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阿黛尔的生活/接近无限温暖的蓝(港)/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台)

7.7 / 163,171人    180分鐘

導演: 阿布戴柯西胥
編劇: Julie Maroh 阿布戴柯西胥
演員: 阿黛兒艾薩卓普洛斯 蕾雅瑟杜 Jeremie Laheur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3-12-10 04:54:44

才下【-嗶-】頭,卻上心頭


這部電影子乎全程特寫,恨不得把鏡頭粘到女主角臉上去,拍她張開嘴睡覺,吃意面吃得滿嘴蕃茄醬,哭的時候鼻涕一路拖下來。

一開始讓人感到很不自在。遠景是上帝視角;中景是圍觀群眾;近景是座上嘉賓;大特寫就......大家又不是很熟,誰要一直看陌生人臉上的毛孔粉刺青春痘啊!這泥妹是「侵入」私領域啊!!不蘇服啊!!!

特別是我這種「生人勿近」的類型,平時只要感受到一絲一毫的「攻擊」性,就會警鈴大作。
但也曾遇到過剛認識就赤條條在我跟前跑來跑去的同齡,結果反倒是以自己都很吃驚的速度就缷下防備跟對方混熟了。

沒人喜歡鼻尖對鼻尖地跟陌生人講話。不過反過來說,如果跟一個人鼻尖對鼻尖地講上3個鐘頭的話,她就不是陌生人了。

突破安全距離的大特寫,突破尺度的性愛場面,是讓人受不了想拔腿跑,還是接受螢幕中的主角如同老友。「侵入」的態度和姿勢很重要。

頂著一頭亂髮的Adele,兩顆兔牙和大笑的嘴角很可愛,但是談不上美艷或性感。永遠素顏永遠穿著隨意。外形就親切討喜。而演員Adele是我所見過的最沒有self-conscious的......人類。
鏡頭貼得再近,她的表情和肢體都毫無防備,就像角色Adele在Emma的畫布前全身放鬆神情自在地張開腿,演員Adele好像生活在truman show中,全然不知道有人在拍她的樣子。
她發獃的時候眼神全空,吃飯會舔餐刀上的醬,走路提褲子,在吻Emma前伸舌頭濕潤嘴唇,哭的時候眼淚就這麼流下來......和鼻涕一起。細節都那麼滿又那麼自然。

看到她四仰八叉的睡姿,看到她手舞足蹈的樣子,看她大口大口攻擊食物,看她永遠整理不好的頭髮。一點也沒有陌生感一也沒有威脅感。這不是十年前十五年前我自己的死樣子嗎?至少......我肯定曾經認識過這麼一個姑娘,這樣哭過這樣笑過這樣趴著睡過。

然後就覺得被吸進去了,變成為好朋友了。她戀愛了,失戀了。傷過別人的心,也被另人狠狠傷過。劈過腿,也因此失去了最初的愛戀。依依不捨地轉身,長大了。

就算不喜愛她,誰又忍心責備。在咖啡館裡她哭著看Emma走出視線的那一刻,誰還記得有「道德至高點」這種東西。只有心疼。不是心疼Adele,而是心疼曾經失戀的自己,心疼曾經失去摯愛的朋友。

這是法國電影跟美國電影最大的不同處。後者讓觀眾體驗,艷羨,幻想主角們的人生,而前者是把主角的愛恨別離的過程都變成觀眾的人生記錄。即使語言不通文化不同,誰沒有過跟Adele一樣的同學?誰沒有過和Adele一樣的心動。

當她成為我們自己年輕時的寫照,化身為我們記憶裡的某個小夥伴時,看到她做啪啪啪的事非但不尷尬反倒有種親密感(話說閨蜜就是會講這種事的吖),至於她的愛人也是個她那也就是她的一部份而不成為她的標籤認證(當想到自己的朋友時,我們腦內最先冒出的一定不是對方的性向,更不會以此界定伊)

導演只要信賴觀眾,不要插手試圖去做引導。
因為是同性戀,所以必然跟異性戀不同。還在自我認定的Adele在同學的緊逼下大喊「我不是拉拉」,她帶Emma回家時不能跟父母說那是自己的女朋友。鼓勵的朋友和不認同的朋友,開明的父母和傳統的父母,在電影中存在著就像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一樣。
不是drama。c'est la vie。不是「我們跟你們如何不同地生活著(aka請同情我)」也不是「我們跟你們如何相同地生活著(aka請接受我)」,而是「我們跟你們一同在生活著」

導演的控制力分明極強(開頭和結尾都是Adele走向「下一站」背影,講讀Marivaux對應Adele給小盆友們上課),通篇卻呈現家庭錄影帶般的輕鬆隨意。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要拍成這樣的電影,要有兩個不懼裸露不怕床戲演技清新自然的年輕演員,一個不畏3小時片長還敢拍空鏡的導演,一個把這種尺度定級為NC12的體制,還有一群看電影之前不把床戲當噱頭,看完之後不把觀注點放在「真做假做」更不會因此拉黑女主角的觀眾。

換則言之,這片只有法國人能拍。法國片的存在意義,不在票房也不全在文化輸出,而在於「別人都特麼幹不了這個」。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終極存在意義應該是在這裡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