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藥命關係--Side Effects

副作用/谜离药谎(港)/药命关系(台)

7.1 / 197,214人    106分鐘

導演: 史蒂芬索德柏
編劇: 史考特柏恩斯
演員: 查寧泰坦 魯妮瑪拉 裘德洛 凱薩琳麗塔瓊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穿牖而來

2013-03-17 11:13:05

看完《Side Effect》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為畢設忙了一個通宵,打盹兒到晚上和寶貝吃晚飯,隨緣去電影院撞部電影看。
《side effect》,記得是《龍紋身女孩》的導演還是編劇指導的,幾個月前看過它的宣傳片,懸疑推理,且與化學醫藥相關,的確是我的菜。
用簡短的話來概括電影故事的大概,就是兩個女同性戀的陰謀與一個倒霉被捲入的男人的逆襲。
當然,故事不會這麼簡單潦草。如果將整部電影視為一個內涵豐富的樣品,那我現在正在嘗試的就是將樣品中不同的有效成份分離提純,一一甄別,以備他用。

Side Effect(副作用),本來是指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對身體造成的無差別傷害性影響。

人性面:
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這是「人生之於選擇」的命題。「The past behavior is a determinant of the future behavior.」 過去的記憶與經歷給了人對未來選擇的自由。

故事起點的兩個女人,一個是因愛人劈腿而內心受傷的精神科醫生(具體的title我不是很確定),另一個是生逢劇變而絕望無助的銀行家妻子——這裡我沒有用平面設計師的職業身份來解讀她。

精神科醫生,通醫理藥理,精於解讀人心變化、思維密碼的技術。電影中,她是個事業型的女強人,精幹穩重、果敢狡黠,像一隻老練的妖狐。作為一個被愛人拋棄、遭到背叛的女人,精神科醫生所累積的知識與技術賦予她把握自己命運的力量。她憎恨男人,愛上女人,運用智慧去追求金錢、地位。她要在這種深徹的異化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以此來對抗過去痛苦的回憶,撫慰那個受了傷的自己。
銀行家妻子,間接掌握了各種金融衍生品的技術,享受了一般人未曾企及的榮華。命運是開不起玩笑的,盛極而衰,雲泥之變,愛人與富貴彈指雲煙,從擁有到失去,她陷入了悲傷。經歷了悲傷的五個階段後,她接受了的現實是走了樣的現實:有人或事害了她,毀了她,她要返還,要報復。相對於抽象的命運、時勢、因果、造化,果然將一切歸罪於某一個人更容易得到心安,這個人就是她的愛人——馬丁。這估計也與她年少時父親冷落帶來的經歷分不開。
瞧,兩個同時視男人為眼中釘的女人走到了一起,以互利共生的關係互相利用,互相安慰,多麼自然的結合!而這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結盟。也許真的是「漂亮的女人都是天生的演員」,精神科醫生的專業知識,加上美人胚子女影帝的演技,似乎詭計與陰謀的出現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接下來,go through all of the procedure,如果一切順利,詭計得逞,那就是各得其所、死而無憾了。但畢竟是因為背叛與自利才走到一起,骨子裡的猜忌克服不掉的,一旦發現在一起不再是互利,而是伴隨著出賣與傷害,那麼倒戈叛變就將成為必然。
結尾,兩個壞心眼的女人都得到了制裁,可憐但也理所當然,這也算是對於廣大內心光明的觀眾的一個交待。

故事中的男醫生是個倒霉孩子,誤打誤撞成為了陰謀裡的犧牲品。起初的他,為了追求對病人人性的關懷而來到美國,對罪犯展現的溫柔與人性既體現了他專業醫師的素養,也塑造了他溫柔熱忱的一面,我估計如果沒有後來因緣際會墜入陷阱的事,他一定是個性善主義者。
接下來,故事的處理很明確,既然落入陷阱,那就只看你被玩得有多慘:妻離子散,朋友背離,媒體輿論的圍堵,事業由盛轉衰,以及他自己內心對於善惡的掙扎。
說句插科打諢的話,當他在yahoo上search到了那篇關於夢遊副作用的paper時,我暗笑他會不會因為自己沒有提前看paper就開藥而感到憂桑呢~
當發現一切是個陰謀,自己是被坑得一無所有的時候,男醫生也在經歷悲傷。在一番痛苦掙扎後,他接受了現實,並選擇了大步向前,展開反擊,贏回自己失去的一切!——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達成目的後,工作復歸正軌,妻兒再入懷抱,他既完成了自己的復仇,同時履行了醫師的職責,在事實正義的層面上,更達到了懲治罪惡的目的,一石多鳥,公私兩全,只不過,他對於這個世界,還能如往昔一樣,充滿善良與熱忱地對待嗎?

技術面:
Kevin Kelly的《what technology wants》是我最近一階段很喜歡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將其讀完。裡面關於技術、資訊、生命等命題的看法對我幾乎在所有領域的思考都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回歸到這部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講,整部電影側面描繪了我們所處的這樣一個技術時空的部份縮影。

從技術工具論的功利角度來看,我們人類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運用技術的力量,實現自己的願望。君子善假於物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而令人類更強大,更有力量。而從語言產生之始,人類便開始通過想法、念頭的交流,累積經驗,創造新的技術。因此,「技術大爆炸」、「技術宅拯救世界」的現象取代了原本基因突變為動力推動物種發展演進的節奏。
技術的發展遵循由具體到抽象,從蘋果電腦或寶馬汽車,到生物醫藥、心裡金融、程序管理、藥物審核體系等等等等,技術在不斷進行著越發深徹的進化。同時,技術所具有的「舉一反三」與「觸類旁通」的特性也在電影中得到體現,無論是兩個女人通過金融衍生品與生物藥理學結合編織的詭計,還是男醫生藉助司法體系的程序權威與自己才智知識組合之後生成破敵妙計,技術的跨領域應用、組合為整個世界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回顧電影的開頭是監獄的探視,由於缺少X-光機,一個女孩子不得不將包好的禮物拆開接受檢查。這一鏡頭所體現的精神貫穿電影始終,即技術的系統制度化。當單一技術的豐富與繁榮進入一個系統制度的體系框架,一切運作都必須有序得當,不容例外,倫理價值上這種有序被上升為程序正義,而從技術角度看,這是技術高度發達後的具體體現,就如同細胞到器官,最後形成生命,一切自要根據時空的推移,遵循相應的規則定律。電影裡看到了FDA藥物審核、司法體系的一罪不兩訴、確定責任追究時的因果關聯圖(類似quality management的課)等等都不外如是。這一理念的推動下,人被異化為各樣的身份職能,作為律師、醫生、合夥人、警衛、停車場看門大叔等等。
插句題外話,人在社會系統件中以不同身份職能進行異化,成為具體部件時,也或多或少,以異化了的姿態展現自己人性的光輝,男醫生幫助病人時盡責的善良,警衛扶住偽神經病跳火車時的擔憂,律師爭取1%神經失常的無罪辯護時的關心在意,公司女老闆體諒銀行家妻子抑鬱而給假等等,這些東西,彌足珍貴。

電影取名為副作用,這是個有趣的設定。使用一種技術獲取利益時,可能也伴隨著極大的風險。回顧電影中的設定,「金融衍生品 + 生物藥理學 = 賺錢 + 殺人 + 脫罪」,細緻的技巧卻將社會、經濟、司法、醫藥,各大技術系統件被挨個敲打了一遍,就好像寄生蟲從宿主身上攫取營養一般。但寄生蟲也有被宿主弄死的危險,只不過死法不一定是被拍死的。於是,殺人犯的銀行家妻子雖然沒有得到法律的制裁,卻被困在精神病院裡生不如死;幕後主謀女醫師那瞞天過海造勢撈錢的陰謀,卻被污點證人的錄音暴露了。

藥品的極致追求就是避免副作用。技術的複雜與無窮變化,讓我們更加接近這一目標,或更加遙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