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Thor:The Dark World

雷神2:黑暗世界/雷神奇侠2:黑暗世界(港)/雷神索尔2:黑暗世界(台)

6.8 / 724,555人    112分鐘

導演: 亞倫泰勒
編劇: 唐潘恩
演員: 克里斯漢斯沃 湯姆希德斯頓 娜塔莉波曼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栗色雪

2013-11-08 21:23:07

《索爾-洛基秀》:論兩個男人怎樣拯救了一個系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您以為我要說《雷神2:黑暗世界》那就錯了,因為這部片子根本沒啥可說的:邏輯鬆散的故事線,乏善可陳的老梗,影帝影后兒戲般的表演,即便從好萊塢超級英雄片的類型敘事來說本片也只能算剛剛及格,即便北美版結尾雙彩蛋、所有版本復聯小夥伴爆笑亂入也不能抹殺本片在影像基本層面的弱勢。但是本片就是可以在提前北美一個禮拜開畫的海外市場狂捲1.9億票房(還沒算中國...)、爛番茄依舊維持70%新鮮度(截止到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刻),不能否認這個片子一定有它的神奇之處——兩個男人,真該做個統計調查到底有多少票房比例是抖森/錘基粉絲貢獻的。
 
類型:粉絲電影
     我去看的IMAX首映。前面一整排和後面大半排似乎是被組團來的妹紙們包下了。她們會在開場前大聲交流討論自己在網上看到了有關本片的資訊,在洛基(抖森)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會發出衷心的讚美,在錘哥裸上身的時候會發出配合的嘖嘖讚嘆,在出現基神的面部特寫時會齊刷刷地舉起手機屏攝,在影片結束後會一直坐到最後一刻。我當然沒有任何貶低這個群體的意思——畢竟,國外的超級英雄電影首映也幾乎是由一批最狂熱也最忠實的擁躉們構成(甚至會有人身著COSPLAY服裝出現),漫畫公司也樂得討好這些衣食父母。本著這個原則,其實對於本片的大致走向就可以猜到八九分:平心而論,本片在洛基和索爾見面後才出現幾個興奮點,那前面的一個小時實在是讓人覺得冗長而無聊。本片不如乾脆改名叫《索爾-洛基秀》更貼切(因為標題中的反派軍團「黑暗精靈」實在是史上智商最捉急外型最不美的精靈族...)。

     在「賣腐」已經成為電影公司心照不宣的行銷手段的當下,「雷神」系列更是欣欣然地投其所好。近年大賣的商業大片中,已經有若幹成功案例:從《社交網路》到《星際迷航》,從《X戰警:第一課》到《霍比特人》......可以理解為什麼DC急著開啟「蝙蝠俠/超人」的雙男主模式。
 
     《雷神2》實在該愧稱自己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超級英雄電影的第一要義是探討角色超能力和普世人性之間的矛盾(比如「拋棄戰甲的鋼鐵人還是不是鋼鐵人」,「變種人到底是人類的威脅還是盟友」,「蝙蝠俠到底是救世主還是殺人犯」等等兩難的命題)——這一矛盾在本片中顯然毫無張力,因此可以說《雷神2》在深度上幾乎為零。即便片名中有個「暗黑(Dark)」但暗黑程度還不及《星際迷航:暗黑無界》(Star Trek: Into the Darkness)。即便第二部更換導演班底,由Alan 泰勒接手也無濟於事——除了有些鏡頭彷彿重新渲染過的《權利的遊戲》片段...一切只為展現這對兄弟的基情服務。
    因此,我覺得遊戲規則已經完全改變:已然不能用衡量超級英雄電影的標準衡量它,因為「雷神」系列完全創造了一個新的電影類型:粉絲電影。這個類型的目標觀眾只想看男主角姣好的容顏、完美的身材和基情的互動,其他的一概忽略。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姑娘們,請坐好,show time!

造星:角色明星
     本片另外一個突出貢獻是應該被寫入好萊塢角色營銷的教科書。電影史上沒有幾個可以憑藉演反派而聞名全球、獲得粉絲無數的明星/演員——抖森先生無疑是生在了一個好時代。從《雷神1》記者會上險些無人問津的尷尬,到《雷神2》只派他一人就足以在SDCC(聖地亞哥動漫展)上撐場,這個角色躥紅的速度簡直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再加上當下作為漫畫改編電影圈的大哥、深諳(女)粉絲心態的良心企業漫威公司,特意送抖森來東亞幾個國家溜躂一圈,面見本尊心花怒放的粉絲們更是用最熱烈的尖叫和最強烈的期待來為《雷神2》預熱,其實也可以算是「產品不好,宣傳來補」的策略(同理可見休叔與挺爛的《金剛狼2》)。單就中國內地來說,幾個媒體特稿訪下來,現在無人不知這個英國演員是個畢業劍橋、能歌善舞、偏愛莎士比亞的古典範兒好好先生,無人不知他(洛基)在片中和哥哥索爾(演員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與共」的神域第一好基友的關係。
     「雷神」系列的選角(casting)無疑是大獲成功的。英國《帝國》(Empire)盛讚了這一點:「如果索爾這個角色交到別人手上可能會呈現出一種很荒謬的狀態——一個彷彿在過間隔年(gap year)尋找自我、同時又操著一口鼻音濃重的古英語的神。但海姆斯沃斯很好地在戲劇性和漫畫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再加上八塊腹肌的好身材,海姆斯沃斯先生踐行了這個時代販賣男色的行銷策略,並迅速上位好萊塢A咖名單。
     九月份的一期《好萊塢報導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雜誌曾經做過一個專題:「好萊塢的新A-List名單」。眾所周知,好萊塢的「A-List名單」就是明星們的福布斯,是好萊塢最紅人的排行榜和風向標。這個「A-List名單」要綜合考量演員的性價比(包括外貌、演技、市場號召力等等)。報導中還給出一個案例分析:「十個新晉明星告訴你怎樣塑造自我價值」,「錘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是其中之一。分析中給出一個表格,羅列出各種電影類型(包括系列電影、動作片、嚴肅劇情、浪漫愛情、喜劇、懸疑和國際合拍片),一個演員能夠hold住越多種類的類型,當然身價就越高,這道理很簡單。海姆斯沃斯先生從「雷神」系列電影發家,在《白雪公主和獵人》中證明了自己是塊演動作片的料,去年他參演的小成本Cult片《林中小屋》是部口碑良好的驚悚恐怖片,最近賣座的新片《急速風流》是部有關賽車的劇情片,另外他正在拍攝的麥可·曼新片中和中國女演員湯唯合作也擴展了其合拍片的經驗。由此可見,這個澳洲男星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爬上「A-List名單」並不斷拓展自己的領域,以此來彌補演技方面的硬傷。
      而湯姆·希德爾斯頓,本來是為索爾試鏡的這個演員,現在已經成為這個系列實際上的第一男主角。在《雷神1》的導演Kenneth Branagh奠定的做作的喜劇風格下,延續了《復仇者聯盟》里華麗麗的蠢萌路線,大家都愛這個反派。《雷神1》後的幾年裡,希德爾斯頓先生又分別在史匹柏(《戰馬》)、伍迪·艾倫(《午夜巴黎》)、吉姆·賈木許(《唯愛永生》)、特倫斯·戴維斯(《蔚藍深海》)的作品中露臉,遊走於商業和文藝之間遊刃有餘。再加上他對粉絲來者不拒的紳士風度,誠然與老鄉「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一道,成為英倫新性感明星的代表。這也許是抖森最後一次踏上超級英雄電影的紅毯(如果漫威不把以基神為主人公的電影提上日程,但是誰知道呢),想想也是件令人傷心的事情。
     隨著系列電影的蓬勃崛起,明星們靠角色走紅的現象越來越常見:小羅伯特·唐尼就把所有角色(福爾摩斯和鋼鐵人)都演成了自己(帶點痞氣的神經質花花公子);「霹靂火」沒讓克里斯·埃文斯紅起來,倒是紅藍緊身衣包裹下的美國隊長讓這個演員贏得了事業第二春;「星際迷航」的兩位主演更是憑藉「宇宙第一夫夫」的名頭紅得發紫......演員再也不是變色龍,他們只要能把一個角色演得人見人愛就足矣。但是穿上超級英雄的緊身衣容易,脫下來卻難。脫離了「索爾」和「洛基」的兩位男演員究竟日後能在這條星光大道上走多遠,我們只有拭目以待。


系列:好萊塢新保守主義
     即便《雷神2》本著一切向「賣腐」看齊的宗旨,但有些細節處理得還是太生硬太粗糙了。比如洛基最後怎樣絕地生還的影片結尾絲毫沒有交待一下的意思。比如母后弗利嘉的葬禮,雖然視覺效果在CG的作用下很美不過情感渲染實在是不夠。比如推動影片發展的人物動機沒有一次是恰如其分、邏輯充分的。就連從以搞笑為目標的配角(凱特·丹寧斯和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口中講出的笑話也十分生硬和做作。如果一部敘事平淡無奇、主題毫無深度、更別提有任何藝術方面的造詣的影片能夠賺錢的話(本片在北美相對專業的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評分目前59分,還未及格,最高的如《帝國》和《完全電影》給分80,《綜藝》給分70,《好萊塢報導者》只給了50,情況可想而知),毫無疑問,在一切向錢看齊的好萊塢,諸如此類的產品會繼續被生產。只要還有足夠多的觀眾願意看錘哥賣肉、抖森賣笑,那麼這兩名演員在接下來的漫威作品中被召回幾乎是確鑿無疑的。
     翻一翻未來三年的排片表,高達80%的影片都是系列電影(franchise)。如果一部電影贏得了巨大的利潤,那麼續集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從《雷神2》為洛基漂白的姿態來看,未來衍生出一部以抖森飾演的基神為主人公的獨立角色電影是非常有可能的。
     資深好萊塢媒體人Lynda Obst在最近的一本專著《好萊塢夜未眠》(Sleepless In Hollywood: Tales from the New Abnormal in the Movies Business)中提出了一個概念「新反常」(new abnormal)。在「新反常」時代的好萊塢,市場反饋比電影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重要。自從「大片」(blockbuster)逐漸成為「好萊塢」的代名詞,電影製作成本日益高昂,電影投資商和製作者也日趨保守。沒人想冒險在一部沒有觀眾基礎的新作品上押寶。漫畫電影有忠實的漫畫讀者做支撐,青春文學改編電影(「暮光之城」系列,「飢餓遊戲」系列)有小說讀者做後援,翻拍電影(「星際迷航」系列,「星戰」系列)有老版粉絲做依託。選角也不再以演技和契合程度作為衡量演員的標準,而唯一考慮的就是國內和國際的市場號召力,然後變著花地做前期宣傳推廣。這種趨勢只會讓好萊塢管錢的大佬們越來越依賴票房回報率,而讓很多有新想法、新創意的原創影片胎死腹中。本來,原創劇本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再加上系列電影已經完全佔領市場佔有率,好萊塢幾乎已經走在了新保守主義的路上。
     當今的新新好萊塢已經與80年代具有歐洲氣質的新好萊塢漸行漸遠。不知未來的電影史學家回顧這個年代,會不會把超級英雄大片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最鮮明的標籤。
     

PS:最後說一下彩蛋。經驗證,國內無論IMAX還是非IMAX都沒有片尾彩蛋,只有一句坑爹的話:「Thor will return.」而據報導,北美是雙彩蛋,並有分析指出彩蛋中的角色收集者(The Collector)將出現在2014年漫威的《銀河守護者》當中,並且預示著另一個角色Thanos很可能是《復仇者聯盟3》裡面的終極BOSS。Anyway,這些都不做准,但是可以作為漫迷們的消遣談資。感興趣的親可以參見這個帖子:http://www.ipeen.com.tw/comment/559230
或者英文版本: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7011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