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禁區--The Last Days on Mars

火星上的最后时日/星际禁区(台)/火星上最后的日子

5.5 / 32,214人    98分鐘

導演: Ruairi Robinson
編劇: Sydney J.Bounds
演員: Live Schreiber 蕾夢娜葛瑞 艾理斯寇迪 奧莉薇威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3-11-17 20:39:11

一部B級片的三種解讀


很久以前,筆者影迷資歷尚淺時,就留意到一個現象,很多頂級大片,都可以在娛樂要素上拆解成不同題材的小片。對此,《火星上的最後時日》提供了一個鮮活的例子,它無時無刻不使我想起去年的《普羅米修斯》。主線——行走異星的科考先鋒,有男有女分工明確,性格迥異,暗伏矛盾;視覺印象——風沙瀰漫而視線不佳的荒原上,矗立著幾座基地,勘探車穿行期間,隊員大多身穿太空衣示人;情節——來歷不明的異種生命感染人體,演變出瘋狂的追趕和絕望的廝殺。

不同的是,《火星》中作為主要矛盾的變異人屠殺,在《普羅》中只佔據一小段,後者的洞穴探險,飛船逃生,第三類接觸,尋訪遠古文明,變種DNA怪物,以及大企業陰謀等等元素,都可以發展出各自獨立的次一級作品。這也是除了製作成本之外,區分一線大片和B級片重要指標:大製作娛樂元素豐富,以同時取悅不同喜好的觀眾,而B級片只突出其中一兩個,面向的是一小撮死忠影迷。

這也是恐怖片(即使是那些傳世經典)很少是「大片」的原因,次時代膾炙人口的恐怖佳作(比如溫子仁作品)更是標準的B級大賞,甚至毫無掩飾成本不高的意圖。因為純粹不花哨,所以能專心發酵恐怖氣氛,假如奇門遁甲一大堆,陰冷的停屍房就變成熱鬧的馬戲團了,還能嚇到誰?

客觀來說,《火星》只是一部無甚特殊的標準B級太空恐怖片,你甚至可以說它是對《普羅米修斯》的輕微剝削。之所以值得推薦,在於筆者看來,故事可以有三種不同的解讀,比看過即忘的B級大俗套多了幾分豐富性。

一是將之看做太空殭屍片,無非是換了個方式重複《火星幽靈》,《阿波羅18號》,《歐羅巴報告》的套路,標準的流水線作品。但可疑的是,片中的殭屍仍保留了身為科學家時的技能,可以嫻熟操縱宇航勘探設備,製作爆破品,跟蹤未變異者,駕駛宇航器。無論你將《地球上最後一個人》還是《活死人之夜》作為殭屍片的起源,歐美殭屍的基礎設定不變,犧牲智力換取極強的攻擊性和嗜血欲。在2005年的《活死人之地》里,殭屍只是學會了使用步槍,就讓人大跌眼鏡了。所以《火星》的殭屍智力不減,就讓人疑竇叢生了。

而且前二十分鐘已經交代,基地中憎恨、嫉妒、決策分歧蔓延,團隊精神和戰友情誼都開始崩塌(宇航總署選人真不靠譜),加上火星磁場什麼的對大腦影響,不妨大膽推測出第二種解讀:根本就沒有什麼病毒感染,起初只不過是一個被仇恨和排擠衝昏頭腦的隊員,以變異做藉口,以化妝作掩護,對其他人實施武力報復,「被感染者」意識到了其中的詭計,卻順水推舟借用了這層偽裝,共同上演了一場「殭屍大戲」。

不過我們仍無法解釋受感染者奇特的生理狀況,比如生命跡象停止,在火星大氣中行走等,也無法理解他們脫身後如何自圓其說。所以最合理的第三種解讀是,確實有病毒存在,但其作用不在於讓人變成無知覺的殭屍,而只是改變人的身體表徵和環境耐受,在保留一切智慧、記憶和技能的前提下,摧毀了紀律、道德的約束,並成倍的增加了他們的攻擊慾望,換句話說,就像《化身博士》描述的,他們從循規蹈矩的傑克變成了以施暴為樂的海德。也許這已經邁入過度解讀的範疇,也許主創的意圖並沒有這麼繁複,但一部B級片除了刺激感官還能促人「解讀」一番,倒是很少見的,值得記上一筆。(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