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毒戰--Du zhan

毒战/破冰/

7 / 8,186人    107分鐘

導演: 杜琪峰 韋家輝
編劇: 遊乃海
演員: 孫紅雷 古天樂 黄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子熊揉著眼睛

2013-04-04 03:04:20

印象問題


毒戰好不好看,夠不夠銀河,最大的分歧是印象問題。

《藍宇》剛出的時候,不少人覺得怪怪的,外來的關錦鵬在拍觀眾最熟悉的地方。看著最熟悉的北京,演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些人怎麼看怎麼彆扭。

距離產生美,但這是老杜這次選擇的方式,粗糲、直接。視覺氛圍上,我覺得本片更像《大事件》。

白天最明顯,相比以前老杜拍日景,《放逐》也是白天開場,白天戲也多,但寫意的風味在。《黑社會》雖然號稱「文學化」,但擺拍很多,節奏舒適。《大事件》《奪命金》用的都是白描手法,《毒戰》也是。取景在天津,一到白天,就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環境印象,但只能說是寫實,沒有什麼醜化。加上太熟悉,看哪哪難受。一看到老杜鏡頭裡的環境換成了大陸,內地觀眾頓時有廉價的感覺。


但是又有一些不同。

一是到晚上,一離開自然光,畫面立刻就鮮活起來,不光是銀河熟練操作室內景和逼仄空間。而是一到晚上,老杜也許就有「看到該看到的,看不到不該看到的」意識(見《柔道龍虎榜》花絮),真是本性難移。

所以這片香港人看起來可能比內地觀眾看起來要新鮮些,這是一定的。

二是動作節奏上,《毒戰》幾場動作戲,強調的是「亂」,這在近幾年的銀河戲還是少見的。《放逐》《真心英雄》的特色是全方位,場面再亂,各個角度一覽無餘。《黑社會》是舒適的擺拍,《槍火》是形式化的擺拍。《毒戰》的這種「亂」,基本上是為了劇情爆發服務。和《非常突然》那種冷酷擺拍下的無力感不同,鏡頭離得很近,在車裡、在人旁邊、主觀視角多、開槍了會震,鋪的是一種「身在其中」的危險性、代入感,更刺激。


劇情方面,反轉身份的梗在紀實公安文學裡是見過的,甚至在蘇聯間諜小說也有。說起來更應該是《毒戰》和《不可能的任務4》都取材於現實才對。(韋生總是中槍……)

孫紅雷吸毒這個場景,讓我想起在薩蘇的紀實文學裡有個京城的帥哥臥底「小哥」,在雲南跟毒販對HIGH,吸了N口差點沒掛掉。《京城十案》這本書有。

人物方面,很多人說老派東西太多,我反倒覺得很新,新在簡單的格局,減法做的好,有意識的改變也不少。

例如孫紅雷跟黃奕,戲做的就是倆人平常的默契,不在這上做文章。

再有古天樂喝茅台祭天那段,這人是真怕了死,驚惶一整天,才想起家裡人來,但是想起來了,就挺痛苦,當著大夥面也要宣洩一下。(也有人說這是演戲,捎帶博同情)

警匪兩方面都算的上惜墨如金,戲少了,人反而立體起來。孫紅雷的工作細節,對待同事的部份都很精。

再有幾個老港上來淘金的杯具命運,簡直就是在給所有港人敲警鐘吧。就是戲有點多。

當然,最勁的還是高潮和結尾,否則就不是銀河了。

這戲前面冒了不少險,拍了許多看起來無關緊要的細節,為的就是要寫販毒險、緝毒險,最後一個與眾不同的高潮,就比俗套紀實高出一大塊了。緝毒類的「紀實文學」,高潮一般就三種形態:臥底身份暴露,或同歸於盡或全身而退;警察做局成功,大圍捕中警匪主角決戰;匪自食其果(自殺尤其是吞毒而死)。但毒戰全不是。

《毒戰》前面做這麼多,到了高潮就服務一件事:「毒販最怕死,緝毒警最執著。」韋生也講,想拍出死刑環境下,犯罪心態的不同。所以儘管用的全是老梗,還夾帶了不少私貨給老港們長臉。但最後就一定要用最凌厲的手段幹這個。《門徒》那樣算是通透的,道友夠慘,臥底夠膽,土豪毒販家破人亡,每個層面的恐懼都覆蓋到了。但毒戰更犀利見血,到最後這場戲,把警匪身上其他的符號全扒光了,就講追逃、生死。老杜說,要守規矩,內地警匪必需要黑白分明,他就給拍成一套極致的東西。

如此一來,這樣的結局就是最適合的。人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就是終結,就值得被害怕。

「但是,死了又怎麼樣?」

正點,前面那麼多高端黑,其實都不如這結尾。人犯正法,是一直以來內地要求他給出的結尾形式。這次他沒有反規則,反而用這個符合規則,卻戛然而止的結尾來問問題。

「死刑能解決什麼問題?」
「死的未免太輕鬆了吧?」

估計《以和為貴》試拍死刑的時候,老杜就想問這個問題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