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环太平洋/悍战太平洋(港)

6.9 / 532,901人    131分鐘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
編劇: 吉勒摩戴托羅 崔維斯畢奇漢
演員: 查理漢納 朗帕爾曼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踩著荊棘的大腳

2013-07-22 18:16:31

環太平洋幕後的中國特效團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原文地址:http://qinyao.xyz/?p=71

25層樓高的機器人大戰巨型怪獸,三合了機器迷和怪獸迷們共同愛好的元素,是萬眾期待的一部巨片。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幕後還有來自一群中國的特效團隊的貢獻。有幸參與到這樣一部電影中,除了提高了自身的製作能力,也同時圓了一個熱血青年的夢。在《環太平洋》中,我主要負責的是帶領環境和材質部門完成工業光魔公司交付給我們的工作,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方面需要及時地獲取總監和客戶提供的資訊,並且準確地理解他們想要的效果,一方面在技術層面,我們也完全超越了以往的經驗。

材質方面,我們主要製作了機器時鐘的貼圖和修理場的大腳貼圖。
電影的背景雖然是一個擁有高科技的年代,但片中充滿了蒸汽時代笨拙的元素,這也許是導演喜歡的風格吧,有類似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情懷。機器時鐘是為了計算上次怪獸襲擊的時間,每一個數字都是由一個單獨的面板組成,每分每秒都要經過物理翻動。我們製作了基本的貼圖,最大的困難是為每一個數字製作不同的面板材質,要求每一塊面板上的數字和劃痕都要不同,也就是說光是那些數字,我們就製作了上百張貼圖。

機器人的一隻腳足以把人當螞蟻一樣踩扁,精度是我們製作大腳貼圖時遇到的最大的困難。鏡頭不乏有很近的特寫,要表現如此巨大的金屬物體,我們必須準確地把握腳上紋理細節的尺寸,當人從大腳身邊經過時,比例才不會顯得奇怪,也要儘量凸顯出機器人的巨大。

在數字背景和環境方面,我們的工作更為艱巨。
由於渲染資產的精度不可能滿足所有角度所有景別鏡頭的要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為每一個精度不夠的鏡頭進行修飾,這個工作量很巨大。例如特寫鏡頭的大手和大腳,合成部門會用現有的資產進行合成,當他們完成了大致的效果,會把單幀發送回數字背景和環境部門,由我們繪製細節。當效果得到確認,我們又會把繪製的層的序列發回合成,讓他們加上新的細節。這個過程會不停地往復,直到最終的效果得到通過。

比較繁瑣的工作是為大量的綠幕製作背景,工業光魔也給了我們很大的自由度,我們可以自主地為很多鏡頭設計並製作背景。工業光魔髮給了我們基地場景的資產,很多情況下,我們能夠使用現有的資產進行重新組合,跳過燈光部門直接由環境部門渲染出序列給合成部門,這樣縮減了流程,從而很快速地完成一些不是最為重要的鏡頭的背景。


我個人獨立製作環境的幾個鏡頭中,比較重要的有電梯場和控制室外觀loccent。
電影中有好幾段電梯滑過電梯井的鏡頭,交代角色從樓頂的停機場下到基地shatterdome的過程。這個場景完全由我自己設計,客戶喜歡電梯滑行中穿過電梯井裡的燈光時產生的光影變化的效果,我為場景打了幾十展燈,最後客戶比較滿意。由於屋頂下著大雨,最大的難點是為電梯頂增加積水的效果,經過了很多測試,依然很難達到真實的效果。記得遇到瓶頸的時候,nike叔(CG總監)都拿來礦泉水潑到地上讓我觀察。但其實電梯頂既有積水也有黑色的機油,它們有著不同的反射效果,平衡這種效果讓我花費了不少時間。最後我還為電梯井裡的風扇製作了簡單的動畫和體積光效果,特效部門也加了一些從上滴下的水,讓整個畫面豐富而有層次。
控制室的外觀在電影中只有我們製作的幾個鏡頭中會出現,所以客戶也給了我們相對較大的自由度。控制室呈倒梯形,我根據實拍一部份控制室進行了場景的extension。客戶對光的感覺比較敏感,我們要把握好場景的體積感,把每一個燈光都放到對效果有利的位置。其中一個鏡頭攝影機需要從控制室內拉到外邊很遠的地方,機器人發出的閃光對環境的光影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首先製作了一個基本的光線環境給合成,還另外製作了一個光線層,用來模擬閃光造成的影響。當最終把機器人和場景放在一起時,這幾組鏡頭表現得很完美,非常炫。

製作工業光魔的項目,經常有廢了很大勁兒才製作好的鏡頭,卻被導演無情地閹割了。但這就是工作,為了給觀眾最完美的享受,我們也會有取有舍。這個項目對Base-FX有著里程碑似的意義,它證明了我們有能力去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為未來的那些更加艱巨的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