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13

2013-03-08 17:00:52

轉的背景簡介


該片原始劇情是:為了收回美國欠下中國的債務,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入美國西海岸,而美國軍民奮起反抗。
改版劇情:朝鮮人民軍為了打倒仇敵美國,對美國西海岸發動入侵,美國軍民奮起反抗。
爭議
2010年4月,全球華人藝術家聯盟、紐約江西協進會、亞洲育才協會等美國華裔協會在聯合國大廈、紐約時報廣場和紐約市市政廳抗議,隨後建立了網站宣傳,反對種族歧視和排華思想。
該片原鏡頭中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佔領的美國地區巡邏、美國青少年高呼「殺死中國人!」等。
紐約州華裔眾議員孟昭文、全球華人藝術家聯盟會長姚繼成、紐約江西協進社塗靈靈,浙江總會,世界中華名醫聯合會等向美國聯邦法院控告麥克梅公司,要求禁止拍攝和上映。
2011年6月29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就該片答問說:「我們認為,他這種行為純粹是無中生有,譁眾取寵,是荒唐的,也是滑稽的。」
本片在拍攝時的劇本講述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侵美國的虛構劇情。本片原計劃與2010年11月14日上映,但是由於麥克梅公司的經濟原因,發行時間被推遲到2012年11月21日。
發行方聲稱由於顧慮到本片在中國市場發行的難度,因此在後期製作中臨時決定將中國入侵美國的劇情修改為朝鮮入侵美國,在美國媒體中引發了爭議。修改的主要內容為重新製作了片頭部份的虛構歷史背景描寫,並使用數位技術將片中出現的多處中國符號修改為朝鮮符號。
實際上由於中國電影市場對國外電影引進實行嚴格的准入審查,本片的題材即使經過修改也沒有在中國市場發行的可能性,製作方的這一修改更多是為避免刺激中國ZF及其電影審查部門,影響其旗下其他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發行。
由於製片方麥克梅公司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侵美國改成朝鮮人民軍入侵美國,導致美國媒體同批,認為此舉討好中國。美國媒體對好萊塢討好中國刊文表達不滿。
為了消除該片中的中國軍事元素,麥克梅公司花費了100萬美元,剷除片中的中國國旗、軍旗等。因為其本來的內容,拍攝時很難找到華裔演員,所以片中的中國軍人大多由韓裔美國人扮演。情節改變後他們扮演的角色都成了朝鮮軍人。
社會輿論
《紐約時報》認為該片對中國「政治歸化」。
《華盛頓時報》認為該片為票房「提前向中國投降」,並且分析了中國和朝鮮的各方面實力,指出朝鮮人口2400萬,飛彈空中解體,首都平壤還經常停電,除了可以投放兵力到韓國,其他地方都不行。
《獨立報》:「這就像被邀請參加一個派對,但整夜你都在侮辱主人。這不可能好看。」
《大西洋月刊》:「中國沒理由攻擊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即便中國想攻擊,其軍力也不夠強。即便軍力夠強,一些分析家說,中國內部問題太多,無暇攻擊美國。」
《金融時報》:「好萊塢的董事們不斷向中國鞠躬,中國已成為好萊塢電影無形的審查官。」
《法蘭克福匯報》:「中國人越來越自信,好萊塢電影也要中國化。」
《新聞報》:「中國的審查讓好萊塢戰戰兢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