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

惊天魔盗团/非常盗(港)/出神入化(台)

7.2 / 711,230人    115分鐘 | 125分鐘 (extended edition)

導演: 路易斯賴托瑞
編劇: 艾迪所羅門 鮑茲亞金
演員: 傑西艾森柏格 伍迪哈里遜 艾拉費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澤爾法克爾

2013-09-12 23:58:44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mastermind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我看的本就為數不多的電影裡,與魔術有關的似乎更加稀有。電影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其他的表演類型稍加改造都可以搬上大螢幕,比如演唱會。但魔術要變成電影似乎就比較困難,因為魔術是一種障眼法,欣賞魔術的樂趣在於「被騙」,魔術師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越近,這種被騙帶來的刺激感就越強,所以街頭魔術師常常很受歡迎。而由於電影可以在後期製作時進行剪輯等處理,無論什麼樣的視覺奇觀都可以輕易實現,魔術現場表演那種讓觀眾覺得不可思議的魅力如果搬上大螢幕往往會大打折扣。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應該就是大家都看過的之前諾蘭的《致命魔術》,原因是影片的巧妙結構使得整個故事就像是一場魔術表演,通過對觀眾情緒的引導,成功的「欺騙」觀眾,讓觀眾大呼過癮。這個我在之前一篇致命魔術的影評里做過一點分析,我把與之類似的懸疑片統稱為「魔術電影」。

如果和我一樣看的第一部與魔術有關的電影就是《致命魔術》,那麼很容易產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後來再看的愛德華諾頓的《魔術師》,故事和演員表演都不錯,但卻不是靠結構和敘事來出奇制勝的,所以按我個人的標準,是傾向於不把其歸類為「魔術電影」的。至於今年上映的另一部魔術題材的影片,史蒂夫卡雷爾主演的《超級魔術師》,原本還可以憑藉幽默趣味來用好魔術這個噱頭,可惜本來不多的優點也被敷衍了事的結局給毀掉了,最終淪為一部虎頭蛇尾的爛片。最後說到本片,雖然劇情也有反轉,但最大的賣點依然是視覺效果、動作戲等導演比較擅長的領域,避開了與《致命魔術》這類電影的直接比較;同時如果把本片放回到爆米花電影這一類型當中,又會讓人覺得本片顯得比大部份同類電影「聰明」一點。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注意。

本片的故事簡單的概括就是幾個魔術師為了加入一個掌握著魔術終極秘密的神秘組織而交的「投名狀」。結尾的反轉為不少觀眾詬病,其實我覺得做的還不錯。本片放了三個煙幕彈,將觀眾注意力從真正的幕後主使那裡轉移開,尤其是法國美女這個角色,用的特別好,她可以說是在不經意間就充當了魔術表演中美女助理的角色。所以說本片也可勉強歸到「魔術電影」這一類中,只不過本片沒有像致命魔術等懸疑電影一樣,通篇都在為結尾的逆轉佈局,本片前面的劇情更多的是為了照顧視覺效果的呈現,以致於最後的反轉雖也可稱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卻回味不足。好在由於本片對於懸念、動作、陰謀、愛情等多種元素的搭配使用還算得宜,因此趣味性十足。

許多觀眾不能理解為什麼摩根弗里曼飾演的角色成了最後的祭品,覺得他的罪行似乎比起前面幾個被整的都要輕,怎麼反而他受到的懲罰是最嚴重的。我們要明白本片當中的幾個主角包括幕後主使他們本身都是魔術師,身為魔術師最痛恨的當然是未經授權去揭秘別人魔術的人。魔術是一門手藝活,在我們中國古代叫「戲法」。無論是中國的戲法還是西方的魔術,這門手藝都是一代代薪火相傳下來才有了今天。片中的神秘組織「荷魯之眼」,在幾千年的傳承中,為了保護這門手藝,必定是與想要傷害這門手藝的人做過無數鬥爭的。而魔術揭秘本身就是對這門手藝充滿惡意的一種行為。從片尾摩根弗里曼與幕後主使者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年輕時也是魔術師出身的摩根弗里曼因為得不到認可,所以對魔術由愛生恨,開始進行報復。魔術揭秘者往往出於一種炫耀心理,他們嫉妒真正的魔術師在舞台上收穫的掌聲,但又不具備成為真正魔術師所需要的器量,所以只能靠糟踐別人的作品來獲得滿足感,順便收穫一些盲目觀眾的追捧。科技越來越發達,一方面魔術師的表演手段可以更加豐富多彩,另一方面也讓魔術揭秘的威脅變得更強大,因為魔術揭秘的視訊、文字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在網路上瘋狂傳播。並不是說魔術揭秘完全不行,幾個朋友之間如果都愛好這個,彼此交流一下當然沒有問題,可是犯不上跑到網上去發個帖子或者視訊出來譁眾取寵。這種行為本身已經夠無聊了,如果還藉此牟利就更過份了。魔術都是魔術師的智慧結晶,只有魔術師本人才有權揭秘自己的魔術。我們大部份人現在慢慢開始懂得尊重書籍、影視作品的著作權了,可為什麼唯獨對魔術就覺得踐踏其著作權是理所應當甚至是值得炫耀的呢?

本片從海報上就給人一種「魔術師版《十一羅漢》」的既視感,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也確實是這種感覺。之後就開始以FBI探員的視角展開故事了。本片的故事分為三段,由於第一段拍的太嗨,觀眾期待值被一下子拉高了,結果後兩段反而沒能像疊羅漢一樣把觀眾情緒一浪接一浪的推向更高。可能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導演才在最後又加了一個大反轉,想增加一下最後一波的勁道,結果用力過猛,與前面照應不足,以致於一部份觀眾會有突兀的感覺。存在類似問題的還有今年在國內上映票房口碑雙爆的《環太平洋》,也是沒到最後就把勁兒使完了,萬眾期待的最終決戰反而成了強弩之末。當然那部片最起碼沒有像本片一樣一上來就把子彈打光,好歹前面還是平鋪直敘慢慢把高潮推起來的。

說到魔術+犯罪,其實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怪盜基德吧。本片一口氣就給了大家五個怪盜基德,讓觀眾們看個過癮。如果日本拍的坑爹的真人版柯南能有這種視覺效果的話,那劇情再弱觀眾也能忍了。繼付蘭蘭之後,他家的小弟也跑到大螢幕上來變魔術來了。之前是被吃掉了腦子老婆還被吃了自己腦子的傢伙搶走了,我就在想這次總不會又讓他演最悲劇的那一個,果然是虛驚一場,而且他這個最年輕的在全部計劃中還發揮了相當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片當中出現了蝙蝠俠的兩位背後的男人,此外還有綠巨人布魯斯班納,可以說是跟超級英雄電影淵源頗深。我在想要是讓戴夫去演個新版哈里奧斯本的角色應該挺不錯的,嗯,這樣蜘蛛人基友這個角色就成了他們家的家族產業了。

在看這部許多觀眾口中的「高智商犯罪片」之前不久,我還有幸看了一部「低智商犯罪片」《健男搶錢團》。兩部片風格迥異,本片是主角各種狂拽酷炫屌炸天,而另一部則是主角呆蠢傻二挫到爆。儘管如此,我卻還是總結了一些兩部電影的相似點。除了中文名字都是五個字且結尾都有個「團」字外,最大的共性就是作為主角的犯罪幫派都是玩兒跨界的。《健》片的主角是一夥健身教練,而本片則是一夥魔術師。我覺得這種利用某種職業特點發展出來的犯罪片非常有趣,期待未來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也能加入到觀眾喜聞樂見的犯罪大軍中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