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盖茨比/大亨小传(港/台)

7.2 / 597,498人    143分鐘

導演: 巴茲魯曼
編劇: 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 巴茲魯曼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凱莉墨里根 喬爾埃哲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3-05-19 05:55:10

把big band swing唱成power ballad,有人喜聞有人不樂見


如果就把這片當成一部搭配「屌絲逆襲未遂」大俗套愛情劇的復古時裝展示會來看,那還是看得過的。
通過觀看本片,能對「屌絲」、「逆襲」、「高富帥」、「白富美」、「賤人就是矯情」等等「某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階段現像有一次全面地、深入地、形象地了解(但是我覺得中國觀眾沒有這種需要,我們完全可以看活的)。
除了blingbling還是bling得讓不拜金的姑娘小伙也心旌搖曳的「豪門の幸福生活」之外,前屌絲李樂多在成功施展「還我漂漂拳」之後再次為了金髮女神將俊臉長腿沉入水底,更是令得曾圍觀過大船的觀眾們唏(喜)噓(聞)不(樂)已(見)
如果游泳池那場戲使用席帝的My heart will go on作背景音樂那才適合不過呢。

如果有觀眾,比如我,非那麼想不開要把它當成The great Gatsby這部小說的電影改編來看……嘛,其實片名還是完美貼合原著風采的。為了避免在觀影時受折磨,千萬不要在看電影前去讀原作!

姐姐我就是血的教訓!(前半部的讀後在https://petitespot.wordpress.com/2013/05/15/%E5%9C%A8%E7%9C%8B%E7%89%87%E4%B9%8B%E5%89%8D%E9%9A%8F%E4%BE%BF%E8%AF%B4%E4%B8%8Bgatsby/,要是翻不過牆就算了)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是以吾輩擊進,奮逆水之舟,永被推入逝波而無休)這是小說的總結性發言。東方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
在一個金光燦燦欣欣向錢的時代里,幾個眷懷昔日不捨初衷的老靈魂,西方註腳的「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如何平衡豐富的物質與空虛的心靈?小說里有很多對位的符號。就像原文中Baker小姐說的「It takes two to make an accident.」
Tom住的「東蛋」和Gatsby與「我」住的「西蛋」,Daisy的珍珠項鍊和Myrtle的皮質狗鏈,Daisy問護士"it was a boy or a girl"和Myrtle問狗販子「「Is it a boy or a girl」,加油站前廣告牌上Doctor T. J. Eckleburg的眼睛和Gatsby葬禮上唯一的「別人」owl-eyed man。
隔海相對,一個時代vs一個時代,一個階級vs一個階級,一個妻子及情婦vs一個妻子及情婦,一雙眼睛vs一雙眼睛。總是在「平衡著什麼」的Baker和「半愛著她」的Carraway,既在局中亦在局外。

而到了電影裡,除了東西兩蛋俱在,其他的全都只得一半。
Myrtle的狗倒是出鏡了,狗鏈卻沒有出現,更加離譜的是代替這樣「情節道具」的居然是珍珠項鍊!Baker這個角色倒是有,她和Carraway的感情線被剪了,更加離譜的是她最後的恣態幾乎是「決絕棄去」!
且不說這些「離譜」的部份是否合乎情理,只從這些細節的處理上不難看出導演(也就是編劇)的趣味並不走敏感纖細文藝清新這個路線,而是追求「盛大熱鬧」與「戲劇衝突」。

於是Baker那句"take two to make an accident"的預示性關鍵台詞自然不說了;小說中那些故意在幾句話間斷後重複的台詞(比如Gatsby向Carraway兩次提到"trying to forget something very sad that had happened to me")自然不見了;Dan Cody在海上航行了五年後死在他的gold digger妻子手上這種「逝波」自然不提了;Carraway那幾乎與Gatsy所編撰的身世重合的「老錢」出身也自然不用了。

那兩個多鐘頭的時間卻要幹什麼呢?當然是let's party!一個有「名著」頭銜保護的「大場面集錦」多麼難得!越喧囂越美麗!The louder the better!
書中令Carraway厭倦不已恨不能脫身的Myrtle家的八婆聚會轉身就變成了讓他愛上NY的轟趴;書中特意說明」It wasn』t a bit funny「的Carraway家的下午茶變成了全片的笑點集合地;書中即使再覺難以忍受也只有表情不受控的佳公子Carraway搖身變成drama queen在各種不適宜的場合失控地大呼小叫,原作中表示「在他(Tom)家裡我實在說不出口」的紳士派Gatsby自也當仁不當把「一閃而逝的殺人表情」轉成「在愛人面前拔老拳砸向她老公的面門」的魯提轄cosplay。

等一下!這不就變成到處能見的三俗肥皂劇了嗎?沒關係,把原著的關鍵性的描述都用旁白唸出來不就行了!鏡頭語言呈現不出來的,台詞里安排不到位的,演員表現不能夠的,用旁白一說就什麼都有了不是嗎!觀眾都是智商不足70的理解戰五渣,能享受如此華美燦爛又簡單易懂的「配圖說書」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什麼「文本解讀」什麼subtlety,圖森破乃已無啊,騷年!魯赫曼大導演教給你說,買個名著的版權,弄一群大明星來,不管拖不拖時間都把場面做大,不管有沒有必要都搞成3D的,就能做出一部好電影了!

在旁白孜孜不倦的幫助下,本片的演員們基本上只要穿得漂漂亮亮地擺pose就可以了——至多就是在「攤牌」這種「抓馬高潮」部份臨時表演一下「神經病」。根本不存在什麼角色塑造啊人物連貫內心層次啊這些演員的基本修養問題。
饒是這麼簡單的要求,女主角居然也做不到!!!
Mulligan無疑是「極簡主義」的推崇者,從我頭一次在《華爾街》看到她至今,除了「面無表情」之外她臉上只出現過三種神態:歪著嘴笑,歪著嘴眼中噙淚,歪著嘴大喊大叫。(PS:鑒於本片中無數大特寫又是3D,友情建議有對稱強迫症的同學在入場前先吞食一點鎮靜劑)
另外在拍攝本片前她肯定向另一位花瓶界的翹楚暮光女討教學習過走路姿勢。Carraway去Tom家吃晚飯那場戲裡,看著這位正在飾演「大家閨秀」的妹子僵著肩膀腳動手不擺地走去花園,我就徹底放棄從Daisy這個角色上發現哪怕一絲半毫原著中「集天真浪漫與不負責任與一體充滿誘惑的女神」的影子了。
就算在花瓶界,這也是只配拿來插雞毛撣子的那一款。這也倒好,正所謂「沒有希望就無所謂失望」,以後再看她演戲可就省心了。

--------我是帶鹽的分割線---------

又被投訴看不懂。自己讀了一下,確實不體貼沒有讀過小說的同學。所以下面為這些同學帶鹽,理一下大概的人物關係和一些個人覺得很重要但電影裡沒有拍的細節。

良心建議還沒有看過電影的迴避。

1. Daisy, Carraway, Baker, Gatsby和Wilston夫婦都來自西部,所以這一群人其實來自「西部時代」(電影最後用旁白總結交待)。Daisy和Baker「順流」變成了「東部時代」的人,而Gatsby和Carraway固守「西蛋」,前者最後死在了那裡。Wilston本來是想把老婆Myrtle帶回西部,也雙雙悲劇。

2. Daisy跟Myrtle是被對照來寫的。Myrtle的狗相當於Daisy的女兒。Myrtle買狗的場景在書里有非常詳細的描寫。她問狗販子是"boy or girl",狗販說是boy而Tom一口咬定是bitch。小說里暴露Myrtle姦情並最終決定她命運的是一條皮質狗鏈。如果這些細節不出現的話,Myrtle說要買狗的那句台詞也就多餘。另外Tom是不會把珍珠項鍊這種象徵「高貴」的禮物送給Myrtle的

3. Gatsby曾經很風流,Daisy也有過很多男朋友。Baker第一次見到Gatsby時,他們坐在Daisy的白車裡,白色象徵「純潔」。Gatsby曾對Daisy許諾「照顧她」。他三軍後,Daisy迫於社會環境需要做一個抉擇。她重新結交了許多男人後才嫁給Tom。戴上Tom送的昂貴珍珠項鍊嫁給他的那天起,Daisy就再也回不去了。Daisy最令人傾倒的魅力是她的嗓音。Gatsby形容說是"full of money"(感受一下)

4. 尼克 Carraway來自一個「老錢」家庭,影片開頭那句話的完整版是」「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他的家族自稱是Buccleuch公爵的後代,但實際上是在尼克叔公這一代才發家致富的。尼克上的是耶魯,但只正經念過一年。這段身世跟Gatsby「宣稱」的非常像。因家教關係,Carraway是一個「不輕意直陳觀點」的人,他才不會大聲說出「我受不了你們」這樣的話。

5. Baker比Daisy小幾歲,非常「佩服」Daisy。書中描寫她說「好似用顴骨平衡著什麼東西」。Carraway認為Baker喜歡說謊並靠此技巧來維持很雀躍的肢體(浪漫)和很淡漠的神態(實際)之間的平衡。Baker就是正在「東部化」的Daisy。她跟Carraway的關係進展也跟Daisy和Gatsby同步。最後分手時她對Carraway說"I don』t give a damn about you now, but it was a new experience for me, and I felt a little dizzy for a while.」(「我現在對你的事已全無興趣,不過這對我倒是個新奇的體驗,有那麼一會兒我竟也有幾分心醉」)實際上是借她說出了Daisy對Gatsby的感覺。

6.因為以上這些人彼此之間錯綜的關係。所以小說裡的人與人之間都是「同謀」關係。Tom帶Carraway去見情婦Myrtle使之成為「同謀」,Gatsby委託Baker向Carraway提出「請Daissy來唱下午茶」的要求,使兩者成為自己的「同謀」。Gatsby想要靠給尼克介紹業務來深化他們的「同謀」卻被後者拒絕(所以影片中Garraway說這是"favor"不妥當,他對Gatsby始終持「保留意見」)各種「同謀」關係的變化推動情節發展。從酒店裡攤牌到Gatsby被槍殺這段高潮戲集中體現了所有這些「同謀」關係的變化。

7. 「It takes two to make an accident.」是Carraway吐槽Baker的駕駛技術太糟時後者的辯解。這句話既體現了Baker的carelessness和「不負責任」,對Myrtle車禍做了預告,也是對所有「同謀」關係造成的悲劇的註解。在兩人正式分手時,Baker對Carraway重複了這句話。因為Carraway只是half loved her,她又too wise,所以他們的關係才沒有演變成悲劇收場。

8. owl-eyed man就是Carraway和Baker在圖書館裡遇到的那個老頭。他在小說中的台詞是「這些(指Gatsby的書)都是真的」。意即無論他表面上看起來是怎麼樣的人,圍繞他有什麼樣的謠言,他的內心都是真誠的。事實上Carraway直到車禍後才認識這一點並「終於認同Gatsby」。Carraway打遍電話尋遍友人未果後,這個他一直不知道名字的老頭不請自來地參加了Gatsby的葬禮。

9. Tom一開始就知道Gatsby是暴發戶絕不可能是牛津人的原因是後者穿的衣服和開的車太鮮艷(「老錢」們多用深色)原話Tom是說「他穿粉色西裝」,Carraway看Gatsby的最後一眼也強調了「粉色西裝」。這些鮮色是Gatsby內心的「浪漫」與「激情」的外在表現。是以有扔衣服的那一段和Daisy哭著說「我從來沒見過這麼漂亮的襯衣」。

10. 小說里使用了夏、秋、冬三季來發現從「金光燦燦」到「大雪茫茫真乾淨」的人事變遷。但是「冬天」出現在Carraway對自己學生時代的回憶裡,地點是Wisconsin,此州名的意思是「我們居住的地方」。通過這段回憶,Carraway意識到「我是冬天的一部份」以及「這是一個關於西部/方的故事」,也即意味著「西部/方時代」的逝去。

大致上就是這樣。至於譯本我並不知道哪個比較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讀中文版的時候是遙遠的初中……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