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決戰終點線--Rush

极速风流/一级双雄(港)/决战终点线(台)

8.1 / 512,982人    123分鐘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克里斯漢斯沃 奧莉薇亞魏爾德 丹尼爾‧布爾 阿歷珊翠瑪莉亞羅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蘑菇精精

2013-09-27 15:08:13

可能是2013年度最佳劇情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詹姆士 Hunt, 出生於1947年8月29日,薩瑞,英格蘭, 處女座,高個金髮,家境富裕。膽大過人,速度奇快,不計後果,不聽指揮,完全沒有團隊概念。前FIA 主席 Max Mosley 稱他「 Hunt the Shunt" 。意思是沒有人看到他不頭疼,人人見他都奈何了得。而他自己的座右銘是:"Sex, Breakfast of Champions " (性愛,是冠軍的早餐)。據說睡過5,000個以上的女人,其中包括33個空姐。33是他1976年在東京希爾頓酒店的門牌號,也是他在不到兩星期的時間裡接待33名不同英航空姐的勝地。據他的車隊經理Alastair Caldwell 回憶,Hunt會穿著短褲,赤著腳,開門熱情的招呼每一個到來的空姐,加入樓上從未停息的派對,風月佳人,歌舞笙簫,醉生夢死。精疲力盡的他死於1993年6月15日心臟衰竭,死時45歲零10個月。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同胞George best 有的媲美。George曾有一句言簡意賅的名言:「 I spent a lot of money on booze, birds and fast cars. The rest I just squandered." (我花了很多錢在酒精,泡妞與跑車上,其餘的都浪費了)。

Niki Lauda, 出生於1949年2月22日,維也納,奧地利,水瓶雙魚座,名望家族。爺爺是當時有名的企業家。從小熱愛賽車,不顧人家反對,向銀行貸款自己買贊助加入F2 車隊。在賽車生涯的開始,孤注一擲,窮困潦倒,甚至於家人對致公堂。一直1975年,他為法拉利贏下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頭街,他的職業生涯才算走入正軌。相比Hunt對女人的熱情,Lauda似乎更忠於賽車,他曾隨便把贏來的任意獎盃送與當地汽車維修廠,交換條件是讓自己的車更乾淨更完美。最近Lauda又出了件趣聞,美國某電視台派了一美女記者去採訪他,採訪地特意選在1976年他出事故的賽道:德國紐伯格林。美女記者有預謀的將他帶到當年火災的轉角,想小試自己的催淚技術,勾起老人不堪經歷。誰知在場60多歲的Lauda突然來了一句:你看我的耳朵還在那裡!美女記者當場嚇得花容失色,驚聲大哭,採訪節目不得不因此中斷。其實那是Lauda之前故意丟在草堆裡的一塊餅乾。

這兩個人,一個是搖滾明星式的性愛專家,一個是一根筋到底的追風怪傑。前者在贏了一屆世界一級方程式冠軍之後,繼續醉生夢死。後者則是三屆世界冠軍,1985年退休後一直活躍在一級方程式事業前線,馬不停蹄。曾出過5本書,基本都是技術型的參考書,目前是奔馳車隊非行政主席。

這兩種個體的反差,是電影的焦點。Hunt追求的存在的方式是多樣的,片段的,轉瞬即逝的快樂。Lauda追求的存在的目的是唯一的,明確的,永恆的,對極限的挑戰。在電影中Lauda在與妻子渡蜜月的時候有一段對話,寓意深刻。在第一次體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時,他突然覺得迷失了。妻子問他為什麼,他解釋說他害怕這樣的快樂無缺的人生讓他似乎失去了賽車的動力,在電影中,字幕將Lauda 說的「Glück" 譯作」happiness" 。但其實德語的原意「Glück」 是代表的不是轉瞬即逝的快樂,而是一種超越永恆的安逸與幸福。他暗示著即便是永恆的幸福感,卻會讓Lauda感到不安。因為這樣的存在在某種程度打攪到了他原本明確的存在目的:賽車。劇本在儘量接近真實的情況下用最細微將角色之反差感放大,讓觀眾,哪怕是不懂賽車的人,都全心的溶入角色。

雖說電影有把Hunt 塑造成天才,把Lauda變成嫉者之嫌疑,比如一筆帶過Lauda已經是世界一屆冠軍的事實,較多時間突出Lauda對Hunt的不滿憤恨,而Hunt不屑一顧。事實上,Hunt當年也有一些對Lauda 過激的言論。常常對媒體說Lauda說的基本都是「expected rubbish" (可以預料到的垃圾)其實Hunt的駕駛風格充其量就是如今的漢密爾頓,不計後果的踩油門,不會保護輪胎,速度不穩定,如果不是Lauda燒壞,他是根本沒有機會的。但作為一部想要賣座的商業片,這樣的編劇也無可厚非,太過客觀反而常常會將觀眾失望。

其次的看點,被某些人照例冠名為「基情」。 我覺得這樣級別的競爭對手之間的感情,用「基情」來描繪真是很下等。

其實了解一級方程式賽車的人都是明白,這個行業本生就是孤獨者的遊戲,不存在友誼。 Vettel 與Webber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Kimi 要去法拉利,Alonso 立馬就愁眉苦臉。車王舒馬赫曾有一句話,意味「大家恨我是因為大家畏我」。Lauda與Hunt的感情則是超越了這些敵對,畏懼,恨意,嫉妒。BBC 2台今年7月13日晚推出一部一小時的紀錄片題為《Hunt vs Lauda: F1 Greatest Racing Rivals》,Lauda 的採訪也被摘錄其中,他說:"We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from heart." 我們從心靈上照顧對方。以前在其他採訪中,他也提到:「我這一生沒敬佩過幾個人,Hunt則是其中一個。霍華德的電影在123分鐘裡用精彩的對話與傳統的推進方式為我們展現了對手的友誼。像錢鍾書的點評:真正友誼的形成,並非由於雙方有意的拉攏,帶些偶然,帶些不知不覺。在意識層底下,不知何年何月潛伏著一個友誼的種子,咦!原來就是他!一種滲透了身心的愉快。這樣的情誼,把用爛的xx兩字來形容,顯得媚俗與下等。

最後,演員的表演也是不容錯過的看點。Chris Hemsworth錘子哥的形象很難讓我跨度到性愛大師,大面積的肱二頭肌顯然不適合輕薄省油的賽車。好在他金色的油發,小小彎彎的眼睛,倒是和Hunt有些神似。他的表演讓人意外得流暢,他那笑瞇瞇的充滿挑逗的小眼睛,有幾分Hunt 無恥又坦白的味道。

如果說Chris Hemsworth的表演讓人意外,那讓人震撼的應該是Daniel Brühl的演出。他的樣子,包括燒傷後的化妝,他的眼神,說話的腔調,語氣,甚至說話停頓的時間,(如果你看過Lauda的採訪會發現他說英語時有一種特有的停頓規律)都幾乎都Lauda如出一籌。相信他一定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去模仿,體會,練習,才可能有這樣驚人的相似。拿奧斯卡都是委屈了這樣的表演。

總結一句話:對影迷來說是部值得看的好片。對車迷來說可能存在主觀偏差,但重溫舊賽還是激情難敵。對車迷兼影迷來說,這可能是2013年度最佳劇情片,故事的原型,劇本的改編,演員的表演,在較為慘澹的2013電影年都要顯得更加突出。至於「可能」 兩字在要不要去掉,還得看下3個月的新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