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歐羅巴報告--The Europa Report

欧罗巴报告/木卫二报告/Europa

6.4 / 75,566人    USA:90分鐘 | 97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塞巴斯蒂安科德羅 安娜瑪麗亞瑪琳卡
編劇: Philip Gelatt
演員: 沙托卡普利 吳彥祖 麥克恩奎斯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慕容

2013-07-19 14:28:55

關於《木衛二報告》


首先分享寫這篇文章時候筆者聽得bgm——Symphonies Of The Planets 1 - Nasa Voyager Recordings 美國宇航局發佈的太空聲音採樣。牆裂推薦!

作為一個曾經的科幻迷,儘管我其實並不太看所謂的科幻電影,但這部小眾得可以的《木衛二報告》卻著實讓我震撼。



關於木衛二(from Wikipedia)

木衛二,木星的四個大型伽利略行星中的一顆,主體構成與類地行星相似,即主要由矽酸鹽岩石構成。

它的表面由水覆蓋,據推測厚可達上百千米(上層為凍結的冰殼,冰殼下是液態的海洋),1995到2003年期間環繞木星進行科學考查的伽利略號飛船所採集到的磁場數據表明,木衛二在木星磁場的影響下自身能夠產生一個感應磁場,這一發現暗示著,其表層內部很可能存在與鹹水海洋相似的傳導層。木衛二可能還有一個金屬性的鐵核。Goddard高解釋度光譜儀觀測到,木衛二的表麵包裹著一層主要由氧構成的極其稀薄的大氣(1地表氣壓約1微帕)。據猜想,冰下的海洋中可能有生命存在,其生存環境可能與地球上的深海熱泉或南極的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相似,其生命的形態可能與地球上的某些嗜極生物相似。儘管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但基於可能存在的液態水,相繼有若干項向木衛二派遣太空探測器議案曾被提出。

基於以上種種探測數據和推論,木衛二實在已經給了人們太多可以幻想的空間。如果一顆星球,有水、有氧氣,那麼它就可能有生命。儘管我從來反對這個觀點,畢竟我們對生命的形態認識太少,迄今為止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碳基以外的生命體存在於世。不過就在我們的想像力能夠抵達的邊際之內,水、絕對零度下的熱輻射源、氧等等的諸多元素,已經足夠吸引眼球了。

回到影片本身。

必需要說,《木衛二報告》打著科幻、驚悚的名號,但其實遠遠偏離了大多數觀眾對其的期待。首先,它完全與常規意義上的「驚悚」無關,因為大多數人定義驚悚的時候更喜歡用那些一驚一乍的視覺元素,是要緩慢而搖晃的手持推鏡頭,是幽暗不明的音樂,是昏昏沉沉的燈光和主角緊繃的面部表情,是「兇手到底是誰」的步步驚心……大概很少人會覺得擠在小小的太空倉漂流22個月很可怕,很少人覺得絕對的黑暗和絕對的寂靜很可怕。還有閃爍斷續的通訊頻道,不得不捨棄的自己的生命,更何況完完全全地與世隔絕,全然未知的命運,還有全然未知的生命。

至於科幻。只能說,這是我見過的為數不多的真正的硬科幻電影。

每每提及科幻,大家都一定要拿《異型》《阿凡達》《深淵》《駭客帝國》《X戰警》《星球大戰》什麼的來說事。於是科幻的套路就不外乎是「外星人來啦我們要打倒它」或者「為了宇宙的未來且讓我們衝出地球打倒外星」之類之類。最終成品也不過就是讓大家目眩神迷一把,權當體驗了21世紀好萊塢造夢工廠的特效勢力。

然而《木衛二》卻不是這樣。片子其實用了時下很流行的「偽/仿紀錄片」風格。全篇的所有鏡頭除了通過飛船內部攝影頭記錄的影像,就是是地面播出的breaking news和人物訪談,乍一看真有其事。

不得不說導演的手法實在漂亮。首先,這樣的拍攝方式可以極大地節約預算。不出意外的話,本片是100%室內拍攝,就連為數不多的幾個室外景(太空/登陸行走)都一定是棚拍的。至於特技,在全篇里應用的範圍應該也不太廣。驚心動魄的打鬥場景一個沒有,所有的生死一瞬幾乎都表現為通訊失聯;飛船升空完全就沒有大遠景,只有新聞畫面;宇宙航行的階段很真實地反映了飛船那「滄海一粟」的形象,簡單地說,要嘛沒有參照物要嘛跟參照物的相對速度近乎0;更有甚者,片中所有的機位都是固定的,就是飛船自帶的攝影機的角度,就連海報上面那景像都完全看不到喲。這樣的手法實在讓人想拍案而起:「沒見過這麼能偷懶的劇組!」忘了說,本片一共總共全部只有9個演員……呵呵,真的很偷懶對不對……

但是,這個懶偷得很成功,它偷來了入木三分的真實感。每一幀畫面上你都能看到飛船的標志和機位說明,其中一些部份甚至有詳細的可讀參數。發射讀秒的時候、計算氧氣量的時候、降落讀數的時候……揪心,彷彿身臨其境。特別是當到地面探測器終於降臨在木衛二以後的那段時間裡。整個探測器只有兩個極小的窗戶可以對外觀測,而且每次守著觀測窗的也只有一個人。其它所有對外界的感知都通過儀表、數據、艙外攝影機來實現。艙內的太空人們自然不知道外面將要發生什麼,而通常處於上帝視角的觀眾,也不知道。所有人都在等,只能等,等下一步進展,等一個結果。

這樣的敘事方式對很多人來說他太「悶」,完全沒有高潮,更別提經典好萊塢的5min一個爆點的惡習。但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你可以看見他們的更清晰地狀態,興奮地沮喪的失落的惶恐的,還有自我們誕生之初就埋在血脈裡的,對遠方的渴望、對未知的渴望、對生命的渴望。當那句台詞一邊又一邊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物言語中反覆出現——「相比起那許將永久未知的世界,你個人的境遇還有多重要」——那一瞬間的感觸遠勝於所有所有驚奇詭譎的宏大特效。未知的世界,渺小的力量,細微但堅實的腳步。

我是一個極其熱愛「奇觀」電影的看客,所以我刷了大把大把的好萊塢大片兒和毫無意義的惡俗言情劇。然而在消遣娛樂之外,作為一種電影類型、一門藝術、一種記錄個人思想和文明進程的工具,《木衛二》沒有辜負「科幻」之名。它帶來了一種真真切切的瘋狂幻想和冷靜思考。它的宏大不在場面,而在立意。

也有人提到說,本片不過就是講了人類在外星探索中被異形獵殺的故事;或者說本片不過是另一種「主旋律」教育。先說前者,其實片中的外星生物並沒有直接地承擔什麼「吃人」的角色。甚至沒有任何鏡頭表面那些太空人最後真的死了。他們只是失去聯絡,準確地說,在人類可知的波段上失去了聯絡。也許他們沉入水中以後成了外星生物的座上賓呢? 至於所謂的「政治正確」,其一,除了吳彥祖領口的小紅旗,政權在片中也被刻意地淡化了,負責木衛二項目的只是一個聯合多方資金和勢力的集團企業;其二,如果說真的有什麼「主旋律」,那麼便是為真相而犧牲的精神,甚至我更傾向於將其表達為「為真理而死的願望」。文明史觀上的「正確」,又有何不可?如果有一天我能有機會踏上遙遠的另一顆星球,觸摸那裡的土地、目睹從前不可想的生命,我猜我也不會介意還要不要回家這種事,但是我會介意,如果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

片中有我印象最深的,也是讓我有種顫慄的兩個鏡頭。其一是詹姆士最終決定把自己放逐在宇宙空間以後。視角是太空衣的肩部攝影頭,純黑的背景,能看到一隻胳膊和一角的面罩,還有就是越來越遠的飛船,然後有短暫划過視角的陽光。最後整個畫面全然靜止,除了那一隻胳膊和一小塊面罩以外,就只有畫面中心空茫的黑和愈加沉重的呼吸聲。恍惚間覺得有什麼還在動彈,原來還是那艘飛船,漂在畫面的一角,漸漸地,就再也看不見了。

孤獨,冷寂,恐懼。我說不好該怎麼去形容它。我沒辦法去形容它。

還有Katya。第一次著陸的時候她負責守在小窗戶邊上,於是她第一個看到了真正的木衛二,而她再不能停止看著冰雪融成的木衛二。後來為了科考也為了自己一個不現實的夢,她踏上了木衛二的冰面,卻也因此而再未能反。但她的面罩攝影頭忠實地記錄了她最後的眼神,和瞳孔中反射出的絕美的影像:白光,像led一樣,說不清是什麼,游移、匯聚、閃爍,似有生命。在單細胞生物的發現之後,在大家都以為終於有了重大發現之後,以為功成名就之後,另一種能夠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應的更高級的生物。她關掉了自己的頂燈,一片黑暗裡有著更是黑亮的眸子,眸子的中心,反射出另一種智慧生命的樣子。

多美。



在這裡,再去解釋什麼是費米悖論,什麼又是黑暗森林已經太過多餘。我只是期待,有一天會有一部真實的紀錄片也這樣說道:「他們的探索得到的發現重新定義了人類對自己、乃至生命定義的脈絡。我們終於知道,我們所處的宇宙遠比我們最瘋狂的假像更豐富更精彩、更生機勃勃。」

朝聞道,夕死可矣。至少,證明我們並不孤單。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