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泥土--Mud

污泥/烂泥(港)/穆德

7.4 / 188,963人    130分鐘

導演: 傑夫尼可斯
編劇: 傑夫尼可斯
演員: 瑞絲薇斯朋 馬修麥康納 麥可夏儂 莎拉寶森 山姆謝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3-12-26 05:54:04

《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當我們年輕時


(芷寧寫於2013年11月4日)
老舊的小鎮,斑駁的船塢,靜默的水流,綿延的河床,神秘的小島,錯落的樹林,隨船出行的少年,落魄流離的浪子……傑夫·尼科爾斯執導的影片《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Mud)》從伊始就呈現出了吸引人的特質,令觀眾彷彿被一股具有懷舊氣息的風烘托著環繞著,被帶入到影片所營造的舒適氛圍中,靜靜地聆聽著一個關於心碎和修復的故事,同時影片也具有一種文學氣質,有種令人印象深刻的既疏離又稠密的氣息。
通過少年的眼睛來述說故事,是一個容易打動人心的表述方式,以這種角度拍攝的影片不乏經典之作,比如朱塞佩·托納多雷的《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這部《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以少年的視角講述了愛情的美好與心碎,成長的付出與代價,具有初初的美好的感覺,也在修複和治癒方面做的適度,不橫添枝節,也不賣力煽情。
這部不具有明顯時效性的影片,是導演傑夫·尼科爾斯的用心之作,據說故事在他腦海里已醞釀了十多年,或許正因為如此,該片的劇本紮實,故事設置巧妙,人物設定也很具代表性,兩位主要人物,一個是長不大的老男孩瑪德,一個是急於長大的十四歲的男孩艾萊斯,不論老男孩瑪德,還是少年艾萊斯,都在憧憬著併力圖實踐著自己的愛情,只是一個經年不退,一個情竇初開。
可以說,影片設置了三段情感來促成艾萊斯的成長,兩個主要,一個輔助。主要的是浪子痴漢瑪德對詹妮弗的愛情以及艾萊斯自己那還沒展開就已夭折的初戀,而作為輔助的艾萊斯父母的即將破碎的婚姻,則是艾萊斯將對美好感情的寄託轉嫁於瑪德和詹妮弗的誘因,而不羈的瑪德那看上去為情付出一切的狂放做派,也令艾萊斯痴迷。
菲茨傑拉德說:「這世上有成千上萬種愛,但從來沒有一種愛可以重來。」因為無法重來,有些愛的終結便是不可避免的,特別像瑪德這樣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是無法回到想要的當初的。同時,瑪德的愛也帶有一些盲目性,他就像喬治·艾略特所言的那樣——「愛比憤怒和嫉妒都更能讓人失去客觀。」為了心愛的詹妮弗,他可以付出很多,打鬥砍殺自不在話下,這份出脫於客觀現實的愛顯然無法達成美滿結局,而真正決定了兩人如今的情路模式的,也恰是瑪德那份過於強烈的愛及不安定的性格。
影片關於愛情消亡的瞬間,都給人一種無聲的痛之感,又恰似一種美好的遺落。例如瑪德最終向詹妮弗告別時,詹妮弗立於汽車旅館的二樓,看到瑪德就站在樓下笑著看她,那一瞬間大約所有關於這份愛的經年的感觸都擁上了詹妮弗心頭,她一臉的悲喜交加。都說「少女的戀情如詩歌,成年婦女的戀愛是哲學」,詹妮弗年少時的戀情大約如熱烈的戀曲,如今她的愛已被錘鍊地過份現實,那個空有熱情和計劃的浪子早就退出了她的心房,然而這個告別,還是令人頓感悱惻。可以說,瑪德這個角色是為馬修·麥康納量身定做的,不論他在島上修補破船,還是邪邪地和兩個少年做交易,都給人天生如此的感覺,他的表演也給了觀眾想像的空間,當他帶著笑告別愛人時,人們彷彿看到了那個年少時痴情的少年瑪德,雖然少年瑪德從沒入鏡。瑪德的揮手道別,是告別了詹妮弗,也是告別了那個遠沒有成熟的自己。而艾萊斯的心碎則來得出乎他的意料,因為出乎意料,所以才讓他自以為得到的愛跌落地擲地有聲,小演員泰爾·謝里丹的表演讓人為之感傷。
有時年輕人的愛,來得猛烈去得也快,當艾萊斯搬家後,對著新鄰美女漾起唇角時,他已經走入新的生活了。理察·福特說:「當你成年以後,年輕時做過的任何事情都不再重要了。儘管當時並不知道,我現在算是明白了。當時我們實在是太年輕了。」此去經年,等艾萊斯長到瑪德的年紀的時候,或許會這樣想吧。
(雜誌約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90785019_d.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