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三分男孩--The Way, Way Back

迷途知返/阳光冏男孩(港)/三分男孩(台)

7.4 / 156,909人    103分鐘

導演: 奈特法松
編劇: 奈特法松
演員: 史提夫卡爾 山姆洛克威爾 安娜索菲婭羅伯 東妮克莉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zenmoon

2013-11-29 00:33:38

成長是一生的事


成長,一直是電影中的重要主題。雖然大多數這類影片都以青春期孩子為主角,並且以他們的視角觀察週遭,但它決不僅僅停留於描述青春期的疼痛與哀愁,更多的在於可以折射出成年人世界中的荒誕、無奈與困惑從而具有了反省的精神。美國電影中有一類影片有著這樣的傳統。它們有著極度生活化的平淡敘事,幽默的台詞和溫暖的基調。這部《迷途知返》就是一個典型的樣本。
14歲的少年鄧肯,父母離異,他跟隨媽媽生活。這年夏天,他的媽媽與自己的新男友特倫特以及他的女兒外出度假。兩個成年人企圖用這樣的方式將關係向前推進一步,他們希望能與孩子們和諧相處,日後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家庭。但顯然,這並不順利。特倫特性格強硬,以自我為中心,與鄧肯始終無法正常溝通,而鄧肯的媽媽則過於順從、隱忍。
在海邊,與周圍格格不入的鄧肯開始尋找自己的世界。他在水世界樂園認識了一個新朋友,管理員歐文。與手足無措、緊張兮兮的鄧肯不同,歐文滿嘴笑話,對一切入插科打諢,一副對全世界無所謂的樣子。歐文讓鄧肯到水世界樂園中當臨時工,帶他認識新朋友,教他如何用一種更加放鬆的方式與世界和諧相處。鄧肯的內心一點點變得舒展而自信。與此同時,他的母親與男友的關係卻正在惡化,看似親密的外殼出現了裂縫。
這是一個典型的成長故事,寫出了一個男孩如何告別青春成長為一個自信男人的過程,同時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輕易嘲諷了成人世界中的虛偽和無奈。這部電影中的成年人被明顯地一分為二,一邊是一本正經的中產人士,他們努力工作、組成家庭、外出度假、與朋友聚會,看似遵守秩序但內心卻無處安放;另一邊是以歐文為代表的放蕩不羈的人們,他們看似只活在當下、對生活抱持吊兒郎當的態度,但內心卻堅定的知道自己的方向。
《迷途知返》有著典型的雙線敘事,一條線索沿著少年鄧肯的成長之路寫起,從一個對外部世界不知所措的少年成長為一個自信的男人,而另一條線索則描述著成人世界中看似穩定結構下的不安。
有趣的是,影片有意無意地塑造了三個父親的形象。一個是鄧肯口中唸唸不忘的生父,但這卻是一個「缺席的父親」,他停留在鄧肯的頭腦中,是他想像中的權威、榜樣和可以依賴的對象,但反諷的是他從未出現,甚至最終鄧肯得知是生父主動放棄了撫養權。第二個父親則是鄧肯媽媽的新男友,他身體在場卻精神缺席,始終以負面形象出現。第三個則是管理員歐文,某種程度上講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父親,做到了父親應該做的一切,給予鄧肯自信與快樂。而在鄧肯成長的同時,歐文本人也從一個放浪形骸的浪子變成了更加具有責任感的男人。這幾乎是現實生活中完美父子關係的樣本。
某種程度上講,《迷途知返》很像那部曾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陽光小美女》,家人的分離與重聚、對抗與和解以及成長途中的精神追尋。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向人們闡述著一個經常被人忽略的事實,成長決不僅僅只與少年有關,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成年人也仍走在成長的路上,這是一生的事。
《迷途知返》是那種典型的笑中帶淚的影片,溫暖、昂揚但絕非說教,直面描述了生活的艱難但適可而止,有一種「人艱不拆」的悲憫。在當下的中國,劇烈錯動的時代其實有著很多類似的題材可以拍成這樣的影片,但我們卻無法在中國電影界看到它們。因為這類電影需要自嘲的勇氣和內省的精神,無論對於拍攝者和觀眾來說都是如此,它平淡、美好、溫婉而真實,所以它註定沒有大場面也缺乏話題性。中國觀眾更願意在大螢幕上看到重口味的追車與打鬥,而不是平靜地望向自己的內心。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遺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