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逆光飛翔--Touch of the Light

逆光飞翔/

7.4 / 826人    110分鐘

導演: 張榮吉
編劇: 李念修
演員: 張榕容 黃裕翔 李烈 懷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卡酥

2013-06-15 06:09:34

由《逆光飛翔》聯想到《富春山居圖》的一些想法


「我們現在看過了太多的雲霄飛車似的電影,不妨靜下心來,感受一下摩天輪一般的電影。」這是我在觀影前在網上看到的張榮吉導演的一番話。

這不禁再一次讓我聯想起前不久在網上看到的孫健君「導演」不在意惡評只關注票房的言論。

有人說作為一部商業片,《天機·富春山居圖》很成功,而作為文藝片的《逆光飛翔》根本不可能在票房上取得大成績,也不能和《富春山居圖》比。

我想說的是,這番言論我只認同最後半句,的確,這兩部電影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富春山居圖》請來了視效總監是《阿凡達》的Chuck Comisky ,動作導演是《不可能的任務2》的Bob 布朗、動作攝影是《2012》的Don McCuaig,自稱「國際化」的專業團隊;演員方面既有「天王」劉德華,又有「女神」林志玲,再加上張靜初、佟大為、斯琴高娃,也可以說是兩岸三地各個年齡段的大牌明星了,很多人都是衝著這些大腕掏了腰包走進了影院,可是大腕們,你們接劇本拿酬薪的時候有考慮過影迷們的感受嗎?這樣一部電影,真的是刷新了我們對爛片的理解。

而《逆光飛翔》卻沒有什麼大牌明顯來吸金,也沒有什麼國際范兒的高端影人參與製作,但是它卻不僅得到了金馬獎的認可,也得到了觀眾們的好評。

身邊很多朋友這樣說「像這種小清新的文藝片,我是不會掏腰包去電影院看的,之後網上有的下載了看看也罷了,有時候我還不高興下呢!進電影院就是要看大場面,就是要震撼的視覺效果,這才算看電影!」

我認為這是我們現在對於電影認知的一個誤區,而摸透國人心理的大陸電影人們也早知觀眾需要什麼,因此把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大場面、大製作上來,恨不得一下子趕超好萊塢大片,結果呢,拍出來的是神馬作品?

前幾年出現過的一大批「大場面」電影如《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等,觀眾是怎麼評價的且不說,就拿最近的這部《富春山居圖》來說,哦,請來了大牌明星,在多個國際大都會穿梭取景,還有孫健君「導演」所說的「處處碰到艷遇,處處碰到美女」 「光美色美景你都看不完,我們非常自信,只怕把你看暈了」。 我只想呵呵……

如果有大牌明星出演就能造就好電影,那最近幾年國產的好電影不要太多哦,最佳電影是不是非《越光寶盒》莫屬?不知道什麼時候演員也成為了衡量電影的一大標準了,個別走極端的導演恨不得一次請齊兩岸三地的華人明星,哪怕每個人只露臉一兩秒也可以。演員對影片來說固然很重要,好的演員可以更好的詮釋電影,好的電影也能成就演員,兩者是相互的,因此好的演員在接片時會很慎重,以免損其清譽。如果演員不行,好的電影會拍糟;而爛片也會讓演員被冠以「票房毒藥」的稱號。但是衡量一部電影,絕不僅僅是看演員,如果只看演員,那還不如去看娛樂新聞。

如果有國際大城市的取景就算好電影,那最佳電影是不是要以城市旅遊宣傳片為標準?如果美女如雲就算好電影,那最佳電影是不是維多利亞時裝秀?「畫面好就是好電影,大場面就是好電影」實在是一種旁門左道的誤讀,也是想早日拍出好萊塢式電影迫切願望的體現,可是在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越積極地走這條路,就越是邯鄲學步,結果拍出四不像的電影作品。

這之前也在網上看到《富春山居圖》的水軍/腦殘粉有這樣的言論:「你們就是崇洋媚外!中國人拍什麼你們都不滿意,好萊塢放個屁都是香的!」 對於這種憤青式的論斷,我也只想呵呵呵呵呵。不好意思,事情沒有你們說得這麼簡答,大家都知道好萊塢也有爛片,國產電影也有佳片,電影的好與壞,最主要的無疑還是看劇本如何,劇本才是一部電影的靈魂,不要因為電影拍得爛就到處扣大帽子,扯這些民族的、國家的問題。

說到這一點,這同樣也是《富春山居圖》膚淺、鄙陋的一個地方,我想大家都記得影片中劉德華飾演的特工讓日本武士say sorry的段子,這個片段可以說是突兀,而那個日本人還很不識趣地大罵「支那豬」(不知道如果有日本觀眾有幸看到此片段,會是個什麼想法)。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廣電總局不讓此片去年上映的原因了。倘若在去年下半年釣魚島問題最焦灼的時候上映,想必此片煽動起來的沙文主義情緒會更大。你說你的電影是商業片,以票房盈利為目的,不好好拍電影,我就不說什麼了,但是你這樣居心叵測地挑動民眾情緒是要鬧哪樣?

還好大部份觀眾還是很清醒很理智的。
豆瓣網友有短評說:「民族主義還是個孩子,請你放過他好嗎?」
還有豆瓣網友這樣說:「近兩年中國和日本因為釣魚島關係惡化普遍對日本都很敵對,導演加在影片中的一些情節有煽動反日情緒的目的,如果你想大家因為這些而對影片有加分有好感的話告訴你你就是在做夢,你的破片子其噁心程度已經超過了我對日本人的厭惡,你以為觀眾都是傻子麼用這麼爛的片子毒害全國人民的精神騙我們的錢財,日本人都沒你壞。」 (原文摘取:http://i.mtime.com/6078374/blog/7625759/)

這樣一部有大民族主義色彩的「大躍進」式電影,還暗箱操作霸佔院線檔期、場次,更是讓我覺得厭惡和反感。起初我還只是懷疑,直到另一部同期上映的電影《光輝歲月》製作方發佈公告稱遭到不公平待遇,並指名《富春山居圖》,那一刻才讓我們更加堅信自己起初的猜測。

地方保護總會有,廣電總局保護國產電影是發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排片總會有所估計,既要支開海外電影,也要支走港台電影,粥總歸是有限的,不能保證每個和尚都能喝到,自然是最會「為人處事」的和尚多分到一點稀飯了。有朋友知道《富春山居圖》惡評想看其他電影,可是走進影院後卻發現沒有其他電影可看了。

這就是《富春山居圖》的票房來源,第一批人啥都不懂,進電影院看了,網路上給出差評,然後好奇心驅使一批人想去看看到底有多差,進電影院看了,也有一批人不想看,但是被迫地買了它的票,進電影院看了……

也許《逆光飛翔》不算是最優秀的台灣電影,同類型的台灣文藝片,經典之作也是不勝其數,但是我選擇在看完《富春山居圖》幾天後又掏腰包看《逆光飛翔》,就是為了表示自己對它的支持,因為它的出現卻及時地給了大陸影人一記「友情提醒」:電影不是要大場面才算成功,可以靜下來好好地講一個故事也是一種成功。

《逆光飛翔》既沒有什麼大明星,也沒有什麼大場面,更沒有在香港東京杜拜扭腰布宜諾斯艾利斯神馬的之間目不暇接地穿梭,取景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畫面,整部電影看下來,就是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而作為一部與音樂有關的電影,《逆光飛翔》的電影原聲也可以說是無懈可擊,除了一支支悠揚的鋼琴曲、小提琴曲之外,徐佳瑩的《調色盤》和蔡健雅的《很靠近海》兩首歌曲也是很耐聽很有感覺。

演員、畫面、原聲,都是敲邊鼓,說到底看電影看的還是劇情。說得簡單些,《逆光飛翔》是一個關於盲人的故事。再說細一點,這是一個關於盲人的真實故事、一部勵志的正能量的電影。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
「想做的事,沒去嘗試,怎麼知道你能做到多少?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盲生黃裕翔不僅點燃了小潔心中的夢,也點燃了我們內心的那團火苗。

《逆光飛翔》不僅勵志,也有濃濃的情。

親情。黃裕翔媽媽對孩子的母愛讓人感動,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特別是黃媽把裕翔送入大學的那段,讓我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剛進入大學時的那些畫面,以及當時自己的不懂事。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尚且給爸媽添了那麼多麻煩,作為一個盲童的媽媽,把他拉扯大,是多麼的艱辛,多麼的不易,也可以想像。但再說要拋棄孩子的媽媽也不可能真的拋棄自己的骨肉,母愛永遠是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小潔的媽媽儘管是個不懂節儉的購物狂,但是買來護膚品還是想著給天天風吹日曬的小潔用。

愛情。現在凡是和青春有關的電影總要涉及到愛情,不然似乎就不完整一樣。《逆光飛翔》也如我們所想的,男女主角自然會契機邂逅、相識、相知,不過讓我舒了一口氣的是,裕翔和小潔的情感很自然的發展,沒有「刻意地」發生什麼kiss、hug、sex之類的事情,兩人感情的節奏把握地很到位,沒有因為節奏突然加快、感情突然昇華而讓人覺得唐突。

友情。《逆光飛翔》中的友情不多,但不等於沒有。集中體現在裕翔和他的舍友自清,以及和他的Super Music樂團。在裕翔放棄比賽選擇社團演出時,Super Music的兄弟們果斷地選擇幫助裕翔參加音樂大賽。而讓裕翔最終克服童年陰影、鼓起勇氣走上舞台的,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為這群兄弟們的支持。

在一週之內看完《富春山居圖》和《逆光飛翔》兩部電影,讓我對自己也有了一個重新的思考和認識。

看完《富春山居圖》的那晚,我和兩個朋友只是在吐槽此片之爛前無古人,本來也想去說點什麼,可是總覺得是懶得去說,直到後來看了網上的一篇吐槽文之後,才覺得說得都是貼心話。對於這種爛片,似乎就該抱著娛樂的心態對看,既然「導演」都沒有認真去拍電影,只是商人一樣地注重利益,那我們又何必認真地去評價呢?

但今天看完《逆光飛翔》,還是很有感觸的,於是就不禁把這兩部電影的觀影感受一起寫下來了。

前不久在部落格上寫《富》的短評,結果還被不知道哪來的水軍給爆粗了,著實無語。

「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觀點的權力。」


2013年6月14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