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环太平洋/悍战太平洋(港)

6.9 / 532,901人    131分鐘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
編劇: 吉勒摩戴托羅 崔維斯畢奇漢
演員: 查理漢納 朗帕爾曼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3-08-01 02:35:56

保衛地球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除了巨大機器人和巨大怪獸,《環太平洋》吸引我的當然是特效大場面。工業光魔為首的好萊塢公司,打造出迷幻的、冷調的夜景。有人這麼形容說,機甲和怪獸的每一次衝撞,它們都像煙花綻放一樣耀眼,劃破了黑暗長空。如果內地電影院的燈泡足夠亮,相信大家都會被香港大戰的氣勢所震懾到。70末80初觀眾要是有小朋友,尤其是小男孩的話,那麼,在IMAX螢幕面前觀看《環太平洋》,那將會是21世紀珍貴的電影記憶。那就像一個從未接觸過大自然的人類,突然撞見了狂奔的野獸。

相比之下,電影的劇情故事似乎不值一提,明顯的通俗低齡。雖然有神經元對接、雙人操作駕駛等經典設定,也算得上閃光之處,但是,它們都被劃歸為基礎資訊,觀眾相信即可。次要線索是兩名怪咖科學家,他們繼續扮演最後一分鐘營救的角色,實屬意料之中,當真沒啥好說的。他們和怪獸有了親密接觸,卻沒有以續集彩蛋的形式另行交代。這部電影的彩蛋,它真的只是搞笑彩蛋,而不是什麼怪獸產卵,小怪獸破殼而出。

於是乎,《環太平洋》最吸引我的還是導演托羅的一份童心,就像《功夫》的結尾,全賴情結、肆意而為。眾所周知,怪獸片並非時下流行的類型片。有關機甲的片子,除了日本ACG,真人電影也基本沒有。偶有麥可·貝這樣的工匠,倒也能堆砌出一些特效大片,卻毫無營養。

無數人在走出電影院會還是要這麼問:幹嘛要用拳頭打怪獸,人類不僅有熱能武器,還有其他殺傷力超強的傢伙,何苦用這麼原始的肉搏方式去和怪獸對決。答案恐怕有些不近人情,畢竟,打怪獸就打怪獸,打怪獸哪需要那麼多的理由藉口?作為一名電影觀眾,誰考慮過怪獸的感受。再不然,富二代為何要拯救地球、維護世界和平?外星人的事情,為什麼要砸到地球上來解決?所以,《環太平洋》是一部不能多想的電影,圖個爽,滿足下機甲愛好者和特攝片擁簇就是了。如果你還考慮科學原理和現實邏輯,那麼,它們在電影裡是不太行得通的。

我對《環太平洋》當然有不滿,除了美國機甲大顯神威,殲滅怪獸數量更多的澳洲機甲和中國機甲,它們的發揮空間實在有限。尤其是中國機甲,慘死的方式(僅次於俄羅斯機甲),恐怕會讓本土觀眾深感痛心。好在,托羅似乎也沒想去考慮海外觀眾的心理投射,不看三位華人駕駛員,完全沒有給正面特寫,橫豎都是死跑龍套的命。話雖如此,真正狂怒的大概是日本國影迷,作為機甲文化的輸出大國,除了貢獻一名女駕駛員,這部電影看上去似乎和它們沒什麼關係。但要這麼說起來,韓國人也坐不住,還有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國家都坐不住了,因為這部電影根本就沒它們的事。誰說怪獸是無差別攻擊,它也還是有挑地方的。

但如果你就此認為,《環太平洋》只是玩一發的爆米花電影,滿足下美帝人民——那好像也搞錯了。這部電影的致敬不僅在結尾字幕,引用內容之多也屬罕見(這才是北美水土不服的終極原因)。被翻譯成「天馬流星拳」的火箭飛拳,其實是出自《魔神Z》。至於那個後方控制室的「天童」,其實該是直接致敬《電童》。小細節尚且如此,什麼《機動戰士高達》、《EVA》、《鐵人28號》、《哥斯拉》之類的就不用多說了。更有甚者,難道《環太平洋》裡的香港,不正是《攻殼機動隊2》裡的香港街道?更不用說,托羅還是個怪獸迷,他痴迷於製造各種奇形怪狀的怪物。遺憾在於,除了飛龍怪,其他怪獸給人的印象還是不夠強烈,尤其是海底那三個傢伙。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也看出來托羅的問題所在了。他像個海邊拾貝殼的小孩,滿足於上天和前人賜予的禮物,卻忘記了開創自己的新天地。不計特效場面,《環太平洋》並非那種開天闢地的類型電影,也沒有在人物身上做深入挖掘。巨大機器人打巨大怪獸,放到五十年前都讓人感覺不新鮮了,電影所完成的也只是真人化,看上去更加逼真、震撼。

但倘若觀眾明白前面說的原因,知道導演這份心意,那麼,接受《環太平洋》也是件很簡單也很快樂的事情。身披機甲、保護地球的夢想,那確實是孩提少年時代才會有的啊。【搜狐 http://yule.sohu.com/20130731/n383008456.s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