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

美国风情画/美国风情画

7.4 / 98,821人    110分鐘 | 112分鐘 (re-release) (1978)

導演: 喬治盧卡斯
編劇: 喬治盧卡斯 歌莉亞凱絲
演員: 李察德瑞佛斯 哈里遜福特 朗霍華 Paul Le Ma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斷聲眼

2013-12-07 23:13:09


   羅傑羅伯特說他看完《美國風情畫》喚起了他對高中畢業即將升入大學那個時代的懷念,這彷彿像一劑液體注入我的體內也讓我想起了高考完的那個晚上。同樣的,那個晚上我們也沒有睡覺,全班集體去網咖通宵,結果網咖爆滿,我們剩下的幾個擠不進去只好借宿KTV。那晚大家都喝了酒,心情不咸不淡,一方面是接下來的三四個月假期,另一方面又是第二天就新鮮出爐的試題答案。
   影片敘事也是控制在一夜之間,用「狼人」的廣播穿插起不同的時空,又輔之平行剪輯分別講述了四個男青年的公路故事。影片中反覆出現了幾次的音樂,第一次以為是貓王的《love me,tender》,在大衛林奇的《我心狂野》的片頭和片尾中也曾出現。第二次才發現應該是《the great pretender》,《戀戰沖繩》那種張國榮和王菲最後的相遇即用的這段,這才發現這首歌早在60年代就風靡世界了。
   整部影片都是創作者理想主義的體現,這也正是六七十年代美國年輕人的狀態。任何人可以同陌生人交朋友,不論友情還是愛情均是「easy come easy go」,一夜情和一見鍾情都是常態。John和小女孩跳下車給滿車女孩的車子噴膠、給輪胎放氣都沒有引起女孩們的絲毫反感,相反她們都非常享受這個瘋狂的過程,或許她們調戲John就是為了這些呢!而Curt第二次在車中和一個陌生女孩擁吻甚至提到開房竟然是一個極其自然的過程,更令我驚訝的是,前一秒還如膠似漆的兩個人後一秒女孩就和Curt說拜拜了,可見當時社會的開放程度。
   儘管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背離傳統好萊塢的線性結構,削弱了能夠製造緊張氣氛的場景,比如Curt偷車一段本該是驚心動魄的,在希區柯克那裡一定會大書特書,盧卡斯只是輕描淡寫地將這段同泰瑞的經歷相剪切,有效控制了緊張情緒的延伸,再轉回來的時候,Curt已經完成了他的宏偉大業。然而,盧卡斯再怎麼新潮,他的這部「新好萊塢」作品也沒有逃離傳統好萊塢電影的窠臼,「大團圓」的封閉式結構說明了這一點。John賽車的時候我以為會按照新浪潮的路子,這些無政府主義者都會死翹翹,結果沒有人員傷亡,史蒂夫也跟女友重歸於好;Debbie也沒有因為泰瑞的「矮窮挫」而把他拋棄卻是給了一劑香吻打算繼續約會;唯一讓我感到有希望打破這一陳規Curt好不容易放棄了與雷鳥美女的約會而遵循了狼人的教誨,卻在影片的最後雷鳥的出現對兩人愛情做了個圓滿交待。
   我還是更喜歡越戰發生之時,甘迺迪遇刺,以及黑人運動風起雲湧的那個年代,各種藝術崩塌又重建的那個六七十年代。
   不會寫結尾,就這樣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