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學校風雲--School on Fire

学校风云/SchoolonFire

7.3 / 646人    101分鐘

導演: 林嶺東
編劇: 南燕
演員: 張耀揚 劉松仁 林正英 袁潔瑩 何家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色全味

2013-07-26 08:30:36

《學校風雲》的場景應用


《學校風雲》在林嶺東的風雲系列電影中一直甚少被提及,或許是因為缺少明星(雖然有林正英劉松仁這樣的資深演員擔正,但對普通觀眾卻未必構成吸引力),林嶺東在兩部「風雲」系列(《監獄風雲》《龍虎風雲》)成功後,竟然放棄使用「明星」機制,除了引用一眾《監獄風雲》綠葉及少女組的袁潔瑩外,多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閒角,當中的野心自不待言,從電影中看出,似乎他有意追求更為徹底的寫實風格。

但這麼一來電影的通俗性或商業性或許就會減分?其實不然,今日重看,反而覺得《學校風雲》水準要高於風雲系列的《監獄風雲》與《龍虎風雲》(尤其是《龍虎》,《龍虎》從題材和設計上,似乎都是「通俗」過了頭),其實在處理手法上,林嶺東這次其實依舊「過火」——完完全全是80年代最為流行的通俗劇做法——其實是基於商業考量,但此片又不乏一些作者個人的銳意嘗試:譬如題材上顯而易見的社會性,及一些暴力場面處理上的火候掌握(這部戲看似暴力場面誇張,其實在戲劇而言,是合理的,兼有戲劇帶出的心理「冷暴力」,其實更甚)。

但這些不說,今天就說說《學校風雲》中的場景應用(可惜不能截圖),竊以為這部戲的場景運用放在80年代的港產電影中,實在算是出類拔萃,值得大書特書。

電影甫開場,場景就已經別開生面:鏡頭拉出來,是一座矗立於機場旁的「東南中學」,學校招牌是假的,但卻被特意做舊,有些斑駁生鏽的印蹟。其實熟悉香港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這是於1998年謝幕的啟德機場,位於九龍城,是與九龍城寨並列的香港奇景之一——因為飛機在市中心,起飛時貼近樓宇上空呼嘯而過,這個畫面在早年不少港片中都經常能看到。為何要提這點?其實這個開篇畫面已經把整部電影的主題都說出來了:畫面中機場與學校,機場代表著高速發展,學校代表著傳統教化,一個新一個舊(這就是為何要把中學學校招牌做舊的原因),舊東西面對新東西的衝擊,一如電影宣傳語說:」黑社會「侵入」學校「,用」侵入「,其實就已經表明他們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要說的就是兩種新舊價值的碰撞,如何證明,下面慢慢解釋。

除了代表傳統意義的學校,電影中有一個代表」舊文化「的潮州幫派。六七十年代,多數黑幫人物都是潮州人,他們以講究道義和強調組織道德著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場景,是袁潔瑩的父親(潮州人)因為擔心她出事,便找了潮州幫派中的大佬,大家相約在一家遍佈雀籠的潮式茶餐廳中與新冒出頭的大哥」瀟灑「講數(」瀟灑「卻並非潮州人)。其中的對白將林嶺東要說的新舊衝突表達得很清楚,」瀟灑「懷疑大佬勝哥是因為」錢「所以幫助袁潔瑩父女,他說:」沒有錢勝哥會肯出面?」勝哥則怒說:「你講夠了沒有?!」,其實在他們這些潮州幫派中,幫助鄉里本來就是道德本份,當聽到「瀟灑」如此質疑自己時,他如何能不氣急呢。吊扇,雀籠,本就是老港冰室才有的東西,「瀟灑」和勝哥起了衝突,便設計眾人廝打之下,雀籠被打飛,一堆雀仔飛出窗外,窗外一片寧謐。在視聽語言上,這是林嶺東玩的一靜一動,著實好看;但在文本之上,就顯示了傳統的東西被完全打得支離破碎,「勝哥」看著大家廝打,只能哭喪著臉說道:「自己人打自己人,笑死人了。」大概要等到杜琪峯在2000年後拍《黑社會》,才能回應勝哥——因為愛黃金勝過愛兄弟嘛。

」警察「方面,電影中的「差館」其實亦是舊的,林正英穿得老式,一直是件有些褪色的短袖襯衫,完全是六十年代做派,戲中的他自然也是腹背受敵,對外要面對代表新興力量的「瀟灑」,上頭還有「英屬「長官對他頤指氣使。林正英的出場基本都是在舊式差館,抑或茶樓,有一場戲寫他與瀟灑的正面衝突,便放在了桌球室,當林正英那一身打扮出現時,都不用兩方幹架,光是服裝和場景,就已經矛盾得很了。

寫袁潔瑩那幫年輕人,多數把他們安排在舊區,顯示著他們的成長背景,就好像刀疤仔和袁潔瑩說,自己就是出身於徙置區。有一場寫「瀟灑」將袁潔瑩帶回刀疤仔等一眾小弟所住的「窩」中,要讓袁潔瑩脫衣服。那場戲就安排在類似深水埠掛滿天線的一個舊區天台,「瀟灑」一來就對一班小弟發怒,嫌地方太亂太臭,他穿得身光勁靚,著實與環境格格不入,這裡其實也代表了貧富的一種價值衝突。而袁潔瑩與好友小珍,包括刀疤仔,其實他們需要的卻不是這種「身光勁靚」,反而是一種舊區代表的「安全感」。小珍家中所處洋樓算得上環境優異,但她最開心一刻,卻是和袁潔瑩一起回到奶奶的住所,那個看起來完全人蹟罕至的舊屋村。袁潔瑩離家逃跑,和刀疤仔一起住在一個舊區老屋,「瀟灑」來找他們,看到他吃公仔麵吃得開心,忍不住發怒,說跟著我在外面大魚大肉不懂享受,卻窩在這吃公仔麵。其實公仔麵和大魚大肉,一樣是新和舊,瀟灑與刀疤仔的選擇其實截然不同。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最代表」新「,便是歌舞廳。歌舞廳在《學校風雲》中顯得妖媚迷亂,看起來光鮮靚麗,結尾卻在一首曼妙歌聲之後,在其中上演一場浴血之戰,新舊兩派勢力全部出場,被」瀟灑「(新)逼瘋的人包括那些強調傳統,強調道德的年輕人,老師,老差骨,他們在舞廳中全部爆發,將他們固守的原則悉數拋棄。電影中玩弄了一個趣味,其實有些偷雞,原來舞廳就在學校旁邊(其實沒有提過),眾人要翻越一個鐵欄進到學校里,這在美術上來講確實饒有趣味。代表最教化力量的劉松仁最後在學校終於殺死瀟灑,他強調」在學校,我就是大佬「,其實也是正中命題,電影刻意要將最後場景放於學校,強調其實是以他們的價值處死瀟灑。

《學校風雲》將80年代末已經貧富分化明顯,新舊價值觀相觸(一如劉松仁在課堂上所說的」捨生取義「,在今時今日,選取什麼倒成為了問題),高速發展卻不乏隱憂的城市面貌展現出來,他所要闡述的價值崩壞其實帶著一絲控訴與悲慼。這麼一說,這電影中所謂的」過火「情節也就情有可原了。(哈,我可真不是為他辯護,在他諸多過火電影中,我反而覺得這部最合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