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Attack on Titan"

进击的巨人

8.8 / 129,285人    24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路西法爾

2013-06-22 02:55:36

「生時飲罷!——死去不可復還」——我看《進擊的巨人》


                                                                        一
        現在就動筆評論《進擊的巨人》這部懸念迭出的作品,也許還為時過早——畢竟現在動畫僅僅連載到第十一話,而漫畫也剛剛連載到第四十六話,真相大白之日還遙遙無期,此時就談論它多少是一種冒險。
        但是我怎能避免談論它呢?早在百年之前,當魯迅還在《晨報副刊》上連載《阿Q正傳》的時候,就有人聲稱自己是阿Q的原型;至今仍有很多人願意相信《紅樓夢》不只是小說家言,而是有所影射。面對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人們總希望它不僅僅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
        拿《進擊的巨人》來說,以日俄戰爭時期的日軍將領秋山好古作為匹西斯司令的原型這個「污點」使得它成為了很多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作者諫山創也被貼上了「右翼」、「宣揚軍國主義」的標籤。說實話,當初看漫畫看到這裡時,這個滿腦袋抬頭紋、留著凱撒胡的大光頭也讓我心裡一動:「這要是再添上一副小圓眼鏡就和東條英機一個德行了啊!」當匹西斯的原型被證實為秋山好古後,我還頗為洩氣:論名氣怎麼說也是東條英機大啊!
        秋山好古算哪根蔥?
                                                                        二
        如果我沒有記錯,EVA五位女性角色的名字都是從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戰艦的名字化來的;還有涼宮系列的重要角色長門有希的姓氏也出自二戰時日本海軍的長門級戰艦;更不用說「宇宙戰艦大和號」了——那可是聯合艦隊的旗艦啊!有一版《宇宙戰艦大和號》的編劇還是石原慎太郎(沒錯,就是那個買釣魚島的傢伙)。
        如果我沒有記錯,連《螢火蟲之墓》這樣明顯以反戰為基色的作品一樣難逃「對日本的戰爭罪行反思不徹底」、「側面為侵略戰爭辯護」的責難。
        如果我沒有記錯,凡是渲染人類和異形之間戰爭的作品,幾乎都逃不出「軍國主義」的指控。哪怕是從來沒有過軍國主義歷史,而且打敗過好幾個軍國主義國家的美國所拍攝的《星河戰隊》。
        我並沒有說這些批評都是無事生非——相反,這些立足於政治的批評有時也是一種洞見:我上面所舉的那些例子裡石原那一版《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星河艦隊》都的確帶有濃濃的軍國主義的臭味。但我想問的是:我們到底是出於何種目的去關注一部作品的政治傾向?
                                                                        三
        我的觀點是:評論是一種能量的釋放,就像興奮的人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一樣。這個過程好比物理學中的冷凝:好的評論使漫無邊際的美感聚集為一滴露水,折射出那無以言之的美;糟糕的評論則直接把美感凍死,然後把它的屍體撿回來。
        在我看來,政治批評之所以是觀察文藝作品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維度是因為它的反思性:它刺激我們的惰性思維,讓我們對習焉不察的作品產生新的認識。根本上說,這是一種內省式的批評。
        還有一種政治批評是拿著一條「紅線」去丈量一切作品。這不過是一種機械的反應,既能不豐富人的感受力也不激發人的創造力,只是對一個標準答案的無限複製,而已。
        這種批評可以稱之為「總局式批評」。
        我之所以不喜歡後一種批評,不是因為它在很多情況下是牽強附會的,而是因為它把一套淺顯的道德標準奉為最高的準則,製造一種真理在握的幻象,使我們失去了進一步去發現作品豐富性的機會。而以我的閱讀體驗,只要我們對作品挖掘到足夠深度,好的作品自然會展示出比第一印象更加迷人的內質。
        為了這個內質,值得用靈魂去冒險。
                                                                        四
        寫到這裡,我想已經廓清了一些價值判斷上的迷誤,終於可以說說我對《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的理解了。
        瀰漫在這部作品裡的情緒就是「恐怖」:人類隨時都將面臨被巨人吞噬的命運,甚至活著本身也成為了一種恐怖。但是巨人吃人的「恐怖」與形形色色的異形吃人的「恐怖」還有兩點不同之處:其一,巨人比別的異形更加像人卻又渾渾噩噩,殺人時蠻不講理、沒有動機又毫不猶豫;其二,巨人本身不需要進食,殺人不是為了捕食,而是基於本能而殺戮。前者給人以同類相殘的印象,是對社會倫理最粗暴的踐踏;後者則是對自然法則的消解和顛覆。二者結合在一起,使得巨人的非人性格外強烈,也使作品的「恐怖」感達到了頂峰。
        這種恐怖因為帶有弱肉強食和種族對抗的色彩而被很多批評者認為是「軍國主義」而大加鞭笞。但是如果我們不以種族的存續作為考量「生存」一詞的尺度,就會發現:就個體而言,這種被吞噬的感受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凡是在社會上為自己的生存打拼過的人——如果不是特別的幸運——相信都會感同身受。作者只是將生活中的絕望與無助做了集和和誇張而已。
                                                                        五
        幸運的是有賴於牆的保護,人類才可以暫時免於被巨人吞食的恐懼。
        但是艾倫認為:「牆令人類失去了自由」。
        那麼讓我們說說「自由」。
        自由並不是指主體的無限擴張,比如跨過高牆去征服外面的世界;自由也不是指人類通過某種方法戰勝了巨人,再次成為了地球的主宰。自由不是一種價值,而是一種處境。「自由的本質一直在於根據你選擇的意願去選擇的能力,因為你願意像這樣進行選擇,不受強制,不受脅迫,沒有被一個龐大的制度所吞噬;為了你的信念而正確地抵制、不怕得罪人、挺身而出,做這一切只因為它們是你的信念。這才是真正的自由,沒有它,就沒有任何種類的自由,甚至沒有對自由的幻想。」(以賽亞•伯林《自由及其背叛》)
        自由不在曠野之中,自由必與正義相伴。
        牆之外巨人主宰的混沌世界當然不是自由的,牆之內的人類世界難道就是自由的嗎?
        依照精神分析的看法,噩夢中無法逾越的高牆往往是權力的象徵。這提醒我:艾倫想要跨越高牆不僅是對巨人的挑戰,同時也是對牆內秩序的反叛。艾倫要追求自由,贏回尊嚴,他所要挑戰的就不僅僅是牆外弱肉強食的自然秩序,也必然要包括牆弱肉強食的社會秩序,否則他就仍是不自由的。
        另一個發人深省的情節是:當瑪利亞之牆被巨人攻陷後,為了解決牆內的饑荒問題,統治者馬上發動了反擊戰,迫使難民倉促出擊,結果兩成以上的人口死於這場勞而無功的遠征,牆內的社會秩序卻因此而諷刺性地穩定了下來。除了軍國主義的統治結構和意識形態,我不知道還有哪種社會形態可以製造出這種人道主義災難來。如果簡單地將《進擊的巨人》歸結為「宣揚軍國主義」的作品,我們又當怎樣評價這些與軍國主義意識形態格格不入的細節呢?
                                                                        六
        前面說了這麼多,好像我一直是在為這部作品好話,其實我並不喜歡這部動畫,雖然我承認它在製作上算得上是13年上半年最好的一部新番。
        諫山創以他所理解的方式將人性描寫得極度黑暗,但是他筆下的的黑暗面太過戲劇性了,帶著一股「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比如某位經歷了特羅斯特攻防戰的士兵在目睹了巨人的恐怖、精神崩潰後說:「我看到同伴的死既不覺得悲傷也不覺得憤怒,只是想著『不是我太好了』。」的確是已經絕望到頂點了。但是這種絕望對我一點觸動都沒有——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可是一個連老奶奶過馬路時都沒人敢扶,女童遭遇車禍後路人會任其倒斃街頭的世界!
        看到巨人撒腿就跑,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
        我既沒有資格也無意責備這個世界的冷漠,我只是想說:要震撼心靈,光靠慘是沒有用的。這世界上悲慘的故事到處都是,無論哪一個都比巨人吃人而他的同伴只能束手無策地干看著有衝擊力。說實話,自從04年今敏老師的《妄想代理人》之後,已經沒有哪部日本動畫能在人性的刻畫上給我帶來震撼效果了。
                                                                        七
        《進擊的巨人》原作中也有為數不多的地方能令我眼前一亮。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莫過於一位現在我都說不上名字的調查兵團戰士之死。這位戰士所在的隊伍在巡邏時遭到了巨人的圍攻,不得已困守孤塔。其中一人力戰之後終於彈盡糧絕,他死之前唯一的心願就是再喝上一口酒。
        就在巨人團團逼近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酒壺,於是用盡最後的力氣向酒壺猛撲過去,卻發現壺裡空空如也,僅僅在壺口還掛著一滴酒珠。霎時間他的淚水奪眶而出,那聲絕望的哀嚎在我看來氣勢遠勝艾倫喪母時的慘叫和艾倫第一次變身後的嘶吼。
        因為這個情節里不僅有黑暗、恐怖、無助,也有悲憫,有尊嚴。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曾經在《魯拜集》中讀過的詩句:
            「我便俯就在這土瓶的唇邊,
           想探詢我生命的幽玄:
           唇兒對我唇兒默默道——
           『生時飲罷!——死去不可復還。』
           ……
           從杯中奠灑一滴酒珠,
           會潛入地底深處,
           地底有死者的雙目難瞑,
           目中的焦火猶可藉以消除。」
        我很少對生活失望,大概是因為我對生活本來就沒有多少期待吧。如果說我對這來於塵又必歸於塵的命運還抱有一點點奢望的話,那就是我願這生命的杯里不時地斟滿。「生時飲罷!——死去不可復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