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賈伯斯--Jobs

乔布斯/贾伯斯(台)/乔布斯传

6 / 104,053人    128分鐘

導演: 喬舒亞麥可史坦
編劇: 馬特懷特利
演員: 艾希頓庫奇 德莫麥隆尼 詹姆斯伍德 阿曼達柯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3-10-08 23:53:32

見證草創年代的激情


《賈伯斯》的娛樂性無可指摘,它準確而飽滿的傳遞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個人電腦被從地下室、汽車庫、手工作坊里一點點拼湊成型、並被帶向千家萬戶的草創年代裡,那群胸懷宏願的電子先驅們——不論最終他們成功成仁——激情飛揚、銳意開拓、一往無前的精神和活力。單是想想那意氣風發、重塑世界的豪邁,就令人雙手顫抖,振奮不已。你可以想像,有超過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可以從影像中領略這種感染力,對我會是多麼具有吸引力。

在他的首部傳記片中,賈伯斯沒有被塑造成聖人,他的劣跡和性格缺陷毫無保留,傳記書暢銷千萬本的當口,我想墳墓裡的老爺子不會介意自己的不光彩在螢幕上再演一遍。當然,身為蘋果幫眾的導演,更不會將賈伯斯黑化成奸人,這裡有一大波的背信棄義輪番上演,無論來自賈伯斯本人還是他的對手,都在闡明企業博弈的規則,直到賈伯斯戲劇性的釜底抽薪、成功翻盤,影片也走向了終結,並讓觀眾在情感上認同了遊戲的玩法。所以歸根到底,賈伯斯只是被簡潔的勾勒成一個敢於挑戰世界的條條框框並贏得勝利的勇者,這份絕對正面的精神特質在結尾得到了昇華,其光芒璀璨,令人對其他一切視而不見,這也正對應了賈伯斯在現實中的魅力效應。

三年前《社交網路》橫空出世,將IT創業片推高到一個嶄新的藝術水準。相比之下,《賈伯斯》確實寒磣了些,沒有《社交網路》精緻、工整、緊湊、沁人心脾的台詞,沒有充滿回味餘韻的閃回結構,除了結尾那段「改變世界」的獨白,名言警句和機鋒妙語都少得可憐,即使有也是傳記書里讀到過的。但這麼比較並不公平,眾所周知,賈伯斯的產品發佈會以語言淺顯、通俗易懂著稱,有的時候,少即是多,和話嘮風的《社交網路》(無論是扎克伯格本人還是演員艾森伯格的表演特色),根本是天平兩端。而且影片在復原時代面貌上,有著屬於自己的樂趣,光是看庫徹的髮型變遷,就是樂事一件。如果和《矽谷海盜》對照觀看,互相挖掘留白,就更加好玩。

寬泛來看,《賈伯斯》也可算是一種粉絲電影,對喬氏毫不感冒也不用蘋果產品的,基本不會去看此片,就像我不大可能買一本棒球明星的傳記一樣。既然都是粉絲,對喬氏生平最起碼也有所了解,因此素材取捨會讓主創很傷腦筋。如果堆積奇談秘聞,未免太不嚴肅,如果忠實羅列,則是徹底的圖解,傳記片之大忌。眼下的成品,是編年史中糅雜一些無傷大雅的評書味道,同時對家喻戶曉處做一些小改變,比如把挖百事牆角的著名台詞換由對方自己說出。之所以仍有很多人抱怨流水帳,是劇作結構使然,從曙光乍現到起落不斷,從滿盤盡失到重回巔峰,未能踏出套路雷池。賈伯斯倡導打破界限,編劇卻在效仿保守的董事會,墨守著成規,是個遺憾。還有人說,應該把皮克斯拍進去,但這和蘋果截然無關,只會讓主線更散漫,更失去焦點。

如果你手捧蘋果產品坐進影院,想帶它見識一下自己的出生,你倆都會失望。影片在賈伯斯攀上事業新起點後,戛然而止。這是好萊塢的敘事傳統,舉凡大亨傳記,無不聚焦其歷經磨難白手起家,即使拍其事業有成,也要強調其親情冷漠、友誼缺失、心靈愧疚等人生缺憾。一個雄霸天下、不斷擴展商業版圖的喬幫主,也許會讓果粉興奮的揮動螢光棒,但絕對無法成就一個取悅大眾的故事。更何況,賈伯斯後期的輝煌,有太多豪華的影像記錄,連非果粉的我,都一期不落的看過每年的發佈者大會,這段人生要拍出一朵花來,也實在為難導演了。目前這樣,對草創年代和草創英雄做一番滿懷敬意的回眸,挺好挺滿意。(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