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舞派--The Way We Dance

狂舞派/TheWayWeDance

6.6 / 595人    110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顏卓靈 蔡瀚億 楊樂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enau

2013-08-21 08:27:23

不落入俗套的本土青春影像


 廣州舉辦「2013香港電影展映周」,在一週時間裡廣州6家戲院放映5部香港純本土製作的電影,其中只有一部正在香港熱映,其餘4部均未上映,這對我城的港片影迷來說是難得的福利。香港電影發展局在09年舉辦香港電影回顧展後終於又有所舉動,還有廣東的電影業界人士也終於明白省港兩地在電影方面應該做些什麼。希望當局做這類展映周長做長有,這樣對廣州的影迷來說可謂功德無量。

展映周把《狂舞派》作為開幕電影可見誠意十足,這部片早前在評論界和業內積累下不少好口碑,多位影評人交口稱讚,就連我一直認為對近年香港電影近乎評論刻薄的舒琪也給出高評價:香港電影新希望。所以在展映周看片的時候,我也儘量撇開這些評論界聲音以免影響個人判斷。

總的來說,《狂舞派》是難得的作品。香港業界近年試圖找回本土特色和純港產片而皆是用三級、粗口、情色等元素來宣洩時,《狂舞派》是一種積極和活力的題材來「宣示主場」,這是它的難得之一;其二,《狂舞派》裡面的城市空間被表現得靈動出彩,外加本土青春、追夢故事、新與舊、中和西,無不把青春勵志和本土特點融為一體,如達到片中太極的融合調和。

《狂舞派》描述的是舞痴阿花考上大學追求自己的跳舞夢想,剛入學便加入學校頂級街舞組合bombA,他們希望能在舞林大會擊敗強大的對手rooftopper。這種以跳舞為載體描寫青春追夢題材在歐美並不少見,像《step up》還有《street dance 3D》。《狂舞派》的青春當然沒離開這類電影的大致結構,主角有著一顆跳舞和追夢的心,青春活力,戲中有一個強大到難以對抗的對手,期間面臨友情、愛情的考驗等等。但《狂舞派》在劇本的編排上卻沒落入一些固定的俗套,比如主角面對的逆境不是來自家庭的壓力,編導在處理青春矛盾也沒有涉及年輕人和長輩之間的衝突,對阿花家庭的描寫僅限開場透過阿花自述交代,它沒有像去年台灣的《逆光飛翔》,追夢女孩總被老媽子嘮叨為什麼不去考公務員而去做跳舞夢。《狂舞派》的青春衝突來自bombA的內部,像Rebecca曾經被阿花在跳民族舞時羞辱,現在以嘲笑阿花跳舞像螃蟹「復仇」,阿花難以接受,離開bombA繼而和太極社的「柒良」展開交往,跟他學起太極,從而發展出感情,後來又因回歸bombA產生和DAVE還有阿良的三角關係。

情節編排得比較精彩的部份還是在後三分之一,阿花因為「拗柴」不能跳舞,最後重新激勵阿花不是來自自己團隊,而是強大的對手rooftopper的主力stormy,他因為疾病要截肢,但最後他裝上假肢繼續跳舞,他對阿花說的「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dance.」也成為片中的slogan。我比較喜歡這一場戲,這場戲可以說是紅氣球推手戲的對應:阿花和阿良在這裡練太極推手,期間一隻紅氣球飄過,飄到榕樹上。這場戲有著向《柔道龍虎榜》紅氣球致敬的影子,最後像徵夢想的氣球爆了,似乎為後面追夢的挫折埋下伏筆,所以當坐著輪椅再次來到這裡,有一個鏡頭是對著樹上,然後是阿花望著樹的鏡頭,有著對青春夢想的迷茫,是stromy用自身經歷最後感染阿花重新振作和團隊還有阿良重新練習。到最後的舞林大會,bombA固然憑藉精彩和創意十足的舞蹈征服觀眾,但黃修平再一次不落入俗套結果:兩隊比舞,最後主角勝出,對手服輸,而是以開放式的結局結束,bombA有沒有擊敗rooftopper不重要,但bombA得到了這個最強對手的尊重和讚賞,也說明勝負只是青春里好勝特點的體現,但它並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真正對跳舞有一股熱愛,從而繼續下去。

影片的hip hop舞蹈元素多樣,賞心悅目,開場不久rooftopper在工廠大廈內的跑酷一直到天台的戲既體現舞者高超的舞藝,也表現出特有的建築和城市空間。這類本土書寫還有bombA跳舞的場所從橋底跳到廢棄的空地,皆是一種城市公共空間的利用。最後bombA在舞林大會的舞蹈融合新與舊,中和西,新潮和傳統,太極和皮影戲的運用,這種crossover讓人想起《street dance 3D》裡面最後大賽主角的團隊以芭蕾舞crossover街舞征服全場的片段,但bombA的舞蹈多元素混合精彩之餘同時也看出對香港本土的城市隱喻,那就是空間廣闊,有容乃大,能吸收一切外來東西,太極和hip hop共存正好是香港這個華洋交集的一種寫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