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3-08-27 00:21:08

抽離與共情


1,我猜,共情能力與抽離能力是共生並成正比的。但後天可能會有意或無意識的單方面抑制或單方面過度發展,導致天平失衡。那樣就危險了。
2,也有另一種可能:抽離天賦是高度敏感與同理心的附贈品,是基於後者而不得不演化出來的自我防禦機制。造化的安排往往熱衷於平衡與牽制,但對人類來說維持天平是最困難的。
兩種力場相互作用,加之成長與外界的不同因素,後天發展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一樣高。
#想來想去又變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3,移情能力過高的人,往往會走上偏執追求公正平衡的不歸路。#這個世界由悖論組成#

同理心源於希臘文empatheia(神人),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技能本身就具有超人性。《柏林蒼穹下》裡聽世間音的天使遠在塵囂之上,身處無色無味的世界,多繁雜的聲音對他們來說都不過是遙遠溫柔的潮汐。既慈悲,又無情,這是共情與抽離能力的終極狀態。
如果這項技能點到凡人身上,參考Buffy S3E18,肉身最終不堪承受,崩潰至死。
可惜人出生時不能自主選擇技能點,有的人註定要承受門窗大開咆哮進來的風沙。

Archipelago裡的Ed就是同理心過高的典型,過份的禮貌體貼反而越過了讓周圍人保持舒適的安全距離。一方面,這樣的心靈更加易感,面對尷尬、冷漠、憤怒這類負面情緒,尤其敏銳難以忍受;一方面這類人多半內斂羞澀,對待外界小心翼翼。每說一句話,都會在腦中預設一萬種「這句話」出去可能帶來的後果與影響。
他們面對世界,入比出多。靈魂是個門洞大開,四面透風的木架子,所有外界的情感都可以肆意咆哮而過,這些無法甄選無法排解的能量鬱積胸中,變作塊壘。又在失衡狀態下發展出抽離人格以求自保,所以他們不但是自己生活中的局外人,還時時想著逃離。
Ed在家中沒有發言權,將希望壓在非洲,以期遠離自己的家庭、國家、熟知的一切和已有的生活。看起來像是超齡兒童的天真和理想主義,其實多少已經意識逃兵的無奈。這種人未必相信生活在別處,但為了找尋內心寧靜,終其一生都要不停逃離,一旦停下來屯駐,就會被流體般的生活吞沒。
他們的肉身比一般人沉重,因為囤積了太多東西,靈魂卻更輕,飄在空中,風一吹就走。哪裡都停不下來,走過也沒有痕跡。

Archipelago主創(即腐國靠譜文青湯抖森)訪談里提到Ed的藍本是The Snowman裡的小孩,這個設定實在妙。
通過Snowman可以使觀眾順暢的進入Ed的精神世界,連主題曲的歌詞都在為他作註解:
Walkin in the air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We're floating in the moonlit sky
The people far below are sleeping as we fly
We're holding very tight
I'm riding in the midnight blue
And finding I can fly so high above with you
All across the world
The villages go by like dreams
The rivers and the hills, the forests and the streams
Children gaze open-mouthed
Taken by suprise
Nobody down below believes their eyes
We're surfing in the air
We're swimming in the frozen sky
We're drifting over icy mountains floating by
Suddenly swooping low
On an ocean deep
Rising up a mighty monster from his sleep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We're dancing in the midnight sky
And everyone who sees us greets us as we fly

Archipelago的片尾曲,也非常好聽。
Walking in the air唱的是飄蕩在雲端上的孩子,是小男孩和Edward,這首歌則是在地面守候他們的人做出的呼應。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824343248/large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