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地在波動--The Earth Trembles

大地在波动/TheEarthTrembles/大地在波动

7.8 / 5,615人    160分鐘 | France:152分鐘 | Germany:92分鐘 (video version)

導演: 盧契諾‧維斯康堤
編劇: Giovanni Verga 盧契諾‧維斯康堤
演員: Antonio Arcidiacono Giuseppe Arcidiacono Venera Bonaccors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parkleNICO

2013-06-28 22:31:44

苦難的大海,載不動許多愁


  首先要謝天謝地我終於把這部兩小時30多分鐘的黑白電影看完了。倒不是因為電影本身不能吸引人,雖然確實像是流水帳一般略顯拖沓……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這部電影,也不是因為大名鼎鼎的維斯康蒂,僅僅是因為它的名字-----大地在波動。這麼一個看起來很壯闊很有地理學術性的名字讓我陡然失去了深入了解的興趣。如今再次與它「相遇」要為它寫點什麼使得我不得不重新嘗試了解它,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網上幾乎沒有關於它的大段文字,都是些提到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時順手一筆帶過的隻言片語,可見它在歷史上是這麼的令人「生畏」,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是150多分鐘持續的枯燥乏味。
  大概故事情節在看之前我是知道的,這也正是為什麼我一直拖著不願去看的原因,在影片的一開頭佈滿螢幕的大段大段文字就像是導演的「警告」-----這不是什麼happy ending,別做夢了!這裡面也沒有你想看的明星!這裡是義大利,不是歌舞昇平的好萊塢!
  維斯康蒂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是同樣一個人剝削人的古老故事。所有這個小城裡的房屋、街道、漁船,還有人民,所有演員都是從當地居民選出來的。漁民、農民、磚匠,以及魚販,他們用方言表達自己的痛苦和希望-----在西西里,窮人並不說義大利語。
  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度,怎樣的一種殘酷,讓窮人連自己國家通用的語言都不能說。
  
  影片一開頭是一陣輕鬆的口哨聲,差點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個有詼諧感的故事,不過隨後而來的冗長的敲鐘聲立刻打破了這「以為」,低沉壓抑的鐘聲沒有盡頭,令人絕望。
  媽媽,姐姐,妹妹,爺爺,哥哥,弟弟。女人們在家裡等著出海的男人們回來,帶著換回來的錢繼續下一個等待的循環。在海上勞累了4天的漁民們想儘快把魚都賣出去,不管魚販和船主會給多少錢,然後就奔回去和家人團聚。他們當然知道,辛苦了這些夜晚其實並不能換回能讓他們溫飽的錢。就像畫面中一拉起漁網全是魚的喜悅並不能蓋過掙不夠養家餬口的錢所帶來的痛苦萬分,甚至都沒有絲毫的喜悅。因為漁民們和觀影之前的我一樣,已經預知他們的人生他們之後的命運。這才是命運最殘酷的地方----已經告訴你你的一生情節。就像一個圈,你不要去管它有多大,是橢圓還是正圓,你唯一能做的只是在裡面日復一日相同地盲目地奔轉。你就像馬戲團的木偶,被生活提著線走,沒有靈魂。
  於是納多尼喊出了那句叛逆的話----人人都為錢出賣自己的靈魂。其實這也算不得什麼嚴重的事情,錢買不到一切但是能買到大多數,漁民們需要的不過是那大多數中的一小點,夠吃飯夠穿暖,如果出賣自己的靈魂能換來足夠的錢那就算了。最悲哀的是,這靈魂廉價得連溫飽都掙不來。
  所以在陸軍服役時受到過不公平待遇的納多尼要革命。把老一輩的話拋在腦後。
  在一個收成不好的夜晚,大家抱怨大海吝嗇甚至抱怨海不夠大,爺爺說那又怎樣,這海可是上帝賜予的。於是納多尼說:「上帝賜予了這一小片海和礁石,還有這些行駛不了多遠的漁船,但上帝並沒有創造那些奸商來剝削我們漁民。」這時候的納多尼簡直像是金田起義時候的洪秀全,嘴裡念叨著上帝心裡籌劃著名鬧革命。
  革命的日子到來了。站在海邊礁石上高舉著魚販的秤號召著相同壓榨下的漁民的納多尼多麼像那個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不禁覺得歷史的諷刺,所有因為被壓迫而想反抗的革命似乎結局都是失敗的。納多尼的革命也是,大家紛紛效仿把魚販的秤扔進大海換來的是被關進監獄。
  故事當然沒有就這麼結束,還記得羅斯福為了保護羊群而捕狼的故事麼,狼沒了羊也活不長,世間事物總是相互依附的。魚販沒有了漁民幫他們做事,自然也少了靠壓榨得來的收入,所以他們勾一勾翻雲覆雨的手指,讓警察把納多尼他們放出來。他們有著自己的道理-----想革命卻迷惑的漁民們像籃子裡的魚一樣尋找出路,最後就會像魚一樣放棄。
  蚯蚓對石頭說,我會在你身上打穿一個洞。在魚販眼中,這就和納多尼一樣,是一個笑話。
  魚販們顯然低估了納多尼,他並沒有慶幸自己安然無事然後就此老老實實繼續從前的工作,他對當時的社會下有權勢的人的行為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們把我們關進監獄是因為法律說我們犯法,但情況有利於他們時法律已無關緊要。」這句話簡直是讓我熱血沸騰,不管是在等級森嚴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在古代甚至現在的中國,這句話簡直就是對整個社會權傾一方的概括!
  納多尼開始了他的第二次革命,這一次他不號召大家不代表貧窮,他僅僅是想先改變自己家的狀況。當他們全家穿戴整齊要去卡塔尼亞抵押他們唯一的財產時,穿過小巷和人群,他們是多麼的歡快,手裡緊攥著美好未來的唯一希望。沒人理解他們,當你生活在貧困中,威脅無處不在,你非但無暇顧及去改變生活,還要擔心會不會有更糟糕的事情降臨。
  一個多月後房子抵押手續辦完回來的納多尼就像擁有了全世界一般。第一天為自己捕魚,捕到了滿滿一船空前未有的鳳尾魚,上帝都在黑夜中對著納多尼笑。可惜我們都不能探知這是上帝的鼓勵還是嘲笑。
  納多尼對瑪拉說到冬天就會掙大錢了。這樣類似「到……就會……了」充滿希望憧憬的句式讓人不安,在《控制》中Ian對剛生完孩子又背負著養家重任的妻子說「過了秋天就好了,再等一等。」;《無間道》裡陳永仁對李醫生說「過了今天就沒事了」,後來劉建明也這麼說。結果呢?Ian沒有活過這個秋天,他在還有幾天就熬出頭的時候在癲癇與心病交錯折磨中上吊自殺了;陳永仁說完那句話後的第二天就被子彈穿頭死在了電梯裡,劉建明也在說完那句話的第二天自己用槍打穿上顎成了植物人。
  所以,不能等,因為你有可能等不到,可是除了等,你也沒別的路可走。就像之前納多尼對心愛的女孩說「有錢人也許明天就變成窮光蛋。而有一點東西的窮漢子明天或許會變富!」的時候女孩子的回答那樣----「那就明天再說吧」。
  世界太闊,上帝的哭笑不只為我。你應當明白這個道理。
警察都來奉承,醃魚時從小孩到老人都咧開嘴歡快大笑。你已經得到了你想要的一切,夢想得到的東西就近在咫尺。不過就是等到冬天而已嗎。
  可是還是等不到了。當和影片一開始一樣的鐘聲響起,夢就要碎了。那大鐘是用來預報暴風雨的。
  終於意識到,那夜上帝在夜空的笑是在告訴你他要給你開個玩笑。
  如同納多尼一家一夜之間成為「有錢人」一樣,僅僅一夜之間他們之前的一切全部失去了。就像是生活好不容易要明亮起來的時候有一雙大手毫無預兆地按下了開關,整個世界陷入一片措不及防的黑暗。
  再也不會亮起來了。沒錢修船,房子被銀行沒收,家庭成員紛紛出走瀕臨解體,魚販們處於報複和羞辱拒絕向納多尼家的人提供工作。直到後來,納多尼放下了最後的尊嚴,回頭去求當初他發誓寧可餓死都不會為他們工作的魚販。當飢餓襲來的時候,你就顧不了那麼多了,你會屈服,即使自己被掠奪一空。曾經會因為魚販一句嘲諷而大動拳腳的納多尼,面對整個屋子裡的人的奚落侮辱也只是沉默。他沒有資格再說什麼,他不是視死如歸的英雄,他有一個大家庭,他要養家餬口,更重要的是他要為自己當初的革命的結果負責,所以他只能回過頭繼續過之前被剝削的生活。

  不禁發問,拍這樣一部時間如此長的電影維斯康蒂的意圖到底何在?指控還是警告?在我看來,本片不僅是指控魚販對漁民的剝削,更多是在喚醒一個群體,那些一代又一代甘於這種被剝削的命運的人們,正是因為他們,使得對抗宿命的勇者成為了一名殉道者,最終的結果不是誰戰勝了誰,而是讓整個社會進入一個無窮迴圈-----貧窮愈加腐蝕人性的尊嚴和道德理想,人人都為錢放棄了自己的靈魂。
革命,從來不足以樹立起藝術的標竿更不會直指藝術的巔峰,片尾納多尼一家重新登船冒著風雨再次把生命交給大海告訴我們,生活並不曾低於靈魂,你若是決心屈服於它,那麼你也只能為它所奴役。

  重新揚帆的航程,熟知的生活軌跡,未知的磅礴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