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

克莱默夫妇/克拉玛对克拉玛/克蓝玛对克蓝玛

7.8 / 154,833人    105分鐘

導演: 羅伯班頓
編劇: Avery Corman 羅伯班頓
演員: 達斯汀霍夫曼 梅莉史翠普 珍亞歷山大 Justin Henr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南橋

2013-03-25 15:36:23

婚姻的殘酷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大學的時候,外教曾經在視聽課上播放了《克萊默夫婦》這部據說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但我基本沒有看懂,至今對劇情也沒有印象。如今重拾起來,看得直掉眼淚。此一時彼一時也,23年前,我連愛情的滋味都沒有嘗過,遑論婚姻?我同樣搞不懂的還有一件事:上研究生的時候,常有已成家的大齡博士生和我們打牌時說你們單身真好。細問下去,他們就跟你說天涼好個秋這一手牌真臭。我那時候不幸還是個老處男,不明白單身有什麼好。

不過如電影《移城別戀》里有句台詞說的那樣:婚姻好殘酷(Marriage is brutal)! 這句話比婚後將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種空洞許諾實在得多。《戰爭與和平》裡的安德烈,為了逃避庸常的婚姻生活,跑去打仗了。人類歷史上征戰不息,明知跑去可能馬革裹屍還,甚至成為無人認領的無定河邊骨,可還一直有人去。對一個理想主義者來說,比當炮灰更可怕的,是由著生活的瑣碎,把生命消磨。

人和人的追求實在相差十萬八千里。若彼此接受不同,不試圖互相改變,日子勉強還能過,否則實在艱難。我都不知道剩女和光棍們有什麼好急。「磨合」有可能是一輩子也完不成的事。我昨天去一個教音樂的老教授家。他的夫人在家做一門婚紗生意,老教授很煩。我都不知道他們一起是怎麼配合的。出門的時候我看到了秘訣所在。他們家的車庫不是和房子連在一起,而是在一個單獨的地方,在院子對面。車庫邊上有個小房間。夫人的客戶來看婚紗,老先生就跑到車庫邊的房子裡做自己的事去了,雙方互不干擾。

包括婚姻在內,世界上的好多事情,如果沒有人的參與,那會簡單得多。人這種古怪的動物,使得割捨都可能藕斷絲連,很難一刀兩斷。《克萊默夫婦》拍攝前,導演找到達斯汀·霍夫曼,那片子幾乎是為他量身定做。不過霍夫曼那時候自己在傷筋動骨鬧離婚。和現實比較起來,他看了劇本都覺得太膚淺。很多女性沒有同理心,穿越不到對方的處境,只想到自己的不如意,想不到婚姻的挫敗對男性傷害也很大。霍夫曼自己那時正走在死蔭的幽谷,接拍此片未免對自己太殘忍。第一次和導演約見,他從賓館房間下來,到了大堂,是不想讓其到房間長談,準備匆匆打發。結果,出於心靈治癒的考慮,他接了下來。拍攝前他和導演住到一個賓館,一起打磨了劇本好久,然後才開始拍攝。這跟戒菸是一回事,把煙藏得一根都找不到也是戒菸。有的人把煙可以擺得到處都是這也是一種戒法。霍夫曼最終選擇去面對離婚話題的各種刺激,用拍攝離婚來應對現實中的離婚。

這部片子說的是婚姻失敗後孩子的撫養問題,幾乎涉及到離婚中子女安置問題的各個方面:棄子、親子、爭子與歸子。電影改編自小說《克萊默夫婦》,作者是愛佛利 Corman, 他的最著名作品即為這部《克萊默夫婦》,以及1987年出版的《50》。這兩部作品充滿才華,但是作者後來倒沒有更大的作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家裡職業和生活的優先順序沒有處理好,顧此失彼了。他的妻子是出版商茱蒂 Corman,是她把《哈利波特》經營到了美國。她去世的時候,是Scholastic 公司的副總裁。他們有兩個兒子,兩個事業上都很順的人在一起,又有孩子,總得一個作些犧牲。一個家庭里,如果夫妻雙方都只顧自己,不肯為了家庭妥協,倒霉的會是孩子,然後是全家。

七十年代原作者寫作《克萊默夫婦》一書的時候,女權運動的硝煙還沒有消散,女性走出去追求自己的話題還很新鮮。女主人公喬安娜也是高學歷女性,婚後在家相夫教子,感覺失去了自我。丈夫忙於工作,對她關注不夠,以致於她決心拋夫別子,離家出走。影片一開始是喬安娜(梅麗爾·司特里普飾)的特寫,她滿含深情地給孩子道別,因為她即將離開。僅從事實上去看,一個女子這麼狠心,連孩子都可以捨得拋棄,人們若去論斷,也無可厚非。可是下水三尺後,看到的又是不同風景。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希望大家先打消任何關於這個女子是混蛋之類偏見。喬安娜其實母性未殘,她愛孩子, 孩子放學的時候她常到對面的咖啡館裡,遠遠地隔著玻璃看。她意識到自己的心理不健全,屬於在沉默中內爆掉的那種類型。她已經深思熟慮過,繼續待在家裡不僅自己會瘋掉,也會連累孩子。她出走圖的也不是物質,走之前只帶走了自己婚前入伙的2000塊錢。她是想發現自己。

在感情上,大部份人可能還是更同情又當爹又當媽的丈夫。霍夫曼扮演的泰迪最終理解了妻子出走的原因,他更多是自責,也不讓孩子去怨恨媽媽。片中他告訴兒子,當有人跟你說了對不起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懷恨在心,讓對方長時間心裡不安。這位父親是個極其負責的真男人。這樣的品質,平時是藏匿著的,到了妻子出走的時候,全都給激發了出來。也可能舐犢之愛,讓他脫胎換骨。夫妻後來為了爭子,對薄公堂,雖然律師唇槍舌劍毫不留情,但是這些辯論也攪翻了各自的五味瓶。夫妻雙方是在離婚之後真正認識了對方,可是傷害太多,破鏡重圓已不復可能。

電影打破了人們對於夫妻、父母角色的很多成見。泰迪在法庭辯論上的一席發言,非常經典。他說他能夠理解家庭婦女出去尋找自己,他也可以接受。如果社會能夠破除這種成見,可是為什麼打不破母親就一定是更好「parent」的謬論?《克萊默夫婦》放映之後,泰迪的那一番追問,迫使整個社會重新反思父母親的角色,這甚至在婚姻法庭上,改變了不少法官的思路。離婚案中,尚且年幼的孩子常常被判給母親,父親只寄錢來撫養,只剩下義務,看望的次數也不多, 不能充分享受父子間的天倫之樂。影片中孩子果然被判給了母親,這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寫照。現在,孩子不一定都會判給母親了。片中男方律師一再提到的「持久性」(permanence,包括對一個關係能否持久經營) 、「穩定性」(constancy,包括職業的穩定)這些品質,比單純的性別差異更能影響法官的判決。法官更多在考慮在哪一方對孩子成長最好。這樣的變化,也有這部電影的功勞。一個母親也有可能朝秦暮楚,讓孩子失去安全感。一想到婚姻的失敗,人們往往會想到丈夫的原因,比如好吃懶吃喝嫖賭只顧工作不顧家庭。這些人的存在是事實,但也別忘了, 不負責的女性也比比皆是。她們把關係經營的挫敗,責任全推給男方,責怪男方缺少對自己的愛和關注,等等,形成了對丈夫過高的期望值,而對自己不作要求。女人也可能是關係失敗的主要原因。

婚姻里可以說沒有什麼壞人。夫妻兩個可能都是好母親,好父親,甚至可以說大家都是好人,可是雙方在一起合不來也是尋常事。硬性建立距離吧又苦了孩子,這就演繹出了無數悲歡離合。影片最後,贏了官司的母親,考慮到父親營造的家對孩子更有利,主動把孩子還給父親,這可以說是不團圓中的小團圓。 這個結果從藝術上說是不錯,可是現實地看,它又過於浪漫化了。大部份離婚和分手,過程非常醜陋,爭財產爭孩子,醜態百出,鬧得外人都看不下去,可是誰也無法插手,任何一個決定,都是傷筋動骨。離婚就好比截肢手術,手術做的再成功,胳膊沒了,或是腿沒了,這種缺憾是終身的,無可修復。能解決一些問題,比如終於不需要去理睬配偶的家庭了,但是又製造出很多新的問題,比如孩子的養育。這些新的問題,未必比舊的問題更容易解決,而且每一家都不一樣,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鑑。婚姻是一條不歸路,真的不到死不得完結。唯一的解脫,可能是變得什麼都不在乎。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無所謂。可是一旦成人開始無所謂,孩子就可能跟著學,最終玩世不恭,缺乏愛的能力。所以此事幾無萬全之策,無論哪種結果都是傷害。要是離婚的話,最好趕在有孩子之前。有孩子後處理得很好得也有,可畢竟鳳毛麟角。

明知離婚結果很亂,美國離婚率還是很高,甚至有一半的婚姻以失敗告終。 他們不大容易苟且、將就、湊合。牙齒壞了,中國的牙醫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拔,因為他們認為牙齒和胃口和身體的其它部份息息相關,另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棄。美國牙醫就很激進,可拔可不拔的時候傾向於讓你拔,免得壞的牙齒影響整個身體和生活質量。這種思維也體現在婚姻家庭上,對於質量低劣的婚姻,他們多半選擇終結,各自尋找新的人生。這時候孩子的安置成了中間最大的問題。

中國多年生存經濟下來,人們過於看重物質帶來的安全感,到如今,即便生存問題解決了,大部份人還是把物質看得高於一切,對別的方面很馬虎,一說到離婚,比如前不久李陽的離婚,我看了不少評論,評論中人們首先提到的是財產的分割。美國人離婚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呵護兒童心理的健康,這是離婚中比什麼都還要大的事。我覺得他們這麼做是對的。殘害了孩子的心靈,你爭得金山銀山又能怎樣?人活一輩子,連子女的快樂與安寧都可以不顧,活著跟行屍走肉又有什麼兩樣?離婚後的孩子,通常會自責,懷疑自己的錯誤或不足導致了父母婚姻的破裂。影片中霍夫曼扮演的父親十分負責,打消了孩子這方面的顧慮。泰迪的冤屈很大,但畢竟大人對付不幸的能力更強一些。讓小孩去應對與其心智不稱的問題,實在過於殘忍。泰迪堅決拒絕讓孩子上法庭回答問題。另外,離婚過程中,夫妻吵鬧、仇恨,孩子非常為難,一邊是父親,一邊是母親,你讓他們選誰站隊好?還有的人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當間諜,打探對方的舉動,或是讓孩子來當信使傳話,強迫孩子做這種事的人,實在不配做父母,甚至不配做人。挑撥孩子去仇恨對方,或者對方家庭,好贏得孩子的愛,這種做法不道德也不理智。孩子總有明白事理的一天,他們會鄙視父母的這種自私和小量。

做人父母,成為一個parent, 這是非常重大的責任。一個只顧自己,只指望別人來照顧自己,不打算照顧、關心他人的人,單身是更好的選擇。培育一個個合格的父母,這才是一個民族應該著重關注的事,它遠比孝順重要。與此同時,婚姻已經夠脆弱了,大家庭如果不能呵護小家庭,讓其和諧、健康發展,這也是長輩的不負責任。一代過去,一代又來,人類總是要往前走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