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正經學JIA

2013-08-12 20:50:07

出名的嚎叫和不出名的垮掉的一代


我第一次知道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這個名詞應該是在J. D. Salinger的《麥田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然後就是在電視看到的關於Howl(1955)的預告片。那個時候我還是在大學,應該是在某個午後,慵懶的回到家中,打開電視看到的,腦海中是模糊的黑白畫面和標註的美式口音的朗讀。(當然,那個時候我還真心聽不出這口音彆扭。)

所以在我看來,垮掉的一代,是個多麼著名的名詞,它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整整一個群體的聲音。然而,我來到美國後,跟好幾個美國土生土長的人交流,他們都沒有聽過垮掉的一代這個名詞,讓我好不氣餒,我以為是我的記憶力再次出差錯,活生生地掰出個詞兒來。所以讀過HOWL的人,真的不多。

直到我走入Broadway和12th street交接的Strand書店,那一刻,一股小清新的氣息迎面撲來,哈哈,桌子上擺著Howl, Infinite jest 和 Ulysses,那一刻,我知道,消費的時刻到來了。遙遠的事物都會有光環,這是無可避免的。Howl, infinite jest此類書籍大概是文化人口袋中的香餑餑,在他們所謂的圈子裡熱炒起來的,然後以一種不可辯駁的導向性輸送給群眾,它到底為什麼好,怎麼好,為什麼能擺在書店正入口的大方桌上?我其實一點兒也不知道。在那兒瞎跟文藝風的我以前覺得這些神書遙遠的不可觸碰,才發現到了美國,人家就擺在正門口,而且不是一本,是一堆!Infinite Jest實在太厚,Ulysses實在太晦澀,只有這本薄薄的HOWL最得我心,而且還有電影一枚,又是詹姆士 Franco的,當然還是從容易的下刀啊。雖然這本小破書要7.15刀一本兒,我還是買下了。誰讓我喜歡沒事兒裝逼呢。不過黑白色的小封面,和1955年上庭打官司的封面一模一樣,真是讓文藝青年歡喜。

所以,我決定先攻下詩集,再攻下電影。我覺得Allen Ginsberg應該是在Berkeley和1953年的時候受了什麼刺激,所以文風才開始轉變的,變的瘋瘋癲癲。第一句我還是挺喜歡的,I saw the best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starving hysterical naked.他用著令人爽快的節奏,讓人陌生的稀奇古怪的詞彙,七七八八的拼湊了一首性與慾望的時代之歌,我讀的別彆扭扭的,覺得怎麼說,作者都有在糊弄和賣弄玄虛的嫌疑,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囈語,說實話,實在沒有太多的文字的優美性。雖然說不至於沒有價值,可是也實在不至於成為垮掉一代的首席詩人。倒是這個soloman,他詩歌的主體對話對像是誰,讓我充滿了好奇。哎,好讓人失望,而且整本詩集裡除了Howl,還有點兒讀頭以外,其他的都讓人毫無印象了。

什麼事情都要放回時代里來說---是永恆的真理。就像蒙娜麗莎,在今天看到實體大失所望之時,要知道在當時達文西發明的漸隱法,使人物面部的邊緣變得柔和,而人物閒的格外逼真是多麼牛逼,多麼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啊。Howl也是一樣的神作,看了電影才知道,它是上過法庭的,這樣,想不出名都難。Allen並沒有出現在法庭上,因為告的是出版社,出版傳播淫穢和沒有意義的文字。接下去,詩歌的意義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精神,美國作為一個言論自由,民主國家的精神。審判在舊金山,Allen是同性戀,進過神經病醫院,soloman是他精神病醫院的室友,等等等等。在官司勝利後,詩歌狂銷八十萬本,亦不是奇蹟了。

詹姆士 Franco雖然在努力模仿讀者的語音語調,但我實在是不敢恭維他的朗讀技巧,還不如不模仿,真心不覺得作者有他朗讀的那麼難聽。怎麼說Allen也是正宗的New Jersy人,和曼哈頓島一河之隔,口音怎麼可能那麼重嘛。這是youtube上的本人朗讀: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GoY9gom50

詹姆士 Franco演完Howl,又演米爾克,在灣區的懷抱里,他是要走向同同的必然趨勢了。可能因為導演以前是拍紀錄片的,隨意故事實在乏善可陳,就是把整首詩朗讀了一遍,動畫雖然加深了對詩歌本身內容的理解,可是想像力雖在,故事性全無。電影,詩,分開都不好看,合起來,你才剛開始懂得了Allen Ginsberg和那個即將到來的思想動亂的改革與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