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的餘燼--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

破碎之家/伤失的情歌(港)/爱的余烬(台)

7.8 / 34,910人    111分鐘

導演: 菲利克斯范葛羅尼根
編劇: 卡爾朱斯 菲利克斯范葛羅尼根
演員: 薇拉貝登絲 尤漢赫爾汀柏 妮爾·凱特萊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3-10-09 05:49:46

《破碎之家》:質樸音樂伴隨下的覆滅


(芷寧寫於2013年9月3日)
德懷特·艾森豪說:「生命中最悲慘的,莫過於孩子的逝去。一切麵目全非,再無法重歸舊貌。」
一個家庭一旦失去了孩子,所有昔日的歡笑便會淪為殘酷的回憶,人生的有些傷痛是可以相互慰藉的,但有些是不可碰觸的,那是致命傷,特別當夫婦一看到彼此就會想起那個永遠的傷痛時,繼續生活在一起便會演變為對彼此的折磨……
比利時影片《破碎之家(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以非線性的敘事手法,細膩地講述了一對原本生活在兩個世界的男女從愛戀結婚,到孩子出生,至孩子7歲時離世,再到夫妻二人最終不能善始善終的故事。可以說,整個故事有點殘酷,卻也真實深刻。片中插敘倒敘等方法被用得相當頻繁,而女主角因故被送往醫院的過程、起因及結局,更是被剪碎後拼接在每個情緒的拐點。偶爾,帶著點晃動感和暈眩感的鏡頭,給人一種人生如夢的恍惚感。影片的剪輯技術夠酷炫,卻凸顯著生活中不可捉摸的最不可抗拒的一面,配合著片中不時出現的藍莓音樂,在明快的曲調中,在迷人的和聲中,流露出對人生無常的悲慼,對生命無從把握的傷楚。
墨西哥諺語說:「家不是建立在土地之上,而是建立在女性之上。」擅長描繪美化生活的紋身師愛麗絲在喪女之後,無法承受這一巨變所帶來的痛苦,她開始自我懷疑,又開始抱怨丈夫,她糾結女兒癌症的起因,哪怕是最細微最不起眼的部份也能讓她或憤怒或負疚,她想找回那原本歡快的有女兒相伴的六年,於是,哪怕最不切實際的說法和做法,也能給她帶來一絲安慰,在思女心切的時候,她開始篤信各種不靠譜的迷信,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
在喪女之後,丈夫迪迪埃試圖以理性喚起消沉的愛麗絲,可一如那句名言所言的,「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迪迪埃貿然以理性喚醒愛麗絲的做法,則讓他們的婚姻陷入了危機。在迪迪埃看來,幹細胞的研究因為一些宗教的不可理喻的元素而受阻,才是導致可愛的女兒梅布爾死亡的主凶。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片中有兩次入鏡,都是以電視新聞的方式,也都不怎麼光彩,一次是「911」後的電視講話,一次是宣佈不能通過幹細胞研究的講話。第一次新聞畫面入鏡時,小梅布爾還在孕育期,第二次,梅布爾已在白色小棺木中沉睡了。小布希關於幹細胞研究的講話似乎刺激了迪迪埃,作為樂隊班卓琴演奏者的他,終於在演出時爆發了,大肆宣洩了一番對宗教不敬的言辭,而之後和已改名為「阿拉巴馬」的愛麗絲的爭吵,則徹底讓愛麗絲陷入了絕望。
結婚時,西方人都以自己的名字起誓,承諾無論順境逆境、富貴貧富、健康疾病都不離不棄。而改了名的愛麗絲是否就背棄了承諾?最後迪迪埃在愛麗絲滿是紋身的身體上看到「阿拉巴馬·門羅」的紋身字樣時,他終於明白了愛麗絲的用情至深——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迪迪埃就告訴愛麗絲,他最喜歡的音樂人是美國的比利·門羅,而愛麗絲則稱迪迪埃是當地的門羅。愛麗絲依舊愛著迪迪埃,但是,被不幸碾碎過的他們,已經再也無法回到從前,就像所有破碎了的東西一樣,無法還原到最初的形態。
飾演愛麗絲的薇兒拉·貝坦絲,演技不俗,將角色的痛苦和絕望表現地酣暢淋漓,有一場和男主角爭吵後,討論人生命題的戲,薇兒拉·貝坦絲用極其生動的表情演出了角色對丈夫的感情以及她對生活本質的看法,她說:「這些想像對我來說很好,但它不能持久,生活不是那樣,也並不慷慨,你不能愛任何人,也不能被任何人愛,生活嫉妒你這些,它奪走你的一切,嘲笑你,背叛你……」那聲淚俱下的如泣如訴,彷彿一個受傷極深的人在泣血,令人為之動容。
影片採用了大量悅耳動聽的藍莓音樂,那明快的曲風乍聽上去與影片陰霾抑鬱的氣質不符,但稍稍留意後會發現,這是一種很有質感又頗具深意的融合,藍莓音樂質樸動人的曲調在片中熠熠生輝的同時,彷彿在不疾不徐地告訴人們,人生就是這樣,一邊被折磨地以頭搶地,一邊又自尋有樂的度過。順便說一句,該影片的原聲大碟值得收藏。
(雜誌約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9033780_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