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碎歲

2013-03-16 06:02:24

雲圖:永不止息的覺醒與祭獻


雲圖:永不止息的覺醒與祭獻

文/碎歲


一塊慧星形狀的胎記,印在六個人身上,從公元1849到末日後倖存入類遷居外星的2321,他們在不同時代各自演繹了或美麗懾人或驚心動魄的精彩故事,而故事的關鍵詞,無不與愛情、自由、抗爭、救贖相關。無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席捲著進入,他們在人生或歷史的風口浪尖,成功地實現並超越了自我,讓生命獲得了最美的綻放,儘管,有時這種綻放不無殘酷——下一步就是犧牲。然而這就是雲圖,從太空的角度回望地球,所能看到的最美景像。
電影《雲圖》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大衛•米切爾的同名小說,作為1969年出生的作家,他顯示出了對歷史與人性的驚人洞察,也以其對小說的結構再造能力與練達通脫、靈活細膩的筆觸,迅速成為世界文壇所矚目的傑出作家。在原著中,六位主人公——公證人亞當•尤因、青年音樂家羅伯特•弗羅比舍、記者路易莎•雷、出版商蒂莫西•卡文迪什、複製人星美-451、牧羊土著扎克里以巧妙的線索依次疊套,陸續登場,卻又分別在關鍵處不得不中斷對上位人物的回溯,最後,又在最末一個故事的終場時,徐徐鋪展開了前五個故事的續章,全篇小說呈現出1-2-3-4-5-6-5-4-3-2-1式的對稱結構,彷彿鵬鳥的巨大翅羽,而其精神脈絡又一以貫之,如其灼灼雙目,讀之令人盪氣迴腸,在給出閱讀挑戰力的同時,也為其如何改編為電影設置了難度。好在,電影《雲圖》的最後成片令人驚喜,在170分鐘的時間裡,6個故事推演清晰,此起彼伏,相互交織,繁而不亂,確乎織成了一雲蒸霞蔚的壯闊景圖。
第一個故事是「文明」與「原始」的對抗。不無諷刺的是,文明總是成為罪惡的外衣與藉口,而他們所侵略奴役的原始,即有著未曾污染的單純善良。因為黑奴奧拓華在亞當•尤因的眼神中看到善意——痛苦很強大,但朋友的眼睛更強大——於是便希望他幫自己逃離,身患椰腦蟲病的亞當•尤因出手相救,未曾想到,他這一舉動也救了自己。
第二個故事則展示了青年作曲家羅伯特•弗羅比舍對愛情與才華的決絕,因為他太愛自己的音樂理想和同性戀人,於是,他選擇了反抗音樂大師霸佔其音樂作品的企圖,在完成樂曲後結束自己短暫而燦爛的一生。這是一個天才的故事,他的音樂和愛情都美得令人窒息,自我敲詐而後自我毀滅,他走上了完美主義者的非常道路。
第三和第四個故事則是當代社會的黑幕之角,前者揭示了真相與利益不能共存的瞞天過海,後者講述了兄弟手足間的冷漠與殘害。在足夠的鋪墊之後,故事在第五個達到了高潮。未來社會中,複製人星美-451被推到了更殘酷的真相面前,她們所嚮往的歸宿樂園,原來就是被射殺後的分解再造,而她們每天的食物「速撲」,不過是與身體相同的血肉。這個被賦予了思考與情感能力的複製女孩,在張海柱的感召之下,決定以真相與犧牲教育人民。於是,在第六個故事中,她成為了愛與自由的象徵,成為了未亡部落的偶像。
《雲圖》的六個故事中,對人性的挖掘是深入而一致的,而為其作背景支撐的,則是作者的歷史觀:人類歷史從來不是地域鬥爭史、種族鬥爭史、階級或貧富鬥爭史,而是善惡鬥爭史。而歷史的轉向,就取決於人類自己的選擇與行動,無論哪一種力量,都不會輕易退場,只有通過能動性的揮發,讓自我不斷跨越極限,才能在成就轉折的同時成就自己:昨天,我相信我不可能做的事;今天,我卻做了。而在做的時候,你才會真實地感到那種境界: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從子宮到墳墓,我們與其他人緊緊相連,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
這便是《雲圖》,關於犧牲與重生,關於生活、生命方式的擴寫與革新。在這個「弱者是肉,強者必食」且不斷向下沉淪的社會,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喊出誓言:絕不會向暴力侵害屈服。這種暴力,既包括赤裸裸的殺害,也包括每個人心底的貪婪、虛榮與怯懦,既包括對異域種族的奴役,也包括一切不人道非正義的腐朽思想。作者讓身印慧星的使者們衝在前面,其意就在於感召,這種奔騰不息的力量重心落在星美-451身上,讓她散發出了無與倫比的美麗光輝。
因因果果,往復輪迴。如果你願意,慧星就會在你身上顯形。即使微弱滴水,與浩瀚也從未分離。正如亞當•尤因如說:如果沒有眾多的水滴,哪會有海洋呢?在這個海洋中,「死者從未真正死去」,而每個人都可以體會「從未這麼好過」的感覺。
嗯。有人已經信了,有人一直相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