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莎士比亞的祕密--Anonymous

匿名者/无名风云(港)/无名氏(台)

6.9 / 37,086人    130分鐘

導演: 羅蘭艾姆立克
編劇: 約翰歐羅夫
演員: 萊斯伊凡 傑米坎貝爾鮑爾 大衛休利斯 凡妮莎蕾格烈芙 裘莉李察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ndrick Z

2013-12-09 04:28:10

野史的高端玩法——《匿名者》中的史實梗


「莎劇其實不是莎士比亞寫的,作者另有其人——此人乃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才華橫溢的他礙於門第出身不便公開創作戲劇,只好假託莎士比亞之名發表作品,並利用戲劇宣揚自己的政治觀點。他是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情人,與她育有一子也就是南安普敦伯爵,更離奇的是他本人其實也是女王早年留下的私生子……」

噱頭可謂驚世駭俗,創作態度卻也嚴謹細密,非但不雷還做到了和正史的無縫銜接,各種典故信手拈來而又不著痕跡地化入驚天狗血的主線——本片堪稱野史高端玩法的範例。一時興起將劇中出現的史實梗總結一下,歡迎補充:

1、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

愛德華·德·維爾生於1550年,伊莉莎白一世生於1533年,影片末尾借羅伯特·塞西爾之口揭示出他實為女王16歲時留下的私生子,這一點確與二人的年齡差相符。愛德華·德·維爾在其父死後作為女王的被監護人被送至塞西爾府上接受教育、後娶威廉·塞西爾之女為妻,影片中則設置為知曉其身世的威廉·塞西爾為賦予後代王室血統而有意佈局。影片中女王在生下愛德華·德·維爾的私生子後因名譽上的顧慮對其避而不見,後者為報復女王的薄情勾引了她的女侍,因此短暫地入獄並就此失寵、被逐出宮廷也確有其事,這位被引誘的女侍名為Anne Vavasour,只是愛德華·德·維爾的動機就是編劇的發揮了。

愛德華·德·維爾頗負才名,身為詩人、劇作家,亦是文學戲劇的慷慨資助者,稱其為莎士比亞作品的實際作者的理論早在19世紀即已出現,最初是作為一個作者團體中的一員被提到,之後亦被一些學者指為莎士比亞戲劇的唯一作者。就這一點而言,影片選擇他作為主角也算是其來有自。

2、本·瓊森

本·瓊森在影片中起著線索人物和見證者的作用,實際他也是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詩人和劇作家,以長於喜劇著稱。影片前半他因在所作喜劇中諷刺權貴而入獄、幸得愛德華·德·維爾的庇護獲釋,從而引出了本片的主角——這部喜劇正是他的名作之一《人各有癖》(Every Man in His Humour),莎士比亞作為此劇演員之一在影片中首次登場亦與史實相符。

3、莎士比亞

既然劇本基於愛德華·德·維爾是莎劇真正作者的理論,莎士比亞就只好扮演一個不光彩的醜角了。影片中他曾以揭發劇作者的真實身份相要挾向愛德華·德·維爾敲詐金錢,聲稱要用這筆錢建自己的劇場,這個劇場正是著名的環球劇場。與影片中一樣,此劇場曾被焚燬,不過此事發生於1613年,而非如影片中顯示那樣的發生於愛德華·德·維爾逝世的1604年左右。另一處有趣的情節是,本·瓊森因不滿莎士比亞的小人得志,當眾令其提筆寫字,心知此舉會暴露莎士比亞身為文盲的事實。而質疑莎士比亞作者身份的理論,其論據之一便是莎士比亞出身低微、受教育情況無從查考、字跡醜陋。

4、克里斯多福·馬洛

另一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詩人、劇作家,與莎士比亞存在競爭關係。同樣在劇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向官方告發了莎劇《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被刺一幕喻指對威廉·塞西爾死亡的期盼,又猜出莎劇作者另有其人,藉此向莎士比亞敲詐,後被發現倒斃街頭,劇中暗示可能是被莎士比亞滅口。史實上馬洛的確是被人刺殺而死於非命,兇手的動機則眾說紛紜。

5、埃塞克斯伯爵

埃塞克斯伯爵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後期的主要寵臣,通常認為他是女王的情人,而影片中選擇女王與愛德華·德·維爾的愛情加以重點刻畫,可能是為了避免衝突而將埃塞克斯也設置為女王的私生子、以此解釋他所獲的恩寵。影片中提到了他和南安普敦伯爵一同前往愛爾蘭平叛的事件,莎劇《亨利五世》便是借亨利五世與法軍作戰的典故來稱頌他與愛爾蘭叛軍作戰的功業,電影中亦有表現,而他返回英格蘭後擅闖女王寢宮與未戴假髮、未施脂粉、只著睡袍的女王面面相覷的一幕也是真實發生過的。和影片中一樣,埃塞克斯謀逆時其黨羽曾前往環球劇院要求上演一出莎劇為其造勢,只是此劇並非影片中所稱借駝背的劇名主角喻指同為駝背的羅伯特·塞西爾的《理查三世》,而是描述君主因昏庸而被罷黜的《理查二世》,其喻指的對象顯然是伊莉莎白本人。

6、《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十四行詩》、南安普敦伯爵

影片中愛德華·德·維爾為爭取女王贊同他及埃塞克斯一派的政治觀點,獻詩於女王以喚起女王對他們昔日戀情的回憶,此詩便是《維納斯與阿多尼斯》。詩的主題是女神維納斯對美少年阿多尼斯的求愛,維納斯相較於阿多尼斯自然被塑造為年長強勢的女性形象,影片以此作為女王與愛德華·德·維爾之間關係的寫照倒也說得過去。實際上此詩是題獻給南安普敦伯爵的,有趣的是,亦有流傳廣泛的猜測認為莎士比亞另一首具有強烈同性戀意味的詩作《十四行詩》也是題獻給他——此詩的題詞註明獻給某位W.H先生,恰是南安普敦伯爵之名Henry Wriothesley的倒寫。影片中將南安普敦伯爵設定為主角的私生子,片尾愛德華·德·維爾將作品集交託於本·瓊森時,亦附有一封致南安普敦的短函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不免讓人想起《十四行詩》的題詞,倒似將此詩中的同性情結圓成了父子情。南安普敦捲入埃塞克斯反亂,被判處死刑後改為終身監禁,於詹姆士一世繼位後獲釋,影片中亦改為經愛德華·德·維爾向女王求情而獲釋。

7、眾生百態

儘管著墨不多,影片對十六、十七世紀之交的劇場藝術、網球運動、貴族教育、街市景觀所做的十分寫實的還原以及伊莉莎白、塞西爾父子、埃塞克斯、南安普敦、詹姆士一世等角色與其本尊肖像酷似的造型亦是看點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