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

特种部队全面反击/义勇群英毒蛇反击战(港)/特种部队正面对决(台)

5.7 / 187,670人    110分鐘 | 122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朱浩偉
編劇: 雷特瑞斯
演員: 查寧泰坦 布魯斯威利 巨石強森 雷派克 李炳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務虛筆記

2013-05-08 18:23:24

反戰的變形金剛與好戰的G.I.JOE


        電影其實沒什麼好說的,講故事性,無非是好萊塢動作電影的老套路,英雄被誣陷,深入絕地,查出陰謀,全面反擊,拯救世界。講藝術性,既沒有科幻電影的離奇世界觀,也沒有動作電影的精神主線。講技術性,3D已經不新穎,何況是3D轉制,音響效果槓槓的,總感覺充斥著MTV感。講連貫性,對續集而言,除了主演都換了一茬的續集,佛曰「不可說」,咱就不說了。

        這部電影沒看頭嗎?也不是,這部電影的看頭,一是懷舊。二是動作。三是畫面。不可否認,在好萊塢大片越來越缺少驚奇的同時,大片的畫面質量是越來越好,製作是越來越精美。《特種部隊》具備了商業電影的一切元素,大牌明星、火爆場面、精美畫面以及老美的價值觀。能不能賺錢,那是肯定能。能不能成為經典,那是肯定不能。所以咱不談電影,不能成為經典的電影,咱不談,咱要有點骨氣。

        既然承諾了看完要寫些東西,就必需要寫,人無信不立嘛。寫什麼,思量一番,還是從最初的感覺寫起吧,談一談「經典」的與「非經典」。

        要談經典的動畫改編電影,不能不說變形金剛三部曲。同樣是由玩具到動畫再到電影,G.I.JOE與變形金剛當年可謂一時瑜亮,是75後85前男同學的最美回憶。但是建立在汽車文化基礎上的變形金剛因為意識形態相較G.I.JOE更具普遍性,加上變形金剛玩具可玩性高於G.I.JOE兵人,所以變形金剛的影響力更大,在其後的30年里不斷強化,甚至達到了世界級的「現象」,就像哆啦A夢基本能夠代表日本一樣,擎天柱差不多也代表了美國的動畫形象。這樣就造就了變形金剛的一代經典。更誕生了變形金剛三部曲這樣的吸金電影大作。G.I.JOE看著眼紅,順勢懷舊風,也推出了真人電影。可惜,G.I.JOE當年的設定離現在太近了,很多當年非常科幻的東西,現在已經頻頻出現在各軍事強國的裝備實驗室裡甚至現役裝備中,當年的科幻動畫,只好變成了如今的動作電影。這樣的電影從內容上講就缺乏了驚奇感,沒辦法成為經典啊。更重要是因為,一群懷舊的人,造就了變形金剛電影,另一群想賺錢的人,拍出了G.I.JOE電影。這就是其中最大的差別。

        當然,我覺得G.I.JOE不能成為經典,與其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變形金剛動畫製作於1984年,這個時候冷戰正處於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轉向期,蘇聯正由盛轉衰,美國扭轉了戰略被動局面,但蘇聯依然處在戰略進攻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依然能夠制衡美國。在動畫中,變形金剛中塞伯坦星球汽車人、霸天虎全面戰爭對抗的結果就是毀滅。在現實中,任何冷戰雙方發生直接戰爭的結果也只有毀滅。動畫其實也可以算是現實中美國人對蘇美對抗時代背景的另類反映,在動畫的創作中,創造人員不自覺的表現出了這種時代背景,在潛意識中對蘇美對抗的恐懼,以及對軍事化政府的反感。所以,在變形金剛動畫中,反派的霸天虎,來源都是美軍現役軍隊武器裝備。像紅蜘蛛是F-15等等。而汽車人則來源於美國人的民用設施。特別是兩位領導者,擎天柱、威震天,據說擎天柱的臉型來源於消防隊員,威震天的臉型來源於羅馬士兵。創作者賦予擎天柱的性格也是責任、擔當和犧牲,威震天的性格則是強大、狡詐和威望。最終《變》大電影中擎天柱以犧牲打敗了威震天,則寓意著以犧牲換取了和平。和平,其實是變形金剛的主流。這也是變形金剛成為經典的基礎。

        G.I.JOE創作於1988年,時間上晚了4年,但美國人的心態上卻好像回到了40年前二戰勝利的那一刻。在戰略上,蘇聯儘管還在,但已經無法阻擋美國的步伐。在經濟上,美國開始引導資訊革命,廣場協議開始發揮威力,日本、歐洲的疲態已顯。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不可避免,美國開始謀劃世界警察的角色了。G.I.JOE在創作中,不可避免的帶上了這種思想烙印「一切都是美國主導,對付地球上一切邪惡力量」。時代也映入了G.I.JOE的創作思想,就是「以戰爭結束戰爭」,我們在G.I.JOE中見不到具有深刻魅力的人物。看到的只是新玩具般的新奇與激烈的戰鬥場面。G.I.JOE真人電影對此起到了強化和放大的作用。所以,美國迷戀G.I.JOE是有道理的,世界其他地方感覺一般般,也是如此。

        變形金剛和G.I.JOE,一個是以犧牲換取和平,一個是以戰爭結束戰爭,思想高下立判,不用多說,一個是經典,一個是非經典。或者說,一個是世界的經典,一個是美國的經典。如此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