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暖

2013-11-22 19:26:32

因為我看過書所以借個地方來吐槽


更:2014.02.02 Philip Seymour Hoffman過世。如果這部電影的價值是十分,他的貢獻是一百分。

聲明:現在我是一個fangirl,不是正常人。= =

看了一個暑假的青少年小說(Hunger Games、True Blood等等)再結合我從前看的Twilight(這麼一說還真是滿滿的黑歷史)後我發現以下幾個規律:
1. 女主角往往感到自己處在一種against the world的狀態,清高、沒什麼朋友、孤芳自賞。(通俗說來不就是高貴冷艷白蓮花體質?)
2. 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一點,女主角都很純情,感情方面完全沒什麼經驗。難道歐美大媽作家們也有處女情節?
這一點體現在Hunger Games中,也就是Katniss 被Finnick和Johanna 嘲諷,發覺他們指的是自己在情愛方面一無所知("too innocent")。
3. 女主角天賦異稟(難道Fifty Shades of Grey中女主角的天賦就是全身都是G點嗎?),因而常常要擔負拯救世界的責任。
4. 男主角都是高富帥。

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出Hunger Games的重要突破:
1. Katniss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救世主,她只是一顆政局上的棋子,一個演員。無論她身處哪個陣營,都只用打扮得漂漂亮亮,好好演戲。
2. 這本書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主角。Peeta戰鬥力太弱,需要Katniss的保護;Gale理論上是青梅竹馬的真愛,但作家在描寫他的時候基本上沒費什麼力氣,只要Katniss做一件事情,Gale跟她一起做,或者比她更激進,這樣就完事了。
3. 反烏托邦這個話題暫時是不會過時的,作者寫得有野心,我們讀者也覺得相對比較有營養。

而Hunger Games沒有實現的突破:
這畢竟還是一本瑪麗蘇青少年小說。
首先是作者花了太多篇幅喋喋不休地剖白Katniss的內心,導致節奏完全失控。比如第一本中伴隨著戰鬥的是她無休無止的內心獨白,第二本半本書都在寫她得知自己要參加Quarter Quell以前的事情,但一個小姑娘心裡能有什麼大事呢?無非就是Snow的威脅,對Gale的感情掙扎,帶著寫一點人民崛起的跡象。
這也是為什麼改編成電影很容易出彩。視角從第一人稱轉到第三人稱,可以省略大量內心廢話獨白,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談政治。
其次,大概也是第一人稱的限制,這本書裡的政治描寫還是有些兒戲和潦草。況且Katniss雖然在最後終於醒悟了自己的地位,但她一直是過份地受到人民的愛戴,並享受了當權者的許多次遷就。雖然她是一個倒霉的人,但她絕不是一個平凡的人。
最後,很多人覺得Katniss非常堅強獨立,是同類小說中一個全新的女主角形象,但我沒法認同這一點。大多數讀者身上都有叛逆的一面,也都覺得自己很「獨特」,因此看這本書還是很有代入感。而且這種代入感——相對於幻想自己得到一個高富帥男友的青睞——是比較心安理得和「正面」的。

Catching Fire在這個系列中的地位:
1. 毫無疑問,正如很多人提到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十三區的出現,也為Katniss和全國人民的反叛做了鋪墊。
2. 在某種程度上,很有可能這本書是最有噱頭也最具有悲劇性的。
從噱頭上來說,一群殺人遊戲的勝利者再次上戰場廝殺(類似於大逃殺的這種設定實在讓人熱血沸騰)和充斥於第三部中的街巷槍戰哪一個比較吸引眼球?當然,第三部的戰鬥也很注重場景設定,先期待一下。
而另一方面,先描寫了二十四個有血有肉的人(Haymitch的嗜酒朋友、有兩個孩子的母親,帥哭的Finnick等等),再不斷地強調「必須只有一個人活下來」,這種類似於宿命論的東西實在迷人。而到了第三部,這樣的禁錮和束縛已經沒有了,只有抗爭和犧牲——相較於第二本,即使是犧牲,也有了更多的個人意志。事實上Katniss在害死朋友之後正是這樣安慰自己的。

為什麼我對電影的改編不夠滿意:
1. 節奏問題。作為一個忍受了整整半本書廢話的原著黨,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其實還是精簡了不少,但等他們快上戰場的時候我一看時間,也已經過去一半了。看完電影我問了周圍沒看過書的朋友,普遍想法是「前奏太長,弱化戰場實在不對」。這裡涉及一個基本問題,商業化和藝術野心有沒有衝突?毫無疑問是沒有的,一部商業片想要談政治,並不一定以情節趣味性的流失為代價,因此在此只能理解為導演欠考慮了。
但更值得詬病的不是篇幅的安排,而是在情感的渲染上。看完電影感覺叢林大戰簡直毫無高潮可言,無論是Mags的死,Katniss和Peeta的吻(書中說她這是第一次對Peeta感到hunger,多麼重要的情感變化!)還是各種打鬥,以及Finnick的互動等等,特別平淡地就過來了。而在看書的時候,我的情緒完全是在後半部份才被調動起來。雖說作者為了強調Capitol的殘暴,也反覆說明這次的選手多是死於叢林的機關而不是廝殺,也不代表就要拍得這樣蒼白吧。
2. 主角塑造。雖然電影有意識地強調了「革命」,但對於Katniss自身的轉變反而沒有過多體現。最後一個鏡頭勞倫斯的眼神變化的確是很有戲,可惜這個「戲」出現得還是太晚太少了。
Katniss雖然足夠叛逆,但歸根結底還是婦人之心。換而言之,她的叛逆是潛意識的,但她沒有足夠的頭腦和理智來發掘這種原始的叛逆。這種矛盾出現在每本書的每一個行動里。面對Snow的威脅,她的第一反應是自私地逃走;她想要順從Snow,卻無法控制自己地說一些真心話,引起民眾更大的波瀾。她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為她實在是一個衝動和自私的人。當然,從頭到尾她都沒做過英雄,在第三部里更是變本加厲地自私了。但這種行為上的被動與她內心叛逆的矛盾一直是書中的重點——而在電影裡,至少我沒有明顯感受到這種暗示。
3. 其他一些我認為值得強調的伏筆也沒有被突出。如Haymitch反覆告誡的「尋找盟友而非樹敵」,這一段,包括Katniss內心的糾結,連同整個對其他選手的描寫,我覺得是很重要的鋪墊;再如Katniss做噩夢後對Peeta說「stay with me」,他回答的那句至關重要的「always」,簡直是一閃而過!
4. Finnick那麼帥,為什麼不加戲???


最後花痴一下Peeta。
1. 引用一段作者的原文:What I need to survive is not Gale’s fire, kindled with rage and hatred. I have plenty of fire myself. What I need is the dandelion in the spring. The bright yellow that means rebirth instead of destruction. The promise that life can go on, no matter how bad our losses. That it can be good again. And only Peeta can give my that.
 翻譯過來就是「我好累啊別談什麼真愛了我只想找個人平平淡淡地過日子」。
2. Peeta簡直是新世紀好男人的代名詞:溫柔,深情(默默關注女主角那麼多年),居家(做麵包好吃),有藝術天分(畫畫很棒),社交能力強,聰明(比Katniss更早地看穿政治和宣傳的把戲),願意做女人背後的男人(還是深情)。
3. 本來我還想長篇大論一下,列完以上關鍵詞,頓感Gale果然是沒有一點勝算的。


就這麼一個東西也能發翻頁連結了movie.douban.com/review/6427469/?start=100#comment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