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doadward

2013-08-27 18:03:43

面對仇恨


    《毒蛇》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也思考了很多。它給我們展現了人性的一部份。一個人在童年遭受的傷害究竟會給他帶來什麼影響?這些種種,也讓我想到了仇恨的力量。電影採用藝術的手法將我們不常看到的故事展現給我們,帶給我們更多思考和感悟,從而讓我們更加理解生活,理解自己,它緣於生活,高於生活,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最後又回歸生活。
    這部電影裡,所有的仇恨與殺戮,都糾結於校園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學時,學習不好的A同學很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一次作業,結果被成績優秀的B同學惡作劇擦掉了,由於這件事在加上之前A同學在學校不好的表現,他被開除了。A同學的母親去世留下復仇類似的遺言。就這樣,這個同學帶著仇恨生活,心心唸唸的復仇,一直到死去。
    這讓我想到哈利波特里面的一個情節。波特的爸爸在學校的時候,也曾捉弄過他的同學,被捉弄的同學長大後成為學校一位不受學生歡迎的陰鬱教師斯內普。他把對波特父親的仇恨轉移到波特身上,一直不善待波特,而且斯內普老師認為他們身上有一樣的狂妄自大與驕傲。波特的父親 也像《毒戰》裡的B同學一樣,用狂傲的態度對待一個不受歡迎的令人的同學,但也給別人的心靈幪上陰影,從此背負仇恨。
新華字典中仇恨的定義為,因利害矛盾而產生的很深的怨恨。它的 起源 通常是對方觸犯了當事人的 合法權利 或 尊嚴 ,又利用強勢靠山或 潛規則 令當事人無法在事件發生當時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仇恨的起因,有時是別人傷害了自己,有時是只是自己的意願沒有得到滿足,與別人無關。
    很多電影或者文學作品都是起源於仇恨。武俠小說里最善於寫到仇恨:故事的主人公甚至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報仇,殺父之仇等等各種家仇國恨。恐怖電影裡也充斥著仇恨,因為冤屈而仇恨,最後陰魂不散追逐著人類。近期看的片子《黑衣女人》和《我知道是誰殺了我》也是仇恨因發的。 甚至連遊戲(魔獸世界)中,也有仇恨值 ,增加仇恨值,以最大化傷害輸出。 《水滸傳》中的 武松 為替被毒殺的哥哥,幹掉了所有仇人,挑釁了原有社會階級和社會秩序,最後走向英雄的道路。《列女傳》的提縈為了替被朝臣陷害而冤死的父親平反而刺殺國王。
我把看到的這些仇恨分為兩種。
第一種,別人確實傷害了自己,因為對方的自私,狂妄,失誤等等,犯下了錯誤,自己受到傷害,從而產生仇恨。比如捉弄同學,殺害兄長等等。第二種,因為自己的意願沒有得到滿足產生的仇恨,這是一個人的遊戲,別人沒有造成傷害。 第一種或多或少是由於別人的傷害,而自己陷入仇恨無法自拔,某種程度上是情有可原,而第二種仇恨完全是自己自私的產物。
比如《我知道是誰殺了我》中的兇手。女主角童年獲得過鋼琴比賽的一等獎,她的鋼琴老師一直對她抱有期望。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女主角感覺到老師給的壓力並發現自己不喜歡彈鋼琴,她想逃離這種壓力,對老師說,自己不想彈鋼琴也不想比賽。這位鋼琴老師有著強烈的期望,感覺自己全心全意為了學生,學生怎麼能不好好練習?怎麼忍心辜負自己呢?但是他忘了人是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他自己想獲得鋼琴上的成功而沒有得到,就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學生抗拒,他因怒而恨,最後用更殘忍的手法,殺了學生。
 有關於復仇的電影還有很多,朴贊郁復仇三部曲(《親切的金子》、《老男孩》、《我要復仇》);《追殺比爾》; 《基督山伯爵》 ;《血洗鱷魚愁》……
  故事裡面復仇有多種多樣的方式,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呢?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是放任仇恨的種子發芽還是努力去疏導?在遇到第一種仇恨的時候,因為別人的原因給自己造成傷害,我們怨怒,可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已經造成的傷害,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改變的,已經痛過的心,為什麼還要讓怨恨遮住陽光呢?遠離那些傷害自己的人和事,好好自己的生活。愛和恨同樣是強烈的情緒,有時候無視和冷漠,才是最大的忘懷,才是真正的放下。
 我更想說的是第二種恨。因為自己的不合理的願望沒有被滿足,而產生的恨。有時候在愛情親情友情裡面,常常會出現這種事情。曾經看到一個這樣的故事。C和女友本來是計劃結婚的。在C升了經理後,晚上經常應酬,女生開始鬧,每天C一回來就吵,C不解釋她就玩兒爬窗戶跳樓的遊戲。她真的是好愛C,給他洗衣做飯,看的特嚴,C的父母也很滿意,覺得這女的會疼人,婚後也不受罪,結果C執意分手,不要她了,任憑她哭著說自己好愛C好在乎C,跟他鬧跟他發脾氣不讓他出去都是因為太愛他。C的父母也罵C不該這樣,說他再難找這麼會照顧人的姑娘了。但是C一句話,我寧願找個別這麼愛我的,我寧願找個我給她洗衣服做飯,我照顧她的,也不想像現在這樣每天看她鬧哄她被她壓抑著。分手之後,這個女的恨這個男的,因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因為自己好而不被珍惜。事實上,只是這個女人的願望沒有被滿足,自己的支配控制欲沒有被滿足,而產生的怨恨,怨不得別人。
    希望自己在有敵對情緒的時候,仔細思考,這真的是別人的錯,還是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自己的控制支配慾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緒。認清事實,然後剛好的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