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華爾街:金錢萬歲--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华尔街金钱万岁(台)/华尔街金融大鳄(港)

6.2 / 106,661人    133分鐘 | 136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導演: 奧立佛史東
演員: 麥克道格拉斯 西亞李畢福 凱莉墨里根 喬許布洛林 蘇珊莎蘭登 查理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馭流妖Gintoki

2013-07-12 17:16:41

寫給我心中永遠的資本教宗:Gordon Gekko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87年,尚在為達到一流導演地位與水準而努力的奧利弗·斯通憑藉著一部《華爾街》驚艷好萊塢。這部商戰影片由美國影壇傳奇柯克·道格拉斯的兒子、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巨星麥可·道格拉斯,以及在當時與阿湯哥並列為好萊塢新一代奶油小生的查理·辛聯袂演出,無論在劇情設置還是藝術表現上都相當出色,也向世人展示了奧利弗·斯通最為擅長的導演類型:政治陰謀、商業內幕類影片。大家還記得那部由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無比經典的《刺殺甘迺迪》吧?哦,還有標誌著阿湯哥從偶像型演員向演技派大師轉型的《生於7月4日》,還有2008年的《小布希傳》,均為斯通的代表作品。有點跑題了,我要說的是《華爾街2》,怎麼連《華爾街》還沒扯出個頭緒來?

       閒言少敘。1987年的《華爾街》所表現的是華爾街每天都在發生的驚心動魄的內幕交易。故事從查理·辛扮演的年輕的股票經紀人Bud Fox身上展開,描述了Bud怎樣在追逐行業偶像、金融家Gordon的過程中被Gordon誘惑,一步一步地墜入貪婪與慾望的深淵,進而與Gordon合作,不擇手段地製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內幕交易,最終在父愛感化與情人背叛中幡然悔悟,背棄Gordon並作為污點證人將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Gordon Gekko送進監獄的故事。

       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奧利弗·斯通在懸念的設計上下足了功夫。我相信每一個剛剛從211、985重點大學的金融專業畢業、正在金融一線就職的年輕人們都能深切體會到主人公Bud那崎嶇的心路歷程:對銀行家的崇拜,對事業的渴望,對名利的嚮往。然而恰恰是這一切,被老謀深算的銀行家Gordon所利用,成為Bud被拉攏、被掌控的弱點。其實,在Bud把身為「藍星航空公司」工會頭目的父親在酒館裡隨口透露給自己的未公開資訊作為引起偶像Gordon注意的籌碼投擲出去的那一時刻,就註定了這個年輕人陷入骯髒內幕交易的悲劇結局。Gordon正是由此發現了潛藏在Bud心底裡的衝動,從雇用Bud為自己專門搜集資本市場上的對手情報開始,以導師的姿態教會了這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如何在逐利性至上的華爾街叱吒風雲。對於Bud而言,對Gordon最初的教唆的抵抗,只有可憐的2分鐘不到,在紐約街頭簌簌的秋雨中,Bud的道德底線輕易被偶像的說教和自己對未來的憧憬所擊潰。

       Bud的天賦很快就在Gordon身邊表現地酣暢淋漓。二人合作在資本市場賺得盤滿缽贏。當我們認為故事將以Bud的成熟與獨立而結束時,一切風雲突變:Bud的戀人竟然是Gordon本人的情婦,她接近Bud只不過是Gordon完全控制Bud的又一筆保險!此時的Bud尚被蒙在鼓裡,可想而知,二位主人公決裂的導火索已經隱隱顯形。當不滿於兒子日益貪婪的老Fox向兒子Bud表達了他對Gordon的極端厭惡之後,Bud尚未完全醒悟,但是已經在心底產生了一絲疑問與徬徨,有針對戀人真實身份的,也有針對自己所作所為的。上帝的懲罰終於到來了,美國證監會人員突然降臨在Bud的辦公室時,這個前一天還風光一時的華爾街新星,這一刻像一個做錯事的大男孩一樣失聲痛哭!最後,只有慈愛的父親的諒解與鼓勵,才使Bud正視自己的心魔,毅然揭露了Gordon的一系列罪行,將號稱華爾街國王的Gordon Gekko送進了監獄。

       故事從始至終都是以Bud Fox的第一視角敘述的,但是從側面展現出的Gordon Gekko的形象卻異常鮮明。那孤傲而不可一世的金融家風範,果敢又深思熟慮的投機家本質,都通過Bud的觀察表現地淋漓盡致。比起電影中Gekko的陰謀與圈套,現實中國內最近正在審理的一起重大內幕交易的主角汪建中所做的,簡直太過小兒科了!

       金融大鱷真正的道德準則是什麼?市場的內在力量到底體現在何處?再進一步說,是什麼神秘力量指引著市場進行資源的最佳化調節配置?堅定的共產主義者會義憤填膺地搬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在《資本論》中的名言:「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而古典經濟學告訴我們,是偉大的看不見的手。通俗一點說,是利潤。再通俗一點說,是tmd錢!!!麥可·道格拉斯的表演無懈可擊,他每一秒鐘的表演,都在塑造並豐富著Gordon Gekko以貪婪為一切行為動機的本質。這是一種不容置疑的生存本能,無論世人承認與否,這就是從摩根、傑西·利維摩爾到巴菲特、索羅斯都公認的金錢法則。所不同的是,電影《華爾街》虛構的大鱷Gekko與現實中成功的金融家們相比,Gekko認可的遊戲規則中,不包括法律的桎梏和行業的自律性規範。(當然,瘋狂傲空的利維摩爾也許是個例外。鑒於宋廣通筒子提醒,對於利維摩爾再多說幾句。作為巴菲特的精神導師,利維摩爾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創造了神話一般的功業,甚至有人將1929年的大崩盤歸咎於他的做空。而事實上,他在心理上卻沒有抵禦住來自1929年大蕭條爆發之前最後一波牛市氣勢洶洶的壓力,從而由做空轉型為多頭持有,結果在大蕭條中一敗塗地。破產之後的利維摩爾最終淒涼自殺。在遺書中他把自己的人生說成是一場失敗。)

       順便說說扮演Bud Fox的查理·辛。想想看,當時的湯姆·克魯斯還在靠1986年的《壯志凌雲》色誘全球億萬少女呢,而查理·辛已經先後在奧利弗·斯通執導的電影《野戰排》《華爾街》中大飈演技了!似乎好萊塢兩大奶油小生的競爭,查理已經穩操勝券。然而遺憾的是最終事情的發展正好顛倒過來:阿湯哥後來居上,1992年憑藉著在奧利弗·斯通導演的《生於7月4日》中的完美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接下來進入了2000萬美元片酬俱樂部,自己開始做製片,與當時的全美夢中情人妮可·基德曼結婚……而我們的Bud查理·辛卻在一步步走向墮落,除了90年代中期的一部純商業動作片《終極速度》(我記得在我高一時,2001年CCTV6還播過)之後就遠離了主流視野。可嘆江郎才盡啊!

       我最初看《華爾街》應該是初中二年級初冬的一個週末。當懵懂的我被影片中展現的華爾街魅力所吸引時,我沒有意識到那只是腐朽的銅臭,而是單純地感受到了饕餮大餐的誘人香氣!!!

       轉眼間23年過去了,奧利弗·斯通並不是個喜歡狗尾續貂的錢竄子腦袋,但是目睹著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滿目瘡痍,這個美國著名老憤青自然按耐不住,通過製作自己昔日成名作的續集,再一次狠狠批鬥華爾街的那群黑幫!就這樣,《華爾街 money never sleeps》出爐了。

       除了處在暴風眼中的美國人之外,中國民眾體會不到次貸危機的最直接傷害,因此這部片子到了中國,註定不會是一部受眾面廣的影片。你不能指望著連最基本飲食安全都沒有保障的廣大中國人民去體會華爾街的金融文化與美國人的消費、投資觀念。我是星期三在汪達看的下午2點場,諾大的影廳,區區10多個觀眾,即使並非週末,這樣的觀影人數也真是可憐啊。不過好在人少,我也不會被那些在影廳裡大聲接打手機、打呼嚕、咒罵著看不清字幕的2B們干擾了。

       廣電總局竟然沒有引進英文原聲版?強烈鄙視之!!!

       我們的Gordon Gekko竟然由電視劇《水滸》中林沖的扮演者周野芒來配音???狂暈!不過聽起來很有磁性,與Gordon在我心中的形象大體相符。

       故事一開頭就是我們昨日的華爾街國王Gekko出獄的淒涼場景:沒有記者關注,沒有家人來接,一輛讓他滿懷期待的加長豪車竟然是來接一個黑鬼的!這種反差,本就年事已高的麥可·道格拉斯演繹起來自然是輕車熟路。看看他的滿臉皺紋吧,這是歷經多少辛酸和經歷才能雕刻在面龐上的印記啊。這一刻開始,我就認定了Gordon在這部電影中肯定會東山再起的。

       影片進入故事主線,第一個高潮就是次貸危機爆發導致雷曼兄弟的倒閉——喔對不起,我不是說雷曼兄弟,在片子裡她叫Keller Zabel。也許有人會質疑:為什麼你看來她是雷曼兄弟,而不是貝爾斯登、美林,或者是摩根史坦利?因為我覺得相對於被摩根大通吃掉的貝爾斯登,被美國銀行收編的美林,雷曼兄弟是真真切切地死了。她的死不僅僅標誌著投資者對華爾街的最後一絲希望徹底破滅,也敲響了全球金融發展的喪鐘。從她的死開始,投行主導一切的模式徹底成為歷史。雖然電影《華爾街2》中並未交代Keller Zabel公司最終是破產還是被收購,但是從這一事件在影片故事主線中的標誌性地位來看,通過她來影射雷曼兄弟的可能性更強;尤其是其創始人Louis Zabel在紐約地鐵站台的縱身一跳,更是加深了這種悲劇色彩。在此我在心中輕嘆一聲:老Louis人生中的最後一天裡,早早起床,和老闆默默吃過早飯,離開家門到零售店買一份《華爾街日報》與一包原味的樂事薯片(錢天喆童鞋,他和你的口味一模一樣啊!),踱步到地鐵站,邊看報紙邊吃光薯片,聽見地鐵由遠及近的呼嘯,撣乾淨大衣上的薯片渣,分開站台上的人群,平靜地邁下站台,倒向鐵軌……在這一刻我想起了摩根史坦利前首席戰略官巴頓·比格斯的《對沖基金風雲錄》一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章:賈德森·托馬斯和有神力的《華爾街日報》的故事。相同的是,晚景淒涼的老人,擠在地鐵站,滿是汗水的手心裡緊緊攥著一捲《華爾街日報》。所不同的是,賈德森·托馬斯無意中得到了來自未來的魔力報紙,給他關於資本市場最準確的資訊,通過神奇報紙賈德森成為華爾街首屈一指的股票經紀人——當然這一切都是大器晚成的賈德森身患絕症後的臆想了;而老Louis呢,面對著金融衍生品和電子交易這些讓他難以應付的當代金融市場變化趨勢,面對著自己辛辛苦苦創立的獨立投資銀行行將就木,面對著美聯儲的股東們卑鄙地趁火打劫,他選擇一死來做最後的抗爭,以自殺來保留最後的尊嚴。

       好了,在次貸危機猛烈侵襲的時候,我們的Gordon Gekko在做什麼呢?在寫書,在做演講,就像尼爾·李森那樣洗心革面警示世人。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各種金融工程模型,尤其是引發次貸危機的直接殺手——摩根黑幫的得意作品:信用違約互換,都成了Gordon點名批評的對象。Gordon把金融衍生品說成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對華爾街的道德風險給予猛烈抨擊,看起來我們的Gordon先生像是和年邁的巴菲特一樣絮絮叨叨了,Gordon鋒芒盡失了?難道在這部片子裡真正的主角是那個變形金剛小子拉博夫?

       哦,我們那銷聲匿跡的查理·辛也出現在這部電影裡了!不過他已經是一個拖著眼袋、弓腰駝背的老傢伙了,Bud的角色也變成了出獄後認真經營「藍星航空」,高價出售股權發財,然後退休享樂的懶鬼。他讓 his money sleeps了,所以他註定不會再成為主角。真是諷刺,阿湯哥不僅越老越迷人,而且已經開始鼓搗著拍《不可能的任務》第4部了!也許對於查理·辛來說,《華爾街2》真的是狗尾續貂的多餘。

       再說我們的變形金剛男孩拉博夫,為了給被他視若慈父一般的Louis復仇,千方百計找到了當時對Zabel不利消息的源頭:Churchill Schwartz投資公司的Bretton。等一下,這個Bretton怎麼那麼眼熟?哦,多看了幾眼之後我想起來了,丫不正是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裡面那個卷錢跑路的小鬍子牛仔嘛!這個角色代表著華爾街大有來頭的傢伙,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在他的會客廳裡,有一張他與索羅斯的合影(雖然是PS的)!

       接下來的故事糾纏在變形金剛男孩和他的單身母親、一個頑固的房地產投資者對於美國房市有價無市狀況以及市場泡沫崩潰預期的焦慮;Gordon和作為他現世唯一親人的女兒怎樣和好;Gordon和變形金剛男孩之間的互相「幫助」。天哪,奧利弗·斯通在作甚?他真的只是想講述金融危機中美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還有最重要的疑問,Gordon從良了???

       當然我意識到,相信Gordon Gekko從良,就像相信李剛父子的痛哭道歉一樣幼稚荒謬。因為我從麥可·道格拉斯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狡黠。

       果然,故事在即將結束時迎來了真正的高潮:Gordon騙走了女兒的1億美元財產,消失了,只留下變形金剛男孩看著水彩畫《鬱金香狂熱》不知所措……

       在歐洲金融中心倫敦,偉大的Gordon Gekko回來了!在這一刻,我絲毫沒有唾棄Gordon的背信棄義、淡漠親情、處心積慮,反而是因為Gordon手握資金東山再起而血脈噴張!似乎在我心裡,在Gordon所具備的利用槓桿把1億美元變成2億甚至5億美元的能力面前,我的道德觀和正義感都是那麼渺小,蕩漾在我心中的只有為Gordon重新突入金融市場的激動!在這一刻我深刻地體會到了money never sleeps的內涵!

       我對影片的結局並不滿意,因為太過圓滿了。Bretton罪有應得,Gordon被親情感化,變形金剛男孩與女友破鏡重圓並結婚生子,男孩的媽媽不再瘋狂炒房而是重操舊業專心做護士,在Gordon外孫子的一週歲生日上親朋齊聚歡歌笑語,拉博夫為小BB起名為Louis來紀念他的導師Louis Zabel……也許這是在金融危機的創傷尚未痊癒時對美國人的人文關懷,是導演斯通在提醒我們上帝依然在眷顧著我們;但是這不應該是事情的本來面目,不是嗎?起碼對於Gordon來說不應該是這樣。也許他會因為外孫的降生而有所觸動,也許他的確會在毫無懸念地獲取暴利之後悄悄償還那1億美元,但他終究是那個在利益面前無比貪婪、慣於鋌而走險的傳奇的Gordon,他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Gordon,他是我心中永遠的資本教宗!

       也許,只有在片尾緩緩升上天空、一直沒有炸裂的泡沫才是最真實的存在。它在提醒著我們:人的貪婪依然會創造出下一個外表散射著繽紛色彩的美麗泡沫,並且伴隨著它的幻滅引發更加猛烈的經濟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