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

深海长眠/长眠地中海/情流心海

8 / 85,390人    12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哈維爾巴登 貝琳洛達 蘿拉杜納斯 克萊拉西庫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oggyjungle

2013-11-05 01:30:32

誰能用死亡挽救生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題記——
               生命來之不易、走得艱難,勒蒙已死,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苟延殘喘、毫無尊嚴。   
                                                                              
看完《深海長眠》後,心情憂悒,很多鏡頭盤旋在眼前、揮之不去,其中頻繁閃現的是勒蒙那張充滿男性魅力的臉,還有那段象徵精神追求的飛翔——躍出窗口、掠過山坡、穿越峽谷,在最後的阻擋被爬升過之後,看到海天一色的自由——而最後,所有這些的最後都定格在那盛著氰化鉀的透明玻璃杯上。      
氰化鉀,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麻痹全身肌肉、呼吸心跳迅速停止。      
 「用氰化鉀是最好姿態的死亡方式。」 朋友曾說..... 

主人公勒蒙因偶然淺灘觸底折斷脖頸,以致高位截癱,在床上躺了26年餘4月,他四肢萎縮、不能行動,不能親手寫下自己的詩行,不能撫摸近在咫尺的女人,不能擁抱自己的親人,甚至沒有結束自己生命的能力,儘管這中間他感受到了家人、鄰居、不相識的人的關愛,甚至不缺乏愛情,儘管他學會了以微笑對待他人,保持著足夠的睿智、敏感、凌厲、自嘲與幽默,還在別人幫助下出版了詩集,以陽光、溫暖和愛打動著別人,但他仍然抵抗不了非正常狀態下的種種精神打擊,生命毫無價值的現狀刺激著他,對家人無以回報的痛苦折磨著他。因此,他公開而執著地追求著死亡,他希望在法律的允許下實現安樂死,然而法律卻在糾結之中剝奪了他死亡的權利。無奈之下,勒蒙只好在膽大冒失卻懂得愛他的女子羅莎的幫助下,偷偷去實行自殺。他走的時候,父親呆坐床邊,哥哥不忍說話,嫂子失聲痛哭,侄子追著那輛白車跑了很遠…什麼也沒有阻止勒蒙的求死願望。

那隻透明的玻璃杯,就放在勒蒙邊上。杯子裡的液體也是透明的,就像勒蒙此刻透明的心。「我渾身開始發熱了...」——說完這句話,勒蒙便在最後的體會中閉上了眼睛。面對千辛萬苦、執著一念追求到的結果,沒有人比他更安靜更滿足。在可以預見的死亡面前不必歡呼,死亡儘管也是解放,但激動也顯然不合時宜,所以,對勒蒙來說,最激動的表現莫過於平靜。此時你看不出他在想什麼,唯一值得肯定的是,這一次他根本沒有時間去回憶過去的一切。回憶中總是摻有對生的留戀,所以他從來也不需要。      
他此去大概真的回到了深海了吧?那是多麼平靜、單純、閃耀和自由、輝煌的境界,在那裡才能找到自己的內心,就像《碧海藍天》裡的傑克,只有在母體一樣的深海,他才能找到屬於他的尊嚴。(勒蒙和傑克,他們或許有朝一日能在那樣的自由境界彼此發現,做個朋友吧?)      
還有誰能像他們一樣能以死亡救贖自己的生命呢?至少胡莉亞沒有做到,她被病魔吞噬掉了意識,被中風剝奪了死亡的權利,只剩了軀殼在人間煎熬;喬安娜也做不到,她將會帶著絕望懷念傑克,而且會忍受絕望撫養孩子,她被責任剝奪了死亡的權利……我為兩位女性感到悲哀,同時也意識到,她們便是我、便是我們。      
勒蒙是殘疾的,而我們只是肢體上比他健全,我們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還遠不如他那麼完滿無缺:我們活著,但是我們觸碰不到我們的愛與恨,該愛的不敢言說,該恨的拿不出行動;我們的行動受到限制,卻不得不找各種理由解釋受限的合理性;我們必須坐在別人給我們提供的輪椅上才能行走,我們接受別人提供的食物,買不起的東西永遠吃不到,自己想吃的買不起。      
我們丟失了年少時的單純真摯,摻雜進爾虞我詐,我們在渾濁的世風中兜著圈子,還以為自己是在翩翩起舞;我們為了利益驅動自己,還美其名曰做事業,我們得到蠅頭小利便沾沾自喜,把精於算計美名為智慧;我們如行屍走肉,腦子裡裝著別人的思想,嘴裡說著陳辭濫調,還把它當做鮮美的包裝;別人稍有起色我們便眼紅,關係最好也不過是互相恭維,相互愚弄,彼此心照不宣、大言不慚地說謊。 我們自欺欺人,相信理想和希望,相信人性的善良,儘管我們被它們一再捉弄,卻絲毫不敢拿反抗;我們畏懼人言,缺少勇氣,不敢求真,任何閒言碎語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殺手;我們以「責任」為藉口,拿「意義」當擋箭牌,拉過「奮鬥」的大旗裹在身上招搖過市,實際上創造不了任何價值,除了對自己負責,讓自己活著,我們對他人、對自己的家、對國家都毫無貢獻,我們遠不如勒蒙謙虛自知,我們的存在無異於抱著「讓生命產生價值」的柱子在生活的洪水中掙扎,完全不知道上面已經烙滿了卑躬屈膝的恥辱,而且馬上會土崩瓦解;我們從來都鼓勵自己不要被命運打倒,但最後充其量不過是與命運講和……     

我們在這世間真的幸福嗎?還是在生活的壓力面前尊嚴全無?即便我們也感受到了生的尊嚴已喪失,我們中又有誰能有他們這樣的執著、明朗、堅定的求一個終結?      
死亡,不過是生命的一部份,最終都會到達。但是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卻有人走得猥瑣,有人走得坦蕩。不能優美地度過生命,便是對生命的褻瀆,如此還不如選擇及時地死亡。上天剝奪了我們選擇生的權利,但是死亡卻有很多種選擇,在眾多壽終正寢的慾求中,只有少數人才懂得什麼叫精彩,他們是屈原、老舍、海明威、茨威格、川端康成、梵谷、伍爾芙……     
加繆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自殺」。能把這個問題想明白的人,屈指可數。多數人做了籠子裡的鳥,為了一口吃食,給人歌唱…     
寫這篇文,不是鼓勵人都去求死,也不是說所有人都沒有精彩的生活,我只是說自己不畏懼任何形式的死亡,我不急於求死,但畏懼委曲求全和苟且偷生,或者說,要看清生命的光華,最好將死亡抱在懷中……      
所以我很欽佩亞歷桑德羅·阿曼巴和呂克·貝松兩位導演,更欣賞勒蒙和傑克的選擇——如果不能讓生命還原為生命,那就交給死亡去救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