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奇异的恩典/奇异恩典(台)/奇异的恩典

7.5 / 22,463人    118分鐘

導演: 麥可艾普特
演員: 伊恩葛魯佛 亞伯芬尼 邁可坎邦 希朗漢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嘉橋居士

2013-10-01 19:21:02

《奇異恩典》 一段歷史和一首歌


 奴隸制是一種古老的制度,長久以來活躍於所有的文明社會;隨著文明的進步,這一制度在歐洲本土逐漸衰微,到十七世紀,主要以黑奴的形式存在於歐洲人的美洲領地。由於一群仁人志士的奮鬥,這一制度在十九世紀被陸續廢除。雖然一般通史都記載,大英帝國於1807年通過立法禁止了奴隸貿易法案,進而於1833年徹底廢除了奴隸制度,但對於這場廢奴運動的來龍去脈、支持者與反對者、以及期間所發生的衝突與鬥爭,少有提及。相比美國的廢奴歷程,英國和平廢奴的知名度可以說是很低的,我幾乎一無所知。眾所周知,美國的奴隸制最終以內戰的方式被終結,六十萬人喪生。後人與旁觀者總是對轟轟烈烈曲折慘烈的場面更有興趣,然而親歷者卻不得不忍受難以承擔的代價。美國的廢奴歷史由於這場著名的內戰而成為史學與文學鍾愛的主題,與這段歷史有關的史學專著與虛構作品,可謂汗牛充棟。而英國這場不費一槍一彈的改革,如同其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的多次和平改良,儘管民眾的自由與福利因此得到改善,社會無需經歷劇烈動盪乃至流血,卻往往乏人關注。我輩若想稍微詳實地了解這些改革,光是尋找專著,就得花費一番功夫。
所以,感謝導演米切爾•艾普特(Michael Apted)和他的團隊,通過他們製作的這部《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得以展現在人們面前。雖然限於篇幅與電影這一表現形式,故事有些簡略,視角有些單一。這部電影完成於2006年,為紀念1807年廢除奴隸貿易法案(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通過200週年而作,記錄了這一法案出台、受挫和最後勝利的過程。更有意義的是,這部紀實性電影使我們認識了威廉•威伯福斯(威廉 Wilberforce)和他的朋友們。這群朋友,為主基督所鼓舞,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財富和社會地位,投身於這場體現時代精神的廢奴運動。
通過這部電影,我也知道了這首動聽的歌曲《奇異恩典》,了解了它的作者約翰•牛頓(John Newton)。他曾是一名運奴船的船長,後悔改,獻身宗教,參與廢奴運動,並創作了這首經典歌曲。應該說,他也是這群朋友中的一員。在影片中,他作為威伯福斯的良師益友出現。我是在另一部題材類似的電影——史匹柏導演的《阿姆斯達號》(Amistad)——中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那時我並不知道這首歌名為《奇異恩典》,只是覺得歌詞很動人,充滿了一種因找到人生意義而產生的感恩、歡樂與喜悅。我不清楚編導對這首歌是否也有類似的感想,我想應該有吧。
影片再現了這群朋友的生活與奮鬥。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無數人的良知被喚醒,各階層的有識之士開始思考、反省乃至反對奴隸制,全社會的共識逐漸形成,奴隸制最終在大英帝國全境以立法的方式和平而一勞永逸地被廢除。影片的故事止於1807年廢除奴隸貿易法案由議會通過,從一些文獻資料中得知,在以後的歲月中,這些朋友們繼續以議會為平台,促成1833年徹底廢奴,並且改革其它社會弊端,促進民眾的人權、自由與福利。相比簡單、枯燥而有些冷冰冰的文獻記錄,電影所表現的歷史自然要生動得多,有助於讓我們銘記這些值得被記住的人和事件。儘管全片圍繞威伯福斯展開故事,但同時也以許多場景與情節告訴我們,一項偉業絕非個人之力所能成就,而是有賴於許多志同道合者的相互協作、配合和支持。
這群朋友使我欽佩並且印象特別深刻的,除了他們的目標,還有他們在鬥爭中所採取的手段:他們始終以法律與漸進的方式推進自己的目標。儘管面臨許多挫折,儘管有的朋友因改革受阻而禁不住想嘗試激進暴力革命道路,但他們最終都堅持選擇和平與合法的手段。毫無疑問,對福音的信仰是他們這一選擇的重要源泉,任何一個熟悉並認同福音書的人都會從中獲得這樣的理念:手段與目的是不可分離的,錯誤乃至罪惡的手段不可能帶來良好的結果。我們同時應該看到的是,這些朋友也很幸運,英國日漸成熟的憲政體制也為他們的和平鬥爭提供了條件,使之能夠合法存在並最後勝利。
在某種意義上,這群朋友也是在向世人傳播福音,以自己的方式。兩百年後的今天,通過文獻資料,也通過這部像自由一樣樸實美麗的電影,這些傳福音者自己也成為了福音本身,啟示與鼓勵我們後人,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的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