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毒戰--Du zhan

毒战/破冰/

7 / 8,186人    107分鐘

導演: 杜琪峰 韋家輝
編劇: 遊乃海
演員: 孫紅雷 古天樂 黄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間隼

2013-04-10 06:43:15

《毒戰》:屬於我們的精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故事

基督教的傳道人有套勸人信主的說辭:世上生了孩子的女人都是媽媽,但只有甘願為你犧牲的那個,才是你的媽媽。意思是,這世上受人敬拜的神千千萬萬,但只有耶穌甘願流自己的血來洗淨你的罪孽,所以他才是真神。看完《毒戰》,我也想說一句類似的話:「這世上的警匪片佳作燦若星河,可只有為我們而拍的作品,才能真正引起我們的共鳴。」

《毒戰》是杜琪峯正式進軍大陸市場的第一部電影,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曾經多次在大陸上映,例如《單身男女》、《高海拔之戀II》等愛情輕喜劇和《黑社會》(內地公映版名為《龍城歲月》)、《文雀》、《神探》等警匪片,但愛情喜劇本屬他的遊戲小品,被刪節的各種「自首版」警匪片更白白辜負了他的好手段,可以說都不能真正體現他的實力。

《毒戰》的情節是傳統的單線敘事,但緊湊複雜,高潮迭起。從一起偶然的製毒工廠爆炸開始,視角追隨古天樂扮演的毒販和孫紅雷扮演的警官,深入到製毒、運毒、販毒的龐大地下王國中,各路人馬紛紛登場。正當警方的大網快要收攏時,故事卻奇峰突起,慘烈的結局不禁讓人想起「銀河」當年的力作《非常突然》和《真心英雄》。

第一遍看《毒戰》,給人的感覺是故事相當「滿」,幾乎沒有給人物和情緒留下什麼空間,待了解故事之後再看一遍,感想卻會有很大不同。原因在於片中的細節鋪墊密密匝匝,第一遍很難出個頭緒。這些細節有的寥寥幾筆就把人物勾畫得活靈活現,有的卻是濃墨重彩,曲折備至,端看觀眾有沒有去體會了。

二,人物

古天樂在片中飾演的毒販蔡添明是個狠辣的角色,然而影片巧妙地將他的性格分成許多側面,一層一層地透露給觀眾。他在危急關頭救了警官,在手中有槍的時候放棄逃走,這些煙霧彈有效地迷惑了觀眾,在製毒工廠里燒錢一段,人情味達到了高潮。最妙的是,影片同時也明明白白給出了相反的解釋,吸毒被救一段,張警官根本就不領他的情,蔡添明後來怒打貨車司機,或許也有泄憤的成份在裡面,透出此人心中的一股戾氣。在他放下手槍之前,鏡頭給了手槍一個特寫,背景是明晃晃一片警燈,分明透出「不得已」三字。

小學校門口的一場槍戰戲,著重刻畫的是他的狠勁。警匪雙方都還有道德底線,至少撤退的時候都知道要救護受傷的女人。而他一動手就開車直奔孩子而去,首先撞翻了兩員女警,然後把受傷的警官小貝當作誘餌,獵殺企圖營救她的同袍。這種狠,看似出乎意料,回頭想想,其實都有鋪墊。

主要角色是如此,那些一筆帶過的小人物,同樣個個面目分明。大聾小聾不必說,粵江的兩位警員下車就解手,而前面過通行站的時候有一個鏡頭,小貝注意到他們車裡裝尿的礦泉水瓶,顯然二位是已經跟蹤了許久。

一條隱藏的感情線是小祥和小貝這一對,從開頭破獲人體藏毒案開始,小祥就一直在關心著小貝,而小貝心裡裝著的,似乎只有張警官。這種情感醞釀到極致的結果,是學校槍戰一場中,小祥奮不顧身撲了出去救小貝,迎接他的是蔡添明的一槍。鋪墊了許久的一絲暖色,結局也無非如此而已。

陰鬱是《毒戰》的主要基調,影片中空曠陰冷的北方大地沒有香江的燈紅酒綠,卻把「天地不仁」的主題烘托得淋漓盡致,從這一點而言,杜琪峯對自身風格的調整非常到位。

三,風格

杜導以往的電影都有著強烈的形式感,例如人物站位、戲劇化打光以及冷峻的角色外形等。這是他獨有的風格,卻同時也是一種窠臼。從《奪命金》開始,他努力在色彩和敘事方面擴展自己的影像空間,這種努力在這次的《毒戰》里更為明顯,影片幾乎沒有刻意的形式感,觀眾的注意力完全流暢的敘事所吸引。不得不說,這是杜琪峯邁出的意義重大的一步。

沒有形式感並不意味著《毒戰》缺少個性,事實上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杜琪峯擅用的各種技巧的集大成之作。例如張警官與毒販談判時,他精心佈置攝影頭先是被鮑魚碗、醋瓶擋住,好不容易挪到合適的位置,居然又被對手拿在手中把玩。這種重復和遞進的幽默感形成了一種詩一般的韻律,任何一位銀河的影迷都會因為聯想起他此前作品中的類似橋段而會心一笑。

又例如站位和打光,仔細看的話,其實他喜愛的藍色頂光和人物站位也還是存在,只不過被放在了鏡頭焦點之外,僅起到陪襯作用而已。

或許可以這樣說,《毒戰》代表著杜琪峯創作生涯中的一次昇華,以前被放在明處展示的形式感被隱藏了起來,有機地融入到故事進展和人物刻畫中。相對於個人風格濃烈的《放•逐》和《PTU》等作品,《毒戰》或許顯得不那麼張揚,然而卻代表著杜琪峯的一次重要嘗試。

四,尺度

《毒戰》號稱「尺度最大的國產警匪片」,從成片來看,確實突破了以往中國類似題材中的一些禁忌。例如悍匪殺死大批警察、警官吸毒(為了破案)的情節,還有運毒、製毒的場面。影片能通過審查,投資方海潤影業公司應該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有趣的是,據筆者了解,看過電影的觀眾普遍覺得「也沒什麼出格的」。這似乎說明,觀眾完全能夠接受這種程度的暴力和犯罪場面,並習以為常。這無疑要歸功於大量海外優秀警匪片的薰陶。相比起境外的黑幫片、警匪片而言,我們國家的警匪片創作始終很難走上類型片的正常軌道,其原因之一就在於苛刻的審查標準,種種縛手縛腳的規定不但妨礙了創作者如實反映法制領域的人物和生活,而且也違背了類型片的一些基本規律,使作品難以吸引觀眾。

《毒戰》就是杜琪峯帶著這些鐐銬起舞的產物。我們看到,作為香港導演,這次杜琪峯聰明地不做過多的價值判斷,只專心講好自己的故事。他一方面壓抑了香港警匪片中對犯罪的刻意渲染,另一方面也規避了主旋律電影中無節制的說教。

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鄂州製毒工廠外,津海警員借錢給剛剛結識的本地警員,監視面上,匪徒正在把百元大鈔當紙錢燒,而警員們手中清點的,卻只是幾張「大團結」。短短一個鏡頭,不但交待了雙方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而且點出了警察們的無私為公的精神。它沒有說教,卻更能打動人。

在東家的保駕護航和韋家輝、游乃海等編劇聖手的襄助下,《毒戰》順利上映了。儘管它還不乏生澀,帶著初次磨合的痕跡,但它畢竟是真正與我們有關的警匪片。中國觀眾無疑希望能夠在螢幕上看到更多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希望《毒戰》只是一個開始。

風間隼
2013年4月4日於北京

《海南日報》2013年4月8日
http://hnrb.hinews.cn/html/2013-04/08/content_33_1.htm

文章里寫不下的細節,索性再多說幾個:

1,開頭在高速公路邊追捕毒販,背後的廣告牌上寫著「純森林,以純待人。」——看你怎麼想了。

2,全片只唯一一個與敘事無關的鏡頭,是哪個?答案:鑿冰釣魚。——看你怎麼想了。

3,蔡添明在鄂州高速公路旁為什麼不逃?因為此時是1比10幾個條子。而最後他動手時的力量對比是:毒販這邊7+1,再加兩個廢柴道友司機,共4輛車。警方共5輛車,13名警員。

4,蔡有一晚上的時間和他的乾爹、拜把兄弟在一起,為什麼那時候不說?怕監聽?用筆寫也寫出來啦!丫那時候就存了要讓雙方同歸於盡的心哪!

5,蔡把校車開走,讓警匪雙方暴露在彼此的火力之下時,雙方各扛著一個女人,很對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