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鹽湖城校園事件--DARK MATTER

暗物质/流星/暗物质

6.1 / 3,053人    88分鐘

導演: 陳士爭
編劇: Billy Shebar
演員: 劉燁 梅莉史翠普 艾登昆恩 Sina Amedson Erick Avar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一伏特

2013-09-07 05:12:18

時空錯位,惡俗嫁接


本片根據1991年留美學生盧剛事件改編,我也正是由於其「真實事件改編」的性質去搜尋觀看這部電影的。看罷,我只能勸諫後來人,這根本是毫無意義的爛作。此外,千萬遠離執掌本片的那位華裔美籍戲劇導演——陳士爭,因為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溢滿了對中國文化的惡意貶低。

影片於2006年5至7月間在美國猶他州拍攝,想講述的故事年代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故事開始時出現3.5寸軟碟和臥式機殼樣式的386電腦這種硬件設施,說明確實想用道具來還原當年場景。中國學生的髮型顯得老土,衣服也都是藍灰色調,最具標誌性的是那一副副頂在中國學生鼻樑上的大黑框眼鏡,造型和1991年播映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里大致相仿。可是美國人方面呢,卻又完全一派當代造型打扮,基本就是2006年的慣常妝容。

我從沒有親身去過美國,更別提九十年代的美國。但影像可以記錄生活,1994年開播的美劇《老友記》連續播出了十年,對比最後一季和第一季的人物造型,便可印證我所言非虛。中國大陸1993年播出的《北京人在紐約》也是遠赴美國取景拍攝,都說明當時的美國人審美觀一樣顯得土里土氣,絕非電影《暗物質》中表現的那樣現代。

而最令人費解的是,影片中的留美學生居然在看電視播出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間或還夾雜一句李亞鵬版《射鵰英雄傳》的說話聲音。這兩部電視劇可都是2003年之後才有的,如何能夠一邊用著90年代的3.5寸軟碟和386電腦,一邊卻又能看著2003年的電視劇?

更可氣的還在後面,影片中凡是出現劉星家人在中國北京生活的畫面時,都要特意套上泛黃色重顆粒濾鏡,顯然是做舊處理的手法,再和美國生活的寫實鏡頭兩者剪輯連接到一起,更凸顯中國有多麼落後。天哪,原來導演在這裡的世界觀居然是蒸汽朋克——落後與先進共存,可為什麼偏偏只表現出中國的人和物是落後,而美國的卻又都先進呢?再看看裡面描繪的中國留學生,刻意選取諸多劣跡行為來表現。我不否認這些現象存在,但在人心裡自尊與自卑是一體兩面,在外在表現勢必也同時有尊嚴和卑賤,為何偏偏只知道表現卑賤,卻無視了這些留學生都已經是博士學位的菁英身份了呢?

環顧男主角劉星周圍,整間美國實驗室裡都是中國學生,整個學生宿舍里也都是中國留學生,幾乎就連整所大學裡也都是中國學生,看不到其它國家和膚色的學生,多麼詭異的世界。同宿舍的那幾位中國留學生,都是皮膚黝黑,品行趣味盡顯低俗,中式英語磕磕巴巴,如果把他們的形象放到任何一部農民工題材作品中都屬反面形象,居然還硬說他們是受過十幾年中美兩地教育的高端人才,這何嘗不令我感到憤怒。

陳士爭導演曾在媒體採訪時說:「對90年代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盧剛是英雄。這些學生為了適應現實,不惜將美國夢變小。但盧剛不肯妥協,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滅時,他也隨之消亡。」從如此片面的角度立論,繼而揉合他個人對過往經歷的報復,以上這些時空錯位,惡俗嫁接以及蓄意的貶低都齊刷刷出現在這樣一部爭議性話題的電影中了。

為了更多了解這位導演,我又特意看了他2010年執導拍攝的中國版《歌舞青春》,原本美版洋溢青春歡樂的歌舞劇,到他手中立刻糟踐為充滿低俗氣味殺馬特風格神經片,當然他不會忘記加入他喜歡批判的中國式父母教育和無知,足以令兩代中國觀眾作嘔,儘是世俗化貶低的滿懷惡意都溢出螢幕之外了。

我在網路上更多了解陳士爭導演的過往經歷,只能愈發領略這個美籍華人是蓄意對中國文化報復:1963年生於湖南長沙,幼年時在動亂中目睹其母死於非命,其父被下放,自己在湖南人辦喪事的場所跟著學唱戲;1987年赴美,修讀紐約大學戲劇導演碩士,因為數年後的事件變成美籍華裔;1996年前他以華裔演員的身份混跡於西方劇團不得志,直至1999年他憑藉湖南花鼓戲背景和多年美國經歷,跟風在林肯藝術中心導演崑曲全本劇目《牡丹亭》,終於引起軒然大波,不僅限於戲劇和戲劇團層面的指責,甚至險些影響噹時的中美關係。而後他更是不斷改編中國傳統名篇,以曲意迎合西方人對東方的獵奇心,雜糅符號化的中國元素,不論是什麼題材什麼劇種,都要同時用上評彈、京劇、秧歌、雜技和高蹺,人物造型都要變得鬼神妖魔一般,在外國人眼中自然顯得火爆熱鬧。

陳導演離開中國時間太久,也不願再認真關注中國當代,大概也忘記了中國傳統文化,只記得把曾經的憤恨都宣洩在作品之中,將惡意潑灑給觀眾。因他的經歷頻繁涉及上層建築問題,我也不願多談了,我只能喟嘆,正是有陳士爭導演之流的存在,東西文化差異的鴻溝只會更為難平,彼此的誤解和刻板印象也只會更為嚴重。最後借用前人的語句贈予美籍華裔陳士爭:「喪失文化品格的偽文化的有意製造者」。

說回《暗物質》這部電影,陳士爭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源於一位對中國未來很感興趣的投資者喜歡這個故事,贊助他獨立製片。能邀請到奧斯卡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是因為他們剛好做鄰居。而關於劉燁的參演,有傳聞是被導演騙上賊船,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根據IMDB查到的情況,該片在2007年前十個月裡曾拿到美國和歐洲8個小型電影節中參展,遲至2008年4月才在美國包下兩三塊大螢幕公映,共斬獲三萬美元票房,不知道夠不夠演員們的盒飯錢。

觀眾們對於原型事件的關注,掩蓋了電影的毫無誠意。關於原事件,1992年的《華夏文摘》十一月號增刊上曾刊載報告文學作品《萬聖悲魂》,作者劉予建是在走訪多位當事人親屬及同學整理諸多材料後完成,雖然也有受到受訪人寫信辯駁,但整體邏輯是可以自洽信實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