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的替身--All Apologies

爱的替身/AllApologies

6.2 / 21人    88分鐘

導演: 唐曉白
編劇: 唐曉白 韓杰 東方
演員: 楊舒婷 成泰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3-06-24 17:52:05

以子之名的強姦


這是一捲沒有盡頭的殘酷的浮世繪,無路可走的現世報,讓母親成為獻祭的對象。唐曉白導演並參與編劇並導演的《愛的替身》,將鏡頭對準極度有中國特色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失獨家庭」,只有男人對子嗣偏執的訴求,而無有對任何女人的愛,女人不過是為奴隸、生殖機器的資格,情感的缺失導致本來可積極向上的《清明上河圖》花捲,成為冷色調的「清明上墳圖」,即便活著的角色,都匆匆忙忙的奔向下一步。步步驚心的無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極端的命運,逼向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傳統結果里。思想的種子,可以改編人生的劇本,也可以改變他人的命運。她和她即將分娩的孩子註定是要貢獻,作為犧牲收穫無可逆轉的命運。
  
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痛苦的一次分娩,以子之名的強姦,直接將失獨家庭的悲哀困境表現出來。楊舒婷飾演的李巧魚,她的人生在30歲時是最悲催的巧遇。丈夫何滿的貨車爬上了一個男孩,車翻了,男孩死了。在平庸的世俗社會裡,如成泰燊飾演的成永貴,唯一的希望也就是苛求兒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然而一場車禍,將所有的夢想、幻覺成為虛空裡的泡沫。梁靜飾演的梁雲珍,早就結紮,不能再生育。憤懣的成永貴斥責瘸腿的何滿時,後者慌不擇言說「要賠,讓我媳婦給你生一個。」衝動之下,成永貴強姦了無能為力的李巧魚。在這個故事中,李巧魚最為無辜,她遭遇的境地,再堅強也無法還清法院的判決,又不能救治丈夫,直面被強姦的命運,她選擇了隱忍。
  
從這個選擇中,我們可以盤點出目前社會諸多惡意、惡政策。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令獨生子女家庭一旦出現意外就難以補救。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社會保障體系的脆弱,令許多大病、意外的當事人,完全無法承受,更不用說諸多外來務工人員。庸碌無能的成永貴,在李巧魚和梁雲珍面前都是強權者,他憑藉著傳統的生殖繁衍慾望帶來的報復心理,「以牙還牙、以物易物」的夫權觀念將女性物化,坦然或迷狂的判絕對她們身體的使用權,並且在錯位的「代孕」過程中,試圖留下被侮辱者。楊舒婷演來在真實的邊界,以母親的本能來包容事件的進展,承受著不可思議的荒誕,愛和恨都既關係著整個社會又鎖閉到具體個人,星空之下、紅塵之間、燥熱的空氣里,她行走在不倫的路線上,而觀眾卻又難以「怒其不幸,恨其不爭」,坐著說話不腰疼的我們,無法去體味這個人的灼傷感,生活的壓力和存在感的虛無,歸於實在的「新生命」降臨之後的審判。
  
顯然,性別的角鬥在《愛的替身》中,男人都獲得了當然的成功。成永貴又有了兒子,何滿斥責妻子,梁雲珍簡訊里說「離婚」,而李巧魚放下孩子轉身就上火車遠離。這次分娩的結果,是惡意的滿足,也是不能寬容的註定下場。四個人組成的活生生的話劇,舞台上的形象,沒有一個能夠坦蕩蕩直面自己的內心,施暴者、受難者,本來都可以改變故事的走向,而不是將故事變成失控的股市,第二個兒子出生以後,所有人都被釘在了恥辱柱上,這個社會也是如此。社會救濟體系的似有還無,法律觀念的單薄如紙,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現實必要性,認命的樸素價值觀,一場意外拖垮一家人,都讓不衝動、不潑辣、不撒手的李巧魚步步心驚的迎接社會觀察者唐曉白給出的命運軌跡。李巧魚是一部份女性的代表,大海般的母性寬縱了男權暴力性的言行舉措,值得同情但不能鼓勵,她們要學會走新路,很難,也未必有人教,也或許就無從去學。無論如何,李巧魚這一次分娩的過程,獻給被侮辱和被損害的母親,一如《盲山》、《蘋果》、《左右》、《北角》、《萬箭穿心》等等電影中中國女性所承擔的磨難。

再說回計劃生育政策,剛剛執行推廣之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過承諾,政策執行三十年,到期限再做研討。如今時間已經到了,然而基本上沒有大的改變,而中國是生育率早到紅線以下,僅僅超過1.0的水準,是完全達不到世代更替的需要。而中國人的晚婚晚育和撫養兒童成本高企的趨勢,在未來三五十年內顯然也不可能有減輕的可能性。從全球範圍內看,東亞東南亞地區已然是生育率最低,內地與港澳台尤其嚴重。而在內地也有幾個地級市長期以來實行雙胎化實驗,生育率甚至已經低於全國平均數,這就說明二胎化並不能導致全國生育率的上升。根據很多研究機構以各種模式做數據推導,目前即便全面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全國生育率回升到2.1都是不可能的任務。目前,北上廣的生育率都在0.8-0.9,處於高度危險狀態,不過是憑藉外來移民補充缺失的人口,這又導致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的空心化,未來社會體系將難以保全。愛與家庭最重要的體現,便是孩子,即便是貧二代、多代,也有指望,否則連孩子都沒有的弱勢家庭最不匱乏的就是絕望,從這個角度上看,成永貴的罪尤其緣由。(搜狐特約上海電影節影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