力量劫富濟貧、伸張正義,此類電影在中國有《水滸傳》、《七俠五義》《黃飛鴻》等武俠片,等等,國外有《羅賓漢》、《佐羅》等一系列影片。
   人物設置上——
   俠盜片一定會有代表公平正義、劫富濟貧的俠盜一方-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黃飛鴻中的武林高手-黃飛鴻、紅花會等、西方的佐羅、羅賓漢等,其所對立的一方一般都是代表官方上層階級的警察、朝廷、富商等,一般來講,俠盜一方都是技藝超群、智勇雙全的一方,並且還有著許文強一般的亦正亦邪的氣質,這在魔盜團成員中也有所體現。
   如果說魔盜團中的成員們是利用自己的「魔法」來劫富濟貧的話,那麼,過去的俠盜一般都是運用自己的超強武功,當然,也還有俠盜們的聰明才智,在水滸傳中108將個個身懷絕技、黃飛鴻和紅花會成員都是武林高強、佐羅劍術高超、羅賓漢射箭精準,而魔盜團有著驚天的魔術才幹和聰明的智商。
   與俠盜所對應的是一系列的官方執法集團-北宋朝廷、清末政府執法者、以及羅賓漢中的約翰王子、佐羅中的韋爾塔上校,代表官方一邊的都是愚蠢無知之輩-水滸傳中的北宋官員常被英雄們耍得團團轉,要不是宋江主動被招安,梁山泊的英雄們幾乎不可能被朝廷降服,佐羅、羅賓漢中的朝廷勢力也是被英雄耍得團團轉,在《驚天魔盜團》中警察和富商一方也總是被俠盜戲弄,直到最後也沒有抓住俠盜。
   確定類型和人物設置之後,接下來我將一步步分析如何將懸念片的特徵和俠盜片混合在一起。
   情節設置——
   開端 設置總懸念-即每次在魔術表演出現的戴帽子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陰謀?這個牌到底有什麼秘密?東伊凡街45號到底有什麼秘密?那奇怪而高超的室內魔術是怎麼一回事?
   開端的懸念設置下之後,劇情並沒有沿著解密這一系列懸念而展開,而是將總懸念擱置,留到高潮段落來揭開,這是這部電影的一個懸念特徵-總懸念的揭開留置高潮處與影片遞進部懸念一起揭開,在開端設置了影片的總懸念之後,即進入影片的敘事主體-圍繞貓捉老鼠式的警察圍獵俠盜展開,而暫時擱置影片的總懸念。
   第一次演出(第一次劫富濟貧)
   影片隨即轉入一年以後,進入影片敘事的展開部-展開部的第一個場景便是四個魔術師的第一場閉幕演出-搶劫巴黎信貸共和銀行,這是俠盜們的第一次劫富濟貧,在本片中,與以往的俠盜片不同的是俠盜們採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利用「魔術」這一表演形式,這是影片別具一格的地方,魔術本身具有表演性,同時也帶有亦真亦假的色彩,這位影片增加了觀賞性,同時又設置了他們是如何得到這些錢的這樣一個謎題。
   警察的第一次審訊
   緊接著魔術表演之後是警探迪倫洛茲的案件偵辦以及國際刑警艾爾瑪的加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迪倫並不是很想接收這一案件,他的加入似乎是勉為其難的,而在高潮部我們才知道原來迪倫是魔術團的大老闆——這樣的人物設置即「最不可能的人就是那個人」是懸念片、解密片的一大特徵,無論是辦案型懸疑劇《少年包青天》、《名偵探柯南》或者是俠盜片《佐羅》都有這樣一種人物設置-即最後的兇手卻是那最不可能的人(如《佐羅》1975版中佐羅是戴著面具的俠盜,當佐羅的身份揭曉得時候大家才知道——他居然是渾渾噩噩的新總督假扮的)
   那麼,既然有了這樣的人物設置,劇作者必然會將觀眾往這個方向引導——即在片中迪倫總是那樣的愚蠢和烏龍,他總是犯錯、總是被俠盜們耍,他似乎是片中最笨的一個人,他抓賊積極、他是最希望抓住俠盜的人,卻又是最笨、每次都是到手的鴨子飛了的人...。
   這樣,觀眾就怎麼猜也猜不到迪倫居然就是俠盜的頭頭...。
   新人物-布雷德利的加入(官方智囊團加入)
     片中的布雷德利的人物是官方力量實際上的頭頭,在片中高潮解密之前的情節中看起來似乎是警方和俠盜四人組的角力,但實際上是迪倫和布雷德利的角力(只是不到最後我們不知道而已),請注意——片中每一次對俠盜們的魔法的解密都是布雷德利實施的,沒有布雷德利的加入,警察和我們觀眾是不可能知道俠盜們是如何盜得這樣一筆筆巨款的,所以片中俠盜們的實際主要對手是布雷德利,而布雷德利解密魔術的動機也很簡單——為了能使他的DVD賣錢(與俠盜劫富濟貧的目標相背離)。
     在俠盜片中這樣的人物也是很多的-如水滸傳中的高俅、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的納蘭元述、新龍門客棧中的甄子丹飾演的曹少欽,在電影敘事進程中,俠盜們的行俠仗義行動必須遇到越來越強的阻力,從而驅使俠盜們進一步地開動智慧並使得影片張力提升。而警察或者差官們的智力又是那樣的愚鈍,那麼誰來提供這樣的阻力並且使得俠盜們需要進一步地開動腦筋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計劃呢?能辦到的就只有「布雷德利們」了,因此,「官方智囊團」這一人物的設置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影片整體的大反轉之中的「小反轉」。
   在本片中,電影最大的反轉是高潮部對一系列疑問的解密,進而顛覆之前情節中所設置的一系列觀影期待,但在大反轉中一定還要有小反轉,這樣劇情才好看、才有張力,否則電影就是平鋪直敘了、就沒有看頭了,那麼怎樣設置小反轉呢?接下來看下面的情節...。
   5.第二次表演(第二次劫富濟貧)。
   在第二次表演之前,電影有一系列的場景和情節設置來迷惑觀眾——對亞瑟.特萊斯勒與天啟四騎士的溫馨和睦的生活的一系列渲染,甚至亞瑟還去找布雷德利警告他不要曝光俠盜們的魔法。
   可誰知道——
   俠盜們要處理的正是他——亞瑟。
   而正是這樣的反轉所產生的驚奇效果才使得觀眾們對影片的觀影興趣大增,他們越來越感興趣-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件呢?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片中在一系列的細節場景中—比如第二次表演之前的艾爾瑪和迪倫以及迪倫和布雷德利的對話中見縫插針地穿插關於萊昂納爾史萊克的故事前史,以使得影片在高潮部的解密顯得順理成章、可以被觀眾所理解,在懸疑片中往往是告訴觀眾一部份,留一部份不告訴觀眾、讓觀眾去猜,在本劇中的「麥格芬」(懸疑劇中的名詞,指代實際上不存在但可以引導觀眾去觀影的某個人或某物等,如《精神病患者》中的母親)正是俠盜四人組,而真正的俠盜卻是迪倫...。
   接下來回到劇情...。
   第二次表演-俠盜們將亞瑟的錢轉給一場災難的受害者,而這場災難的投保公司正是亞瑟的公司,是亞瑟剋扣了他們的保金,如果說第一次表演的搶劫銀行還使得觀眾認為俠盜是一群喜歡捉弄警察的無恥之徒的話,第二次的搶劫亞瑟已經讓觀眾把同情心完全倒向了俠盜的一方,俠盜彷彿是現代羅賓漢的化身,將惡商亞瑟的不義之財捐給貧苦的受害者,使得觀眾開始越來越認同俠盜。本片的大部份敘事視角是採用迪倫探長的敘事視角,這樣的敘事視角的選取是比較容易使得觀眾認同迪倫的,但對於人性本身善良的天性和劫富濟貧的認同使得觀眾顯然越來越倒向俠盜一邊,甚至越來越不希望迪倫捉住俠盜們了...。
   警察第二次追兇失敗。
   同樣的,接下來是警察的第二次追兇,笨警察的第二次追兇當然是失敗了,第二次追兇中艾爾瑪放走丹尼即是為後來的迪倫懷疑艾爾瑪(更多是讓觀眾懷疑)做鋪墊,而編劇用艾爾瑪來引導注意力顯然和魔術所做的如出一轍——最後解密的時候大家都知道迪倫才是真正的俠盜,而為了迷惑觀眾,則需要用魔術師身邊的小助手來吸引注意力-這個小助手便是艾爾瑪,不管是艾爾瑪顯現出的對魔術的興趣還是兩次放走俠盜,亦或者是布雷德利說艾爾瑪很可疑,這一切的設置都是為了誤導觀眾的注意力,編劇甚至還讓迪倫因懷疑艾爾瑪而與之發生衝突,這就進一步加深了觀眾對艾爾瑪的誤解(認為她是俠盜那邊的人)。
   7.警察的第三次追擊。
   從迪倫深更半夜睡不著爬起來看書、更加深入細緻地研究俠盜們的作案手法開始劇情就進入了遞進部,緊張態勢進一步加強、警察們越來越努力地搜尋俠盜,而俠盜這一方也有更多的新資訊透露出來,以增強在遞進部的節奏感。
   迪倫從電話中定位到了俠盜們的位置,而俠盜們在東伊凡街45號6A房間的對話也將很久沒出現的影片總懸念再度提起,以此吊起觀眾的胃口-提醒觀眾開場時的懸念並沒有解決。
   即——1.魔盜團顯然是在為某個集團效力,那麼這個集團到底是誰呢?2.他們還有一件事要辦,什麼事?3.彩虹末端的那一桶金到底指的是什麼?4.他們集體有一個計劃,什麼計劃?5.他們從東伊凡街45號6A房間走出,這一房間到底有什麼秘密?當初是誰將他們引到這個房間的?有什麼目的?
   ——因為以上的懸念,再次吊起觀眾的胃口(電影已經進行了一大半了,若此時不提醒觀眾,觀眾很可能都忘了...),並且成為統領遞進部的懸念。
   接下來是三位俠盜的逃脫和傑克與迪倫的打鬥,我們可以看到,傑克與迪倫的打鬥同樣也印證了俠盜片的特徵——即警察總是那樣的笨拙,而俠盜總是顯得很智慧、機靈,雖然在接下來的從唐人街到大橋的追車大戰中傑克不幸身亡(假死),但無疑在打鬥場景中傑克就像羅賓漢一樣,而迪倫卻顯得那樣的愚笨...。
   警方與俠盜第四次的鬥智。
   在警方從傑克手中找到埃爾克霍恩的文件並且得知俠盜的下一個目標是埃爾克的現金倉庫的時候,警方開始了新的追捕,我們從高潮處的解密可以知道其實這純粹是俠盜為警方設下的一個套,接下來警方又再一次撲空,影片進入最後的高潮段落。
   高潮-最後一次表演
   高潮段落無疑是影片最為好看、視覺效果最為炫目的階段,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特效的展示無疑是一部電影所必須的,但我們從好萊塢電影也可以看到-特效的展示需要影片敘事文本的鋪墊才能顯得言之有物-即特效一定是為了故事的展示而存在,不是單純為了展示特效而存在,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劇本故事作為鋪墊,這樣炫目的特效才不是空洞的電腦特技的展現,如果缺少了一個好的故事,特效只能是像宣傳片或者電腦遊戲片頭動畫一般-缺少故事性和敘事內涵...。
   俠盜們的最後一次表演完畢,高潮中的視覺效果段落結束,影片正式進入揭秘階段。
   隨著布雷德利的入獄以及迪倫進入獄中與布雷德利的對話,影片逐漸為我們揭開了表層故事之下所隱藏的一切故事資訊以及真相——幕後真正的俠盜其實是一直執著地追蹤俠盜的迪倫,此處的大反轉因為前面情節中見縫插針地敘述萊昂納爾史萊克是如何被布雷德利揭秘所害進而水下魔法失誤導致的身亡的這一事件而可以被觀眾所理解,但此時仍然有一些謎題未解,而接下來迪倫接納四位俠盜加入魔眼以及尾聲部份迪倫告訴艾爾瑪所有的真相——迪倫是萊昂納爾的兒子,則向我們解開了影片的所有謎團,從布雷德利的入獄以及四俠盜到公園見迪倫的平行剪輯開始故事進入了揭秘階段——這是所有懸疑片必備的階段——即高潮處展示所有沒有告訴觀眾的謎題,不管是諾蘭的《跟隨》、《記憶碎片》還是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眩暈》或者是偵探片《火線追緝令》、懸疑科幻片《少數派報告》、亦或者是《少年包青天》、《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名偵探柯南》皆是如此,懸疑片在前期所設置的一系列謎題在這時得到解答,而設置懸疑片的關鍵則在於如何向觀眾展示一些細節使得觀眾知道一部份劇情資訊但是又無法得知全部的真相,在本片中前面劇情告訴了我們魔眼的秘密以及萊昂納爾的死等等資訊,甚至在艾馬爾與迪倫在第二次表演的時候告訴我們萊昂納爾似乎沒有死——這些都是為觀眾釋放的煙霧彈(讓觀眾去想會不會是萊昂納爾沒事,萊昂納爾是幕後老大),我們在寫懸疑片的時候一定要為觀眾釋放足夠的煙霧彈,再穿插一些真實的事實(這樣揭秘才顯得合情合理),這樣觀眾才有參與的快感(觀眾才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決不能也不可能告訴觀眾全部的資訊,而最為關鍵的資訊——即此片中迪倫其實是萊昂納爾的兒子是不能告訴觀眾的,你也可以釋放一些細節用於暗示(諾蘭就是這樣做的),只要你相信你的編排足夠可以迷惑觀眾...。
   那麼,最為關鍵的資訊就要等到高潮部份一步步揭秘,《跟隨》中的珂布其實與女人是情人,並且珂布是想要陷害比爾、《記憶碎片》中最後一個彩色階段也是揭秘階段,《眩暈》步步揭秘—先告訴觀眾朱迪就是瑪倫,但並沒有馬上告訴觀眾朱迪和加文艾斯特的關係(這在最後一個場景兩人跑上塔尖才告訴觀眾),揭秘的過程可以是步步揭秘,也可以是快速的大反轉,不管怎樣,影片的真相和我們釋放的煙霧彈——「麥格芬」一定要是不一樣的。
   此片的類型是俠盜+懸疑,那麼,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哪些典型的特徵呢?下面,我簡要地列出此片的典型特徵,以便能夠抓住其精髓,從而指導我們的創作——
   人物設置:
   俠盜片的人物設置,即對立的兩方——俠盜一方和警察一方,俠盜一般是聰明的、機智的,警察是愚笨的、老是出錯的。
   懸疑片的人物設置——足夠的人物前史,並且不能將人物前史過多地展現給觀眾,《魔盜團》中前史最為豐富的是迪倫這個人物,但在影片高潮揭秘之前幾乎沒有提及迪倫是萊昂納爾兒子這一事實,而恰恰這便是解密的關鍵。
   而大反派布雷德利也有足夠的前史——與萊昂納爾的糾葛。包括巴黎信貸共和銀行、亞瑟、埃爾克霍恩與萊昂納爾的糾葛也是放在沒有告訴觀眾的前史部份的,正是在高潮及結尾部對這一前史的陳述才讓觀眾得知了全部真相。
   影片的情節設置是按照俠盜片的情節設置來的:即俠盜劫富濟貧——警察圍捕俠盜。此片圍繞此進行了三個回合的俠盜與警察的交鋒,並且構成全片的主要敘事段落。
   隨後懸疑片必備的解密段落在警匪交鋒的第三個回合結束以後開始展開,緊接著影片所設置的一系列謎題在此得到解答,影片圓滿結束...。
   本片的視覺效果炫目、特技迷人,故事結構精妙,然而對於我們編劇來說則一定要撥開迷霧見真相,看到隱藏在眼花繚亂的技巧之後的本質,通過對類型的分析以及對類型敘事的特徵的分析拆解故事敘事,這樣才能看到真相之下的編劇技法,進而吸收他人優秀作品的精髓,然後為我所用!
   本片的俠盜片與懸疑片的結合是一大特色,懸疑片一直是票房寵兒,不論是早期的希區柯克式的懸疑片還是當下的諾蘭式的懸疑片,亦或者是本片,懸疑片都能夠依靠出乎意料的突轉和誤導觀眾的煙霧彈來迷惑觀眾進而吸引大批票房,但不同的懸疑片具有不同的特徵,《精神病患者》是驚悚+懸疑,《白夜追兇》是破案式懸疑+雙雄對決,諾蘭喜歡用結構的碎片化來迷惑觀眾,而此片的創新則在於將懸疑片與俠盜片結合併且將故事背景放在現代,而且加入了魔法這一本就具有足夠迷惑性的元素,吸引住了觀眾讓觀眾大呼過癮則是必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