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賈伯斯--Jobs

乔布斯/贾伯斯(台)/乔布斯传

6 / 103,986人    128分鐘

導演: 喬舒亞麥可史坦
編劇: 馬特懷特利
演員: 艾希頓庫奇 德莫麥隆尼 詹姆斯伍德 阿曼達柯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百樂門小艷紅

2013-09-30 07:06:34

創業者精神——電影《賈伯斯》及創業案例觀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部兩小時零七分的電影當然無法做到那本560頁的《賈伯斯傳》(中文版)所做的——對這位「大神」全面而立體的描摹。

    僅以不加任何限定語的「賈伯斯」為電影命名是個錯誤,導致了眾多的「賈伯斯迷」們無法容忍電影製作者對賈伯斯的描述這麼省略,於是中外影評撰寫者們都迫不及待地「賣弄」自己如何知道的比電影還多,把電影中缺失的關於喬幫主的種種細節一一補上。

    國外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上有大量的「腐爛番茄」扔向這部片子,質疑電影運用太多的「蒙太奇」手法,對賈伯斯由一個散漫自由的輟學者到領導公司上市的企業家、從被趕出自己的公司到成功拯救瀕臨破產的蘋果公司等,沒有在影片中給出合理並有洞見的解釋。換句話說,這部片子缺少了賈伯斯從人過渡為神的過程。此外,很多人更指稱影片完全沒有表現出賈伯斯最偉大的一點:他和他的產品真正影響和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生活的方式。

    而對於被選中來扮演這位大神的男主角阿什頓•庫徹,影評人更是加以無情的嘲笑。他們承認他的扮相很像賈伯斯本人,甚至他模仿賈伯斯的各種姿勢,比如那種走路的樣子。但影評人們毫不客氣地指出庫徹光靠外表上的相似並沒有展現出賈伯斯的精神氣質,甚至庫徹本人的天使投資人經歷也於事無補。蘋果的聯合創業人史蒂芬•沃茲(史蒂夫 Wozniak)也認為庫徹的表演是影片失敗的原因之一。對庫徹在演技上缺乏「對創業者精神表現力」的批評,甚至延伸到片尾他模仿賈伯斯為蘋果「Think different」所配的廣告獨白,有人說比起賈伯斯本人的聲音,庫徹實在差之遠矣。


    上述惡評自有其道理。倘若我們換個角度,僅從這部影片來談談創業者和創業者精神,那麼也許有更多可以圈點之處。事實上,影片結尾重現的那段蘋果「Think different」的廣告獨白也恰恰將影片的主旨定格為對「創業者精神」的宣揚。
    

    什麼是創業者精神?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將創業者定義為主動尋求變化,進而對變化作出積極反應,並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由此,創業者精神的核心就該是求變、創新,通過不斷的創新行動去贏得機會、獲得成功。

    對這種「創業者精神」詩意的表述就是剛才提到的那段蘋果廣告詞:「獻給瘋狂的人、不合群的人、反叛的人、製造麻煩的人,那些方形孔裡的圓形釘子們......那些看待事物與眾不同的人們,他們不喜歡規則,他們厭惡墨守成規。你可以引用他們,反對他們,神話或者妖魔化他們,但你就是不能無視他們,因為他們能夠改變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就算別人把他們當做瘋子,我們看到的是天才。因為只有那些足夠瘋狂到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人。」

 
    本文中,我想結合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創業的故事,談談對「創業者精神」的另一種理解。

    在新浪部落格上有個叫「計兮」的帳號,是一個學財務出身的朋友創辦的,姑且也叫他計兮。計兮曾經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工作過,做過不少IPO項目審計,與部落格帳號「計兮」相關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業是他的第二次創業經歷。

    第一次見到他本人是今年我從倫敦求學回來的夏天。我約他在北京吃飯,問他什麼時間方便,他很模糊地說「到時候看」,但是一直也沒有定下來,最後乾脆只請我在CBD喝了一杯咖啡。過了兩個月我才明白過來,他辭了職創業,創業以外的錢都省著花。

    在資訊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他敏銳地注意到了金融圈裡嚴重的資訊不對稱和資訊資源浪費,於2012年7月開通了部落格帳號「計兮」。該部落格持續分享宏觀經濟、行業研究、股權投資、投資銀行、信託、資產管理等金融領域的各類專業文章,在一年內吸引了十幾萬粉絲,計兮本人還因此受國內某PE邀請,在北京做了一次他經營部落格成功經驗的分享講座。

    2013年夏天,計兮成立一週年之際,他終於決定辭職創業,全身心投入與計兮相關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業事業里。接下來的整個夏天裡,他在北京上竄下跳:與業內人士交流,拉團隊,找地方政府支持,嘗試會員制,做手機應用件……圈子裡的不少朋友都在討論他創業的事。
    
    他也不忘了問遠在香港的我:你認識什麼VC嗎?我要融資。帶著那麼一點過去做PE留下的職業敏感性,我嘗試著對他的創業過程做了些盡職調查。我說你的商業計劃書做好了嗎?能不能給我看看。結果他花了三天時間,做出了一份不到十頁的PPT,然後說要馬上聯繫風投。我說:不如先找些朋友給你的商業計劃書提點意見吧。他真的把這份商業計劃書發給了一些律師、審計師、PE公司合夥人、投行人士、創投工作者,結果招致了一大堆批評意見。

    這期間為了融資的事,他還與自己的創業團隊激烈爭執,一度想要放棄創業。他抱怨過:「你們都不理解我……不懂球的也能點評幾句,自己下場踢踢看啊……」;他也承受著創業者特有的痛苦,以及失敗後的挫折感,就好像中國創業偶像之一俞敏洪一本書的名字所描述的:「挺立在孤獨失敗屈辱的廢墟上」;他說自己出來創業沒有退路,有一種捨我其誰,慷慨赴死的氣概。幾個月下來,對於自己能否創業成功,他心裡也有各種疑問。

    寫到這裡,你們大概以為我要為計兮博取同情分了,不,我對他並不同情,實際上我的批判才剛剛開始。


    我發現,很多像他一樣的創業者,都對如何能創業成功存在不少困惑,其實這些都可以在《賈伯斯》這部電影裡找到答案,這就是一部最好的創業成功學教材。

    這部只演繹了賈伯斯半生的電影,卻把所有創業者想要創業成功必備的精神元素一一展現了出來。

    除了我們所共知的賈伯斯的追求創新的精神,創業者想要成功還要具備以下的一些要素。

    首先,好的口才和營銷能力。賈伯斯自己並不是技術高手,但他敏銳地發現了朋友沃茲的發明的商業價值,並以極大的熱情說服後者一起去找風投;之後又成功地遊說風投投資自己。

    其次,契而不捨。為了找到風投投資蘋果公司,賈伯斯打了幾百通電話,最後帶來投資的那個天使投資人之所以願意來看賈伯斯的公司,是因為賈伯斯給某一個投資人打了150個電話。

    再次,勤奮。賈伯斯是個工作狂,甚至單獨一人在辦公室加班到很晚,連自己的聯合創始人要離開公司想跟他說句話,他都幾乎無暇顧及。

    第四,對產品品質的堅持。從來沒有「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而是精益求精,並將這種對品質完美的堅持視為自己的企業價值觀。

    第五,強大的執行力。想到做一個產品,就會在最短的時間裡動員自己能動員的所有資源去實現它。

    第六,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領導力。從一個暴君到逐步聽得進意見的真正領袖,進而激發了下屬的創造力,設計出了iPod。
    ……

    從前,我們談「創業者精神」,更多地聚焦在在創業的艱辛痛苦。特別是很多創業電視選秀節目近年來也助長了這種風氣,讓創業選手們在電視上頻頻打悲情牌,靠煽情來博取創業導師的認同。讓我們產生了一個錯覺,以為苦行僧一般的修煉就可以成就偉大的創業者。然而,在激烈的商業競爭社會裡這並不是真相。

    學習創業者的成功經驗,他們的隱忍、堅持、孤獨、瘋狂都是表象,這些最容易打動人,最容易讓創業者贏得大家的同情,但這些都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全世界分分鐘都有創業者和創業企業死掉,對標一流的創業者,我們真正要學的其實是他們的勤奮,他們對機遇的捕捉,他們對所創業的產品或服務品質的堅持,他們強大的執行力,他們在天使投資者和客戶面前天才的推銷方式,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領導力。

    依我看,甚至創新本身的意義都不如上述這些創業者精神更能成就一份創業,因為我們都知道,即使比爾•蓋茨、賈伯斯這兩位成功的創業者,他們的產品也都有抄襲的成份。更不用說中國的眾多成功創業者,如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他們的成功產品不也抄了國外的產品嗎?
    

    誠然,不可能人人生下來都是像賈伯斯那樣的天才,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所有的創業者精神,但這些都是可以在後天學習的。當然,也可以通過合夥創業的方式來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想要創業,就要不斷持續的完善自己。具備了越多的創業者精神便越有可能接近創業成功。

  《賈伯斯》這部電影多次強調了一個詞「limitless"(無限),這也是創業者需要做到的:不要在一開始就侷限了自己的能力和對自己能力的判斷。

    創業是世界上最難做的工作,需要周密的計劃和審慎的執行。很多創業者有耐心忍受一年四季的粗茶淡飯,但卻沒耐心花哪怕超過一週的時間來修改自己的商業計劃書。創業者遇到了失敗非常容易情緒化,這一點連喬幫主都再所難免。但不能因此責怪別人不理解自己,而是應該反省為什麼自己的創業想法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創業是一份修行。計兮帶著自己修改過的商業計劃書開始了創業融資之路,我由衷地希望看到他創業成功。但即便失敗,我也希望他能繼續完善自己,不斷修行,對標一流的創業者。因為,只要努力便有無限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