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的替身--All Apologies

爱的替身/AllApologies

6.2 / 21人    88分鐘

導演: 唐曉白
編劇: 唐曉白 韓杰 東方
演員: 楊舒婷 成泰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3-07-06 20:35:58

狗血之事


《北京遇上西雅圖》時,我認為電影同時滿足了三大要素:錢、真愛以及下一代,成功獲取了女性觀眾的好感及熱淚。錢,表現為被電影包裝成的風光異國夢;真愛,一個懂得關懷會照顧人的溫柔好大叔;下一代,孩子最大,主人公不管犯什麼錯、繞什麼彎路都可以。有了這三樣東西,什麼小三毀三觀、演員拿腔作勢,一點都不重要了。

相同的三要素放在《愛的替身》,形勢大變。因為無心之過,一方失去孩子,兩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原來正常的生活也不復存在。一方有錢一方缺錢,圍繞電影核心衝突的事情也與真愛無關。結果,解決問題的關鍵又回到了下一代身上。只要有下一代,那麼,罔顧法律道德人倫的事情都可以被允許和容忍。人們總認為,電影可以高於生活,遊走在現實的邊界。可實際上,生活中的狗血之事,往往沒有什麼前因後果,那恰是電影所無法概括的,也是創作者要表現的。

如此說來,《愛的替身》是一部關於孩子的電影,也在探討著這個社會的未來。影片貼近了當下現實,又放大了一個女性的生存困境,她的婚姻情感在生育面前變得毫不重要。

與《動詞變位》和《完美生活》相比,唐曉白這部新作少了以往的生澀感,也沒有了獨立電影的刺頭勁。故事通俗流暢,類似題材放到電影頻道播放,一樣合適。影片重敘事而輕人物,若想了解人物的過去,恐怕有些困難。當故事給人以狗血的感覺時,電影必須通過人物的表現進行壓制,讓觀眾信服。可惜在這方面上,《愛的替身》還缺圓潤,不少地方還可以再完善。

即便加入一些包工頭討薪之類的橋段,但觀眾還是不可能一看成泰燊就知道他的過往。放棄對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時,《愛的替身》把同情都放置在了女主人公身上,同時令兩邊的人物變得過於表象。有人說,她能在結尾放下包袱,並不容易。但反過來想,除了放下,她還能怎樣?這樣一個被動型的人物,你不可能寄希望於她能真正抗爭。

一些評論人還把視線落在了計劃生育上,認為這個故事有中國特色,是不可複製的鮮活案例。實際上,如果援引其他一些代孕租妻的電影,那麼,《愛的替身》恐怕只是表現得「更中國」,而不在它的批判力度。而且,恐怕也只有中國人才如此需要和介懷下一代的存在,他們往往以培育不一樣的下一代為理由,主動設下了重複的圈套。

計劃生育是冰冷粗暴的,這點沒錯,它被形容為片中的強暴橋段,一次意外的、無計劃的生育。不料,由於孩子(下一代)的突然出現,《愛的替身》把粗暴扭轉為溫柔,好似絕處逢生,同時還道出了一個事實:這兩個人好像成為了法律以外的夫妻,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婚姻生活」——即便它很快會被證實為是一種假像。結尾字幕會一般觀眾摸不著頭腦,影迷卻可以自動過濾。從港片的淨身到過審的默契,這種添加修改成為了預設許可。

逆來順受自然是有趣的心理分析,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男女主人公要遭受內心衝擊不假,但事實上,孩子才是最無辜的存在。黑戶不說,它的出生竟然是充當一個交易品,而且更是另一個小孩的替代品。由此可見,《愛的替身》描寫了何等自私的普通底層人物。自然,他們有苦衷不說。然而,面對一樁悲劇的發生,他們去做的,竟然是去製造另一個潛在的悲劇。如果做更多聯想,慮及創作者的經歷背景,或許,這個故事還有某種弦外之音。只是,此時與彼時,它們所代表的身份階層早已不同。局外人看客,只能像面對這部電影一樣,徒留一聲嘆息。

早在三月份的香港國際國際電影節,看過《愛的替身》就私下把楊舒婷列為值得期待的新人女演員,她的表現會在今年的電影評選獎項中得到認可。在2013年度,同樣出色的年輕演員大多來自青春愛情片,有一定的年齡跨度和劇烈的內心變化,而像她這樣的人物出場和完整演繹卻是少有的,值得留下一筆。【北京青年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