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菲利普船长/盗海狙击(港)/怒海劫(台)

7.8 / 493,036人    134分鐘

導演: 保羅葛林葛瑞斯
編劇: 比利雷
演員: 湯姆漢克斯 凱薩琳凱娜 馬克斯馬丁尼 克里斯穆爾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老貓

2013-10-17 17:31:17

【非典型美國夢——評影片Captain 菲利普】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近來在影院十分關注兩支預告片,分別來自於《地心引力》(Gravity)和《菲利普斯船長》(Captain 菲利普)。二者有著類似的製作方式,把影片中的一小部份拿出來細緻雕琢,讓觀眾無限好奇在這之外的劇情究竟會如何精彩。無獨有偶,這兩部電影在IMDB都獲得了較高評分,這無疑給最近頗為平靜的電影市場增添了幾分期待。繼十月第一週《地心引力》強勢登陸美國院線並輕鬆取得周榜冠軍之後,《菲利普斯船長》也於11日在全美3,660家影院上映,可惜未能成功超越前者,以週末2,600萬美金位居票房榜第二、很遺憾前者在英國院線的檔期被排到了十一月,所以當船長出現在放映名單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走進影院。134分鐘之後,卡司名單默默滾動在IMAX大螢幕上,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我久久未能平復的心情。我想,這樣一部佳片,是有必要靜下心來好好回味一番的。

在講述電影之前應該仔細回憶一下發生在四年前的那起轟動世界的劫持事件(由於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以下內容涉及大量劇透,不喜慎入)。

理察·菲利普斯(Richard 菲利普)是美籍丹麥貨輪「馬士基·阿拉巴馬」號(Maersk 阿拉巴馬)的船長。在2009年4月駛往肯亞的一次出海時,該貨輪在距離索馬利亞港口埃爾(Eyl)東南方約240海里處遭遇四名武裝索馬利亞海盜劫持。當時船上共有20名船員,所裝載的17,000噸貨物中包括5,000噸運往肯亞、索馬利亞和烏干達的援助物資。雖然採取了必要的防護和抵抗措施,但最終海盜仍然成功登船。為保護船員安全,船長事先命令總工程師麥克·派瑞(Mike Perry)帶領14名船員躲避在引擎艙內,而自己和其餘幾名船員在海盜登船後不久被俘。之後麥克在同伴的幫助下制服了一名試圖尋找其他船員下落的海盜,並試圖與其餘海盜進行人質交換並允諾其乘坐救生船離開。但海盜並未兌現承諾,在船長示範救生船操作方法時將船長扣留。

這是自19世紀早期以來首次有懸掛美國國旗的輪船遭遇海盜劫持事件,因此受到美國政府及軍方的高度關注。同日美國海軍派出「班布里奇」號(USS Bainbridge)和「哈里伯頓」號(USS Halyburton)兩艘驅逐艦,並於次日抵達事發海域。美軍派兵護送貨輪駛往原目的地,並迅速展開救援行動。船長曾於9日夜晚試圖跳海逃生,但不幸被海盜抓回。在一系列艱苦的談判破裂之後,緊張局面升級。海盜頭目命令在該海域劫持的其他船隻駛向事發地點,試圖利用手中的人質作盾牌將船長挾持至索馬利亞;美軍則加派Boxer號攻擊艦予以增援。美方以談判贖金的名義將海盜頭目Abduwali Abdukhadir Muse誘至自家戰艦。數次交鋒之後,海豹突擊隊的射手於12日將救生船內的其餘三名海盜擊斃,成功解救菲利普斯船長。被俘獲的Muse最終被判33年零九個月監禁。

對於船長在整個事件中的勇敢表現,美國總統歐巴馬曾盛讚其為美國英雄。事件經過一年之後,菲利普斯船長於2010年出版了名為《一個船長的使命》(A Captain’s Duty: Somali Pirates, Navy SEALS, and Dangerous Days at Sea)的紀實文學。哥倫比亞購買了該書的電影版權,並於2011年宣佈該片將由保羅·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執導,比利·雷(比利 Ray)編劇,《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原班人馬打造,並由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飾演船長菲利普斯。

一部成功的影片必然來自於多方面的通力配合。本片的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曾經執導過《神鬼認證》(The Bourne)二三部以及《93號航班》(United 93)。記者出身的保羅對於突發事件有著敏銳的洞察和解析力,其在2002年推出的《血腥星期天》(Bloody Sunday)就是一部展現獨特風格與實力的影片,片中所應用的手提攝影機拍攝方式同樣被運用在了《菲利普斯船長》中,使得螢幕展現效果十分真實。本片攝影師巴里·埃克勞德(Barry Ackroyd)曾在《93號航班》中與保羅有過合作,此外還曾執鏡《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在船長這部影片中,鏡頭多次聚焦在人物的眼睛,通過目光傳達內心活動。顫抖的畫面將氣氛提升到瀕臨窒息,後半部份長鏡頭以及廣角鏡頭的運用同時抓住細節和場面,堪稱美國海軍的形象宣傳。在編劇比利·雷的作品中,《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應該是最廣為熟知的一部。此次改編著重刻畫人物細節,從對白中凸顯每個角色的特徵,特別是船長和海盜的對話,真實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最後要提及的是配樂部份,亨利·傑克曼(Henry Jackman)的創作同樣為本片增色不少,每一次小高潮的緊張情緒都離不開配樂的功勞。以上幾位靈魂人物的加盟,大大提升了這部影片的製作水準,預想也將吸引評獎委員會的注目。

當然,本片的最大成功應歸屬於無數人心目中的最佳男主角。我無法試想任何人能夠替代湯姆·漢克斯出演菲利普斯船長。這個曾經兩度奪得奧斯卡小金人、四次攬獲金球獎盃的57歲老男人,或將以其在本片中堪稱完美的表現向各大頒獎禮的影帝榮耀發起衝擊,迎來生涯的又一個高潮。從事件初始的頑強抵抗、到被俘作人質之後的冒險逃脫、到再度被抓回之後的絕望嘶吼、再到被成功解救之後的激動嚎哭,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神態都被漢克斯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最後幾分鐘達到無與倫比的高潮,船長的所有內心活動都在漢克斯的眼神中得以體現,這一段也直接將我震撼到落淚。此時的感動無關於一貫充斥在美國英雄主義影片中的「主旋律」,而是來自於人性靈魂最深處的共鳴——即對於生命、對於家庭的熱愛與渴望。

影片的另一種精彩來源於對反面形象——索馬利亞海盜的刻畫,這也是保羅曾在《93號航班》中運用過的表達方式,使影片的人物描寫趨近平衡。海盜頭目在索馬利亞海岸征員的時候,迫於生存壓力,男人們爭先恐後想要加入。四名在影片中出現的海盜都在17至19歲之間,他們的人物特徵也同樣得到體現。瘦猴小頭目Muse由於瘦弱的身材一直被另一組海盜的領頭人歧視,於是施以對方顏色證明白己。他說自己只是漁民,但自己海域的資源被外國人剝削。他有自己的美國夢,想去紐約,還要買輛車。當船長勸說他「There’s got to be something other than being a fisherman or kidnapping people」,他兩度提到美國「Maybe in America, Irish. Maybe in America」,語言中盡顯心酸與無奈。在電影中他無數次對船長說「Everything will be fine」,事實上證明了他並未想要傷害船長。另一個展現出善良一面的是Elmi,他被船員設下的玻璃陷阱刺傷,但並未記仇於心。在船長幫他處理傷口之後,他還冒著被訓斥的風險給船長喝水。在目睹船長激動寫下遺囑時,他並未阻止或是告發,只是不斷提醒如果繼續寫下去可能會受到傷害。這一系列的表現並非懦弱,而是一個年輕人真實發自於內心的惶恐和不安。最兇惡的便是Bilal,無法忍受Muse一次次與美軍接觸、談判,他最終失去耐心,意圖殺死船長。而負責駕駛救生船的Najee則比較中立,不敢違抗Bilal,只得驚慌地躲在駕駛台下方。應該相比於以往我們常看到的典型美國大片,船長這部影片的表現具備許多非典型性。並未刻意誇大船長的英雄,也沒有過多地矮化海盜的形象,而是採取一種更為中立的角度講述整個事件。最後Muse被帶往美國並被判刑,或許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在印第安納的監獄裡實現了他一直以來的美國夢,一個索馬利亞海盜的美國夢。

這是一部只有男人的影片。全片中僅僅出現的兩個女性角色,一個是開篇時船長的妻子,另一個是末尾的醫生。影片沒有婆婆媽媽的做作感情戲,開頭的鋪墊簡短且十分必要。航行在這樣一條既知危險的路線上,夫妻二人各自都有所擔憂,但又沒有明說,而是表現在語言和動作上。在海盜第一次試圖襲擊之後,明知情況不樂觀,船長仍在郵件中告訴妻子一切和往常一樣,落地後會匯報平安。在最危急的時刻,他不顧一切寫下給家人的遺言,並在哭喊中不斷提及他們的名字。就像之前提到的,一切對於家庭、對於親情的嚮往全部表現在船長的形象中,真實而感人。由於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影片同樣未對美國政府以及軍方大boss們的決策等後台表現給予過多描寫,這也使得劇情的重點更多地集中於事件和人物,不拖泥帶水。雖然自影片伊始已能猜到結局,但整個劇情的發展並非想像中那般落入俗套。記憶里很少被一部電影的劇情抓得如此牢固和緊張。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我曾經數次於不覺中屏住呼吸,直到一個小高潮的結束才長長吐氣。一貫吝於給予一部影片高度評價,但我必須誠意推薦,《菲利普斯船長》值得走入影院,去感受這個發生在索馬利亞海上的驚險故事。


The 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