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義大利之旅--Voyage to Italy

游览意大利/意大利之旅(港/台)/意大利的旅行

7.3 / 11,323人    USA:97分鐘 | Italy:85分鐘

導演: 羅伯托羅塞里尼
編劇: Vitaliano Brancati 羅伯托羅塞里尼 Colette 安東尼奧比埃朗基里
演員: 英格麗褒曼 George Sander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刁不遇

2013-10-15 07:40:53

我看到了淡淡的一縷憂傷,進而感嘆浮生若夢


1948年,《卡薩布蘭卡》女主角英格麗·褒曼被名導羅西里尼的戰爭三部曲之一《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深深感動,並寫給他一封信表示期望能與之合作,羅西里尼也為之動容。兩年之後,兩人在合作拍攝《火山邊緣之戀》時墜入情網,褒曼給羅西里尼產下一子,褒曼清純賢惠形像被毀,輿論譁然。不久,褒曼與丈夫離婚,並與羅西里尼結婚。此後一段時期就被稱為羅西里尼的「英格麗·褒曼時代」。但是兩人的事業並未因此更進一步,相反地,他們遭到了以好萊塢為首的電影界的抵制,兩人後來合作的電影大都在業內頗有口碑卻難以與觀眾見面。整體來看,這段時期的作品反響遠不如其他時期作品。

本片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2013年《視與聽》雜誌邀請846位影評人共同參與投票,每人選出個人心中的影史十佳。票數匯總之後,得出影史佳片的50強。本片榮登Top50 #41,該片也曾入選《電影手冊》年度十佳。

本片故事內容是戰後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的在義大利的一次旅行,通過彼此感情的碰撞展示了戰後歐洲民眾的生態。故事的男主人公喜歡沾花惹草,女主人公喜歡感懷傷逝。在這次旅途中,男女主人公因為情感不和,中途各奔東西。但是經歷這段不美好的義大利之旅,隨著時間的推移,倆人逐漸認識到時光易逝,生命短暫,而愛情也並非永恆,需要彼此妥協,彼此維護。通過這對男女的感情變故,羅西里尼向我們展示了戰後歐洲普通人的精神面貌,隱約顯露出一股淡淡的憂傷。

通觀全片,不能絕對地說這個故事的情感重點是婚姻感情,我覺得羅西里尼似乎有意識地情感重點停靠在「戰爭」這個點上。整部電影自始至終,鏡頭裡都充斥著戰後人們消極、迷茫、頹廢的生活態度。羅西里尼通過這對男女的情感變故來展現歐洲戰後普通人的情感變化,從他們遊歷途中的所見,以及自身的情感波動,反映出整個歐洲的思想意識形態。導演沒有採用形式主義手法,刻意誇大人們的情感變動,而是把這種變動隱含在「婚姻變故」中。從這對戀人的愛情橫生出來的枝節,我們看到了整個歐洲二戰之後的一種精神面貌。

男主角代表了這樣一類人。客觀地看待現狀,並不想主動傾注自己的精力去改變現狀。本片中男主角面對婚變的做法是「逃避」,因為跟女主角的一些意見不合,男主角在某天清晨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但事實是,他只是有賊心沒賊膽,他之所以尋歡作樂,不過是為了逃避目前的現狀,而不是真的想要跑去玩樂。這一點,在男主人面對妓女的時候表現的極為明顯。表面上,他在調情,但實質上,他也牽掛著女主角。我大膽的揣摩一下,這類人經歷了戰爭,遭受了戰爭的創傷,他們卻並不想著去改變什麼,而是選擇逃避,即便他們再怎麼關愛著歐洲的現狀。

而影片中,女主角在面對婚變時,她努力表現得若無其事,她明知道自己過得不夠快樂,卻努力裝得美好非常。本片《遊覽義大利》,我們關心的並不是男主人的「遊覽」,而是女主角的「遊覽」,她的所見給我們展示了歐洲戰後的現狀。自然景觀冷清,帶著頹廢,某處安放的一排排屍骨,靜謐,哀傷。當鏡頭從女主角角度看去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感受到那股淡淡的憂傷。它不僅僅關乎男女主角之間破裂的愛情,更關乎整個歐洲的情感裂痕。

面對陳列的屍骨和被挖掘出來的死屍時,女主角幾欲淚流。她因而想到了時光短暫,愛情未能永遠,看到了愛情最終敗給了生命,看到了她所不能接受的一切。

一個民族不經歷戰爭,就不會懂得戰爭之痛。一個人不見識死亡,就揣摩不到生命的厚度,就不知道現在擁有的究竟何等珍貴。
《臥虎藏龍》里有句台詞,我們能夠觸摸的,都沒有永遠。一切能夠現在把握的,都看不到永久。能在一起的時候,請別輕易分離。
又突然想到李白一首詩。「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想到此處,反觀本片,這股淡淡的憂傷便越發明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