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浪青春--Spring Breakers

春假/狂野青春(港)/春假学生

5.3 / 148,853人    94分鐘

導演: 哈蒙尼克林
編劇: 哈蒙尼克林
演員: 詹姆斯法蘭科 莎琳娜高梅茲 艾希莉班森 凡妮莎哈金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空想特攝兔男郎

2013-03-25 14:58:17

誰的夢境


春假這個片子是一部很奇特的影片,他算是當下米國年輕人中的話題電影。這片子包含了各種被誇張了的米國青年文化的元素,想必對於熱衷於這一切的人來說一定是一部很「酷」的電影。與此同時,對於愛上豆瓣愛看文藝片的部份中國觀眾來說,這個電影既艷俗,劇情又無腦,無非一個加長版mv,簡直就和美國人的形像一樣蠢。

其實我一開始看到這個電影的劇情簡介,也對這個電影提不起任何興趣。作為80前半的人,我這代中國人畢竟還是在一個相對保守的環境中長大的,對於西方資產階級的紙醉金迷以及青年人的墮落生活,從本能上有一種反感情緒。正因為如此,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學校裡的老師會反覆推薦大家去看這個電影,更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樣一個俗不可耐的題材會入圍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單元。打個比方,《美國派》會去角逐藝術電影節大獎嗎?

不過疑問歸疑問,在某一門課的要求下,我還是看了這部電影。因為課程要求必須對其進行討論,所以我不得不放下文藝青年裝逼的心態,去試圖認真對待這部充斥著奶子和毒品的青年性愛犯罪冒險劇。

那麼這個電影到底是不是一部青春性愛犯罪冒險劇呢?毫無疑問是的。因為這個故事非常典型:不甘平凡的大學女生追求刺激的生活,一步步墮落,最後深陷犯罪,毒品和亂交的深淵不能自拔。這樣一個cliche的故事,任何一個對寫劇本感興趣的美國高中生都創作得出來。(但為什麼會這樣?要知道本片的導演可是實驗電影領域的明星級人物。)至於mv式的拍攝風格,不停地慢鏡頭回放和閃回,滿眼白花花晃動的咪咪,瘋狂的性交和性冒險,濫用毒品等等,則充斥於全片的每一分鐘,就算是熱衷於這類影片的人大概也會覺得這些青年文化的元素在這部電影中的使用得太「過」了。

慢著,太「過」了?——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強烈的貫穿於整部影片的違和感,導致這部電影似乎和其他的青春性愛犯罪冒險劇不太一樣。所有的這一切誇張放縱的情節,似乎都是基於米國人對於「春假」的約定俗成的臆想,而非出於對此現象的就事論事討論。這就好比米國在中國的社會政治生活中必須承擔起一個「帝國主義」的形像一樣,無論真實的米國是怎麼樣的,必須先接受其為「帝國主義」的這一個前提,我們才願意深入討論關於米國的其他的問題。同樣這個「春假」的「傳說」在米國青年文化中也承擔了這樣一個角色——也就是說,最典型的米國式春假必定是這樣過的,但是其實大家誰都沒有親身體驗過——而重要的是,某個朋友的朋友「確實」這樣渡過了一個放縱的春假。所以這個傳說永遠是成立的。

當然不光是這部電影對這些青年文化的元素進行了誇張處理,所有的青春性愛喜劇都這樣。那麼到底這種與眾不同的違和感是發自何處呢?重點在於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甚至都沒有試圖讓觀眾們相信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的意圖。反之如果導演想要說服觀眾,那麼就必須安排一些讓普通人充滿代入感的角色——通常在青年冒險影片中這種角色會是各種荒唐的屌絲或者一事無成的盧瑟,他們是我們絕大部份人的化身。但是這片子並不是這樣的。四位女主角除了有交代那位名為faith的女孩的宗教信仰之外,其他所有人的背景都是一片空白,而且甚至終其全片,也無法找到任何可以將觀者與角色聯繫起來的心理或者肖像式描寫。這若非導演連最簡單的敘事基本功都沒有,就一定是他的主動策略:導演刻意要將觀眾排除在故事外面,他連說服你去代入的興趣都沒有。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整部影片瞬間豁然開朗成為了另外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那些將人拽出故事之外的閃回,慢鏡還有乳房,突然間從莫名其妙的業餘等級的失誤變成了一種特定的手法。導演就是要你齣戲。事實上,就算你試圖待在敘事的劇情主線上也得不到任何回報。難道看完了那個假到莫名其妙的槍戰結尾你就可以滿足地宣稱自己看懂了整個故事並且有爽到?顯然不是這樣的。其實有很多線索都可以看出導演破壞這個故事的努力,反反覆覆重複的畫外音,錯亂的時空關係,無必要的肉體和性愛特寫,莫名其妙的台詞和額外的與主線無關的劇情,這些都不是粗糙的炫技,而是對整個電影敘事節奏的蓄意破壞,讓人無法嚴肅對待這個故事。以致於整個故事本身令人髮指的腦殘程度和嘻哈mv的拍攝風格,也不外乎是為此目的服務。

那麼,如果導演在這裡並不是要認真的講一個故事,他到底是要做什麼?很難有人可以代替導演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就我而言,這樣一個荒誕經不起推敲的故事更近似於一種臆想,一種潛意識行為,一種夢境。這種夢境的屬性在貫穿全片的性愛派對的閃回和無意義的旁白當中不停地得到渲染。在最後超現實的槍戰中達到高潮。但是很難簡單地判斷這個夢到底是美夢,春夢或者是噩夢,抑或三者都是。重要的是這個夢是一個無法醒來的陷阱。男主角alien喃喃自語般的旁白一次一次地重複著「永遠的春假」這個暗示,這是自我催眠,這是像徵。就好像twilight zone里一個接一個的靈異故事,就好像永遠無法度過的土撥鼠日,就好像西緒弗斯的巨石,你唯有繼續,但永遠無法從中抽身。

於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這是誰的夢?這是美少女們的春夢嗎?是,當她們帶著粉紅色獨角獸的面罩起舞的時候,這毫無疑為是她們的夢。這個夢是不是也屬於alien?他在家裡向女孩們展示他所擁有的衣服,床,香水和槍枝時,這個夢當然也屬於他。那麼是否這個夢也屬於每一個渴望用春假解脫自我的米國大學生?必須承認,反覆出現的性愛派對無疑是每一個荷爾蒙過盛的男女的終極YY。但是這個夢似乎比以上這些所包含的更多。會不會這個夢就是那個所謂的美國夢?那個充滿了冒險,成功,財富,也充滿了槍枝,毒品,濫交的美國夢?那個美國夢裡不是要求年輕人與眾不同麼忠於自我嗎?美國夢到底又是什麼?他是美夢還是噩夢?人們是不是也無法從這個夢裡醒來?

在這一點上,我想引入另一部影片作為參照。攝影大師william egglestone曾經在70年代的時候花了幾年時間拍攝過一部紀錄自己周圍人生活的紀錄片,全片直到2005年才最終剪輯完成並公映。名為「stranded in canton」。在這個幾近於家庭錄像的影片中,從頭到尾瀰漫著一股醉酒的氣息。各懷理想的人被困在這個孟斐斯附近名叫canton的小鎮上,無所事事,整夜地酗酒,放縱,吼叫,行無意義的事,說無意義的話,漫無目的地對天花板射擊。全片儼然就是一個無法覺醒的噩夢,人們知道自己被地理所困,卻不知其實為精神圍城。影片最後的字幕裡敘述片中人的現狀,絕大部份人都就這樣去世了,一生都沒有逃離這座精神的囚城。這樣的一部影片是我所見過的對美國核心文化和夢想的最嚴酷的批評之一。當我這次看完這部《春假》之後,我突然便意識到,這兩部電影中的夢境其實是同一個夢境。就算相隔了幾十年,相同的夢境還是將同樣地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的人囚禁著。有趣的是,就在今天,我正好看一個本片導演的採訪,他承認這部"stranded in canton"是他另一部實驗電影的主要參考。所以我本能地將《春假》與之聯繫起來,大概也不是巧合吧。

最後順便回應一下開始時說到中國觀眾對於這部影片的隔閡,其實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西方的一切生活方式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奇觀,所以我們在觀看此片的時候,往往會被其奇觀的表徵所圍困,將其簡單地歸類進單純的青春性愛冒險電影。但是一旦我們真的有機會全面理解西方的生活方式,所有的「傳奇」和奇觀都會常態化,我進而才能擁有進入另一個層面思考的鑰匙,而隱藏在其背後的線索和不和諧音才會顯露出來。最後我們也許會發現他們所面對的困境,也會是我們將要面對的。抑或,我們已經置身其中卻不自覺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