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So Young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青春/

6.4 / 1,707人    131分鐘

導演: 趙薇
編劇: 李檣
演員: 趙又廷 韓庚 楊子珊 江疏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灰狼

2013-05-02 19:27:53

致你們陳詞濫調的青春



趙薇的《致青春》打的無非就是「全民回憶」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這種故意為之的緬懷,幾乎已經成為時下青春片的陳詞濫調。這類作品,幾乎都離不開宿舍、教室、舞台晚會,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從入學日到畢業典禮,以淺顯的事件羅列、拼湊起來而已。我們的大學時光見證過無數校園DV的誕生,那種類型,常常是我們那時候最不齒的,而《致青春》不過是將其放大化、精緻化了,骨子裡的東西還是一脈相承。

就像大學時代的DV作者容易「自我陶醉」,這部作品被當做嚴格意義的工業產品來對待的時候,它仍然沉浸在「自娛以娛人」的幻想。這種題材幾乎已經被固有思維綁架了,作為編劇的李檣很努力地想要突破固有的路線,把結尾引向幻滅的情結(大部份這類題材還是趨向於陽光),但他仍然有人物出色而結構相對較差的明顯缺點,《致青春》的毛病,仍然是出在劇本上,四個女生雖然在很短時間內被賦予各自明顯的性格,但仍然是缺乏深度的描寫,以致於她們的每場戲都拍得淺顯而粗重。

按羅伯特•麥基的說法,她們都缺少「人物弧光」,參考人物的前後境況,黎維娟的愛慕虛榮,鄭微的無理取鬧,以及阮莞女神外表下嚴重缺乏的自我意識,幾乎都一成不變。故事的悲觀傾向,讓她們每個人都做了自己,卻也是做了讓她們所鄙視的自己,倘若電影的批判性能直指社會域的背景,找尋到這種幻滅的根源的話,那麼《致青春》也許會拍成一部有敘事份量的電影,但編導的眼界,仍然停留在少女心事的層次,淪落到最無力的自我拆解,歸於自私自利的勉強結論。

所以我們最該問的是,這部電影為什麼要被拍出來,它的意義又是什麼?是青春成長的朦朧困惑,還是以日後的幻滅的心態懷緬當年的美好?固然我們當年都有些二逼精神,那些看起來很傻的舉動,恰恰是我們當年經歷過的的現實,但是僅僅把這些簡單的羅列出來,非但無法感同身受,更淪為蹩腳的笑料——電影的前一個半小時,其實是這種種俗套的綜合體,上課遲到裝肚子痛,食堂打飯的衝突,樓下的痴等,開學泡學妹的規則……它秉承過往的套路,向其中植入粗淺的笑料,胖子的失身,摸胸論大小等等,幾乎摧毀了電影本身的格調,既不直接,又不含蓄,便越發傾向於內地特色的粗俗猥褻。

既然辛夷塢的小說質量停留在三流的網路文學,那麼我們很難奢望這部電影達到厚重,就編導而言,他們很難稱得上自己喜歡這個題材,在這種趣味之上,號稱內地第一編劇的李檣也無力回天。關錦鵬嚴格意義上說也不是一個好的監製,《致青春》和他之前監製的《渺渺》一樣,最致命的就是不連貫的紊亂敘事,電影的視線不斷在幾個主人公身上游移,最後又勉強地回到鄭微的身上,連帶出現的夢幻般超現實場景,暴露了趙薇作為一個導演的不自信,在寫實和浪漫之間達不到自我平衡,或多或少是因為她對這段經歷的不了解,過早成為明星,長期脫離校園,所謂的情結,於她來說,更像是一場幻想。

正如電影把文藝青年的生活套在一群「土木工程」專業的人身上,他們說著詩情畫意的句子,其實和他們本身太過脫節。而電影的推動力,並不是依靠各種心理作用的昇華,而是依賴各種省力的巧合——擦槍走火的懷孕、出國留學的名額、突如其來的車禍,都讓本來就極度蒼白的故事更加脆弱。與之相應成趣的是電影裡廉價的價值觀,每一個人都無法讓人喜歡,每個人的選擇都無法讓人認同,除了那段胡攪蠻纏的愛情,他們沒有任何主動性,就和電影最後那條滔滔江河一樣,無論誰都是隨波逐流的一份子。

趙薇不可避免是把一切輕薄化的推手,她和所有拍過校園DV的人一樣,自己沉浸在自己營造出的虛渺的浪漫城堡里,任憑旁人一臉黑線。而說到底,校園青春片確實已經是最難拍出新意的類型了,它拍不好的原因大致是兩種,一種是自溺,一種是媚俗,《致青春》兩頭全佔,自然淪為俗不可耐的遊戲。事實上,除了電影稍稍可讚的美術,以及主題曲之外,這部電影的成色,也僅僅就是一個擁有大投資的學生作品而已。【搜狐專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