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路浩劫--The Road

末日危途/末路浩劫(台)/路

7.2 / 254,730人    111分鐘

導演: 約翰希爾寇特
編劇: 戈馬克麥卡錫 喬潘霍
演員: 勞勃杜瓦 莎莉賽隆 維果莫天森 蓋皮爾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眼狗

2013-03-11 06:17:23

在絕望中前行


      我們被拋入這個世界,判了自由的刑,永無赦免。——薩特
    
    電影《末日危途》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在極端的情境下,道德將何以自存如何自存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對堅守底線的父子如何在獸性的世界中維持尊嚴掙扎求生的故事。
    劉瑜的影評說得好「《The Road》本質上不是災難片或親情片,它是一個哲學拷問,直指人類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虛空。因此,它講的不是什麼後災難時代的故事,而是現在,此時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時此刻匱乏不那麼極端,作惡也不像食人那麼極端,但是把電影裡的極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本身。它追問每一個人:如何生命的虛空裡打撈「善」的意義? 」當置身一個絕望的世界中,當生命被死亡的陰影籠罩之時,行善和德性還有何種意義?導演通過電影中的父子來講述:不,這有意義,即使在一個毫無希望的世界裡一路南行掙扎求生最終走向宿命,也比草率的放棄生命或者變成吃人野獸般生存來的更有尊嚴,更值得尊敬。
    人何以比動物植物更高貴?不在人們會使用精巧的工具會語言交談,在於人類在不同的情境下有著自由意志。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寫道,只有行使了自由意志的人才談得到道德與否。不能說一朵玫瑰一隻老鼠沒有道德,因為它們遵從的是自然界的必然律,而人即使在危機的情況下,也可以行使自由意志。它讓阿克琉斯明知特洛伊的征途必死,也踏上榮譽之路;它讓《悲慘世界》中的安卓拉明知起義的失敗,也在街壘戰中玉碎;它讓電影中的父子謹守著「心中的火焰」雖然處境慘澹,也努力做一個好人。唯有真正的貴族,才會在危難之際還有享受一罐可樂,欣賞一隻甲蟲之美的能力,唯有真正的貴族,才能在斷壁殘垣的廢墟上還能堅守行善的信念,兩父子雖然衣衫襤褸,處境困頓,但他們在絕境中迸發的人性光輝,當得起貴族二字。所以薩特會說,人發明了自己的生活,他被拋入這個世界,被判了自由的刑罰,永無赦免。
    在外在的壓力之下何以成為自由呢?在領導在上級在國家或者在類似電影中的處境中,人何以自由呢?的確,我們絕大多數人無力擺脫巨大情境下給我們的壓力,就像電影中的父子也無力抵抗末日世界給他們的困境,但人的尊貴正在於不同情境之下人的倫理應變中沒有絕對的否定和肯定,所以我們能在墮落中看見善的種子,能在輝煌中看見惡的陰影。在絕境下,人們能做的很少,為了生存有人選擇吃人,有人選擇搶劫,而父子選擇了守護心中的火焰,為生存不作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兒子的確是一個天使,在他身上父親獲得了一種行善的力量和底線,獲得了一種抵抗黑暗的勇氣,獲得了一種絕境下的心靈救贖。
    在《聞香識女人》的電影裡,斯萊德上校在學校的辯護中說:「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從來都知道哪條路對,毫無例外,但我從不走,為什麼,因為這太他媽難了。」人總會遇到這樣的選擇:一條對的路和一條容易的路。的確,把電影的極端情境去掉,電影講述的就是現實生活的困境,面對誘惑時如何選擇,在這樣操蛋的世界如何找到善和德性的意義?人們當然可以迴避這樣的追問,就像鴕鳥遇到危險把頭埋進沙子,但被判「自由刑」的人們,放棄選擇不過是自我選擇了不做選擇,把倫理的選擇交給了權威、習俗或人云也雲。而類似電影中父子這種守護底線尊嚴的做法,在這個比拚誰更無下限的世界裡,往往是一種競爭劣勢,但人的尊貴和價值就在於即使再大的利益誘惑,人類也有說不的可能,在這反熵的舉動中,閃耀著最為奪目的人性光輝。就像在電影中身處獸性世界的父子,願意與老人分享為數不多的罐頭,願意為剝奪了迫不得已偷竊的黑人的衣物而懺悔,願意堅守心中不作惡的火焰直至餓死。這是一個教訓,說的是將自我保全凌駕於道德義務之上,無論如何不是註定的,它歸根結底只是一個選擇,一個選擇。
    《霍比特人》中甘道夫對精靈女王說,能打敗黑暗的不是強大的魔法,是生活中的小事和微小的愛。阿倫特在她的書中也寫過類似的話,抵抗極權主義強力的最後一道屏障是心中對愛和善良的堅守。一個人心中的火焰或許微弱,但它也照亮了一點黑暗,而把這樣的光線匯聚起來,未必就不會有一片光明。如何「守護心中的火焰」,並沒有一條普適的底線規則,只有在何種環境下如何實現對人的尊嚴和世界的尊重具體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在黑暗中沒有指引,唯有依心中的善念而行。照顧你的身體當然非常重要,但照顧你的靈魂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