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

克莱默夫妇/克拉玛对克拉玛/克蓝玛对克蓝玛

7.8 / 155,230人    105分鐘

導演: 羅伯班頓
編劇: Avery Corman 羅伯班頓
演員: 達斯汀霍夫曼 梅莉史翠普 珍亞歷山大 Justin Henr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丫丫她爹

2013-11-22 20:11:18

一塊隱晦的女權主義標靶——《克萊默夫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男尊女卑,離我們到底多遠或者說多近?看看男女電影明星待遇區別之明顯。一線女星片酬通常不及一線男星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在美國夢締造基地的好萊塢,一部電影,大牌女星片酬頂天也就兩千萬,男星能拿到五至六千萬——整天鼓吹自由平等精神的美國尚且如此,世界範圍內對女性定位的不公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前提下,任何一部牽涉兩性關係的電影,無論披上怎樣的男女平等、同情女性的外衣,先天上仍然是將男性置於女性之上,處處流露為男人辯護、以男為本的痕跡。具體到這部80年的小金人電影,引用下百度的評論:「影片還涉及到了西方社會中的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婦女解放問題。在影片的深層含義上,導演對男女兩性的關係如何調整、如何實現以及婦女應如何保衛自己的獨立個性和追求生活意義等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這也是影片的意義之所在。」看上去導演是個同情女性的女權主義者,實際上他拍了一部什麼東西出來呢?我儘可能的用本質性語言敘述一下:一個叫克萊默的工作狂,獵獲了一個美麗又實用的收藏品。他掠奪了她最美好的八年時光,剝奪了她全部個人世界,扼殺了她的事業她的夢想,把她從一個聰慧獨立的女子,變成自卑到崩潰的家庭主婦。當這個收藏品終於醒悟,為了自己而奮起離去後,他狂怒不解:老子給你吃供你穿,在我最得意的時候你不識趣些過來捧場喝彩也就罷了,居然還撂挑子不幹,不伺候老子了,不給老子做家務帶孩子了,你還是不是人!怒歸怒,鬧離婚不犯法,他只能自己從頭學起,好好體會帶孩子和家務事有多麼不易。為了照顧孩子,他的事業一落千丈,從差點成為公司股東,淪落到被掃地出門——實際上任何一個表面風光無限的職場菁英,失去了另一半的支持和付出,啥也不是!但有哪一個敢承認說要不是俺家那個黃臉婆,俺不過是一坨屎?本片同樣如此,為了把一坨螺旋屎美化為雪糕,大量父愛鏡頭溫情橋段紛紛登場。中間大段基本都是說男人幹事業多艱難,可是為了孩子啥都能夠犧牲。好吧,原來同樣的事情為了孩子可以犧牲,為了老婆就不行。你他娘的早犧牲一點點留住老婆,又何至於要犧牲那麼多以致失去工作?這裡影片的潛台詞實際就是:女人天生該支持男人,男人落到如此地步錯都是女人的,你憑什麼不支持你的男人?看看你把他害成什麼樣子!觀眾們都來同情這個可憐的男人吧!全片的基調就是樹立一個堅強開明人性化的男豬腳,後來顛來倒去就一個意思:我愛孩子!你拋下孩子跑了所以你不如我愛孩子!最後,硬是憑著這種神經病囈語般的執念,他莫名其妙就在輸了官司的情況下打敗了老婆,令老婆心甘情願放棄了法定監護權,成功的在掠奪摧毀老婆那麼多美好寶貴的東西之後,再度奪走她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東西:兒子!
    整部電影其實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進行著偏袒、開脫,以對孩子的愛來偷換轉移對妻子的不公。從頭至尾,姓克的沒有懺悔過拿女人當附庸的做法有何不對,他只承認自己找錯人了,挑選收藏品的眼光有誤。從導演到編劇也無意討論這樣的態度對不對,他們簡單的將之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對待,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與選擇,合則聚不合則散,如此而已。為了維持「表面的深度」,最後部份給了女配角(我不認為這部片子有所謂女「主」角,女性地位在裡面就是附庸)幾分鐘機會,在法庭上陳述她的感受她的理由。這一段原台詞估計也是不痛不癢,以致女演員非常不滿,乾脆自由發揮了,(結果男演員又不滿了,覺得她搶風頭。真實吧:女人稍微出色一點點就是搶風頭就是不尊重男性!)時間太短,她只能表述兩個意思:第一、對於失去自我她非常痛苦非常糟糕。第二、她認為當好自己才能當好媽媽,自己都非常糟糕的情況下離開孩子反而才是對孩子好,找回自己後她第一件事就是要奪回孩子。我覺得她說得很清楚透徹,理由非常充分。電影本身在隱約的誘導觀眾:無論如何拋棄孩子的行為很不負責任。但其實真正站在女性站在母親的角度想想,對丈夫到了極度失望的地步,孩子已經是生活中最後的希望,此時能夠毅然離開,需要具備多大的勇氣承受多大的痛苦!不破不立,和孩子朝夕相處的媽媽如果狀態一團糟,能帶出幸福健康的孩子嗎?與其讓孩子跟著扭曲,不如自己先重新站起來,做這樣的決定又需要多大的智慧!梅麗爾·斯特里普無愧天才演員的稱號,她對角色的深刻理解讓本是附庸的剋夫人,從只為追求自我出發的一個片面的自私的婦女解放符號,變成真實的有血肉感情的偉大母親形象。可惜她一個人無力改變整個社會的偏向,也無法改變導演編劇的既定意圖,接下來馬上就由男方律師之口給出了正大無比的還擊:你的丈夫,私人品質上不酗酒不嗑藥不擼管無不良嗜好沒有任何不忠;家庭生活中從不施暴凌虐,憑藉成功的事業隻手撐起衣食無憂的生活,你還鬧鬧鬧是要鬧哪樣?此時背景真該配上張天王高唱:如果這都不算愛,我有什麼好悲哀……果然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男人怎樣都不會悲哀的,哪怕法庭把孩子判給了母親;哪怕母親掙得比父親還多;哪怕懷孩子十個月、全天候帶孩子五年半的是母親,父親只在下班後帶了一年半;哪怕就最初的物質組成上母親所佔股份實際遠遠大於百分之五十,哪怕兩人對孩子的愛真的不分高下——但是,導演就是要女人讓出孩子,大多數觀眾就是覺得這樣的結局很溫情很HAPPY,不滿意的少數是覺得應該更圓滿,乾脆讓兩人復合。我了個大去,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倒霉!
    最後聲明:我是男的,我為男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羞憤:太佔便宜了,這還讓我有什麼臉面活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