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5,861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indbelle

2013-02-28 08:34:09

Les Miserables:螢幕,舞台與小說隨想(流水帳風格,劇透慎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電影上映之後,看過好幾遍,在看的時候總忍不住有原著版,舞台兩版,以及電影版的比較,於是零零碎碎地把其中一些想法記錄下來。

需要說明的是,原著小說和電影都是可以反覆觀看的,所有的呈現的東西已經固定,但舞台版卻不一樣,它雖然有固定的框架,但也留給演員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表演的細節靈活多變,不同的劇組不同的演員會有很多差異,甚至演出了很多音樂劇劇本中沒有,看演唱會錄像也不會看到的東西。這裡我所描述的只是我所見過的舞台版片段。

關於版本的一點說明:

法語概念版:1980年巴黎上演的法語版是《悲慘世界》音樂劇的雛形,與現在的舞台版有很大的差異,不過這一版沒有留下過錄像,這裡提到法語概念版主要說的是錄音。

舞台版:雖然全世界有不少地區劇院買了版權排過地區山寨版,但這裡提到的舞台版只涉及Cameron Mackintosh製作的兩個版本——從1985年倫敦首演開始的原版,以及為慶祝二十五週年製作的新巡演版。

關於原著:筆者讀的是李丹,方於那個翻譯版,所以有一些人名地名用了那一版的翻譯,至於很多地方英文名跟中文名串著用了……大家懂的就好。

最後還是要說明:本文是流水帳囉嗦風格,劇透嚴重慎入。

——————正文——————————

1. 土倫監獄,在小說中並沒有詳細描述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只知道Jean Valjean在那裡做苦勞役。原版音樂劇的開場,是勞役們忍受著烈日在獄卒的監視下做苦力,或佝僂或匍匐地跪在地上,叮叮噹噹,敲敲打打,唱著那節奏強勁的Look down, look down。或許因為現實中的土倫是個海港城市,於是後來Jean Valjean的苦力工就跟船搭上了關係。在新的巡演版中,開場變成了浪花四濺的大船上搖漿,而電影中則是站在水里拉大船。電影開場從海底穿過殘破的法國國旗浮起來的視角很有史詩感,多人拉縴一齊喊號子也很襯開場曲的節奏,就是拉縴的時候囚犯們基本都是仰著望上看的,於是原版舞台的look down, look down, don』t look them in the eyes就顯得好像不是那麼貼切應景。

不過電影裡」don』t look them in the eyes」其實給了我們的男一和男二第一次眼神交流的機會。

之後電影版做的一個很好的細節改動就是一眼萬年(餵)之後的Javert警官,為了考察這個兇悍囚犯的力氣,讓他去扛倒下的桅杆,這算是給舞台版補了漏洞,舞台版Javert懷疑變身市長的阿讓這一筆提到的相當模糊而且缺少鋪墊。大力士Jean Valjean扛起桅杆的那一刻伴隨著加強的音樂,還是很震撼的。Hugh叔開場的造型也確實給人一種兇悍無比的危險人物的感覺。


2. Jean Valjean被主教收留,偷走銀器這一段,看過《悲》劇演唱會或者現場的應該知道Jean Valjean在一邊偷東西一邊逃走的時候還有那聲驚世駭俗堪比防空警報似的高音假聲took my fliiiiiiii~~~~~~~~ight!(當然也有舞台版V叔不這麼喊的),結果剛出門就跟落入陷阱似的直接被群眾舉著火把圍剿(就那一嗓子喊得,誰都知道你幹了無法無天的事還要逃走了),被扭送回來,主教穿著睡衣光著腳出門迎接的場面。電影中的處理當然沒這麼寫意,要更現實更接近原著一些。之後Jean Valjean的懺悔,在新巡演版和電影中都增加了一點宗教象徵物,電影中阿讓在教堂中懺悔,身後擺著碎裂的受難像,在巡演版中也有Jean Valjean驚慌失措中抬頭看見背景投影出的教堂頂端的十字架,靈魂突然被鎮住了一樣的感覺。

十分喜歡What have I done電影中Hugh Jackman的表演,Hugh叔一邊哭一邊唱的感覺讓我想到了小說里寫的Jean Valjean驚惶、羞愧、痛哭流涕的懺悔。

3. At the end of the day是電影中我最愛的片段之一。舞台上掩蓋在昏暗暮色中的窮苦人群就像一片幪著灰塵的影子,你看不清他們的面孔,只有一種深切的社會底層的悲苦。電影卻是把那種沾滿骯髒泥濘的悲慘形態清晰寫實地呈現出來。」Righteous hurry past」的歌詞鏡頭對應的是以Javert為首的警官在雨中打馬匆匆而過。

我一直懷疑導演是不是也從新的巡演版中尋找過靈感——相比原版舞台的抽象寫意,新的巡演版的確要寫實很多,確實更有借鑑的價值。原版舞台上人群散去,芳汀和女工在工廠門口領工錢這一幕,在巡演中則是視角從廠外切換到了工廠里,女工們在一條長桌前做工的場面。電影裡的處理方式差不多。鏡頭的運用,芳汀的服裝,都很明確地表現了芳汀因在一群女工中太出挑而被眾人嫉妒排擠。

這裡另一個補漏就是化身馬德蘭市長的Jean Valjean之所以會輕率地把芳汀事件交給工頭處理,是因為他猛然看見了前來報導的Javert在盯著他。在舞台版中Jean Valjean竟然會不顧芳汀的乞求眼神而匆匆離去,把這個女工的命運輕率地交給工頭擺佈,這一點偶爾會被人詬病。

4. Javert與Jean Valjean再一次的相見多少顯得有點喜感,這一段是電影新加進去的,也許要歸因於跟前後銜接不緊密的音樂段落加上演員演唱宣敘段的功力欠缺。Javert懷疑Valjean,上面提過的伏筆在這裡銜接上了。舞台版中那段蒙太奇似的runaway cart和市長挺身而出救割風老怕是在芳汀被送醫院之後。電影裡則是再一次地向原著靠攏,Javert有一個從懷疑到否定自己,然後去找市長認錯的過程。

順便說一下,小說中的Javert被描寫成高尚忠誠與陰險狠厲的結合體,無論面對誰都本色不改,而Russell Crowe叔扮演的Javert與市長大人碰面時看上去則是只剩下忠實,臉上寫著「有問題找警察」的憨厚風範,頗有一點讓人齣戲。

5. Lovely ladies和Fantine’s arrest與舞台版很接近。與原著能掛鉤的細節是舞台上嫖客的毆打虐待換成了往病弱的芳汀衣服里塞雪,不過在原著中是往後背塞,電影裡是往前胸塞。相比而言,後者顯然要更惡劣一點……

大愛的I dreamed a dream,在電影裡被放在了芳汀賣身之後的lovely ladies後面,而在舞台版中是芳汀剛被人嘲笑,被趕出工廠的時候。我非常贊同這個改動,因為後者給人的感覺其實只像是非常不走運地having a very bad day,而前者卻是芳汀對自己生活的所有希望全部破滅的時候。這首歌是劇中的名曲,眾人皆知它很煽情,但是據我所見過/聽過的芳汀,真正能演繹好的其實不多。一味悲壯憤怒撒狗血的會顯得太誇張生硬,不夠煽情的又覺得是隔靴搔癢情緒不到位。在電影中,導演本可以藉助大螢幕實現舞台上無法實現的一些效果,比如穿插芳汀的回憶或者其他畫面達到渲染和煽情的效果,不過這裡導演卻沒有這麼做,他像舞台版一樣把所有空間交給了演員,不僅如此他還只給了一個鏡頭,一個面部大特寫,這真是對演員的充分信任。還好Anne Hathaway對得起這種信任,她的演唱層次分明,淋漓盡致,不需要穿插其他畫面,你就能從她的眼神裡看出她整個世界的坍塌,她的回憶,她那一點曾經僅存的希望,以及希望被現實撕碎之後的,徹底的絕望和麻木。


6. Confrontation其實是我覺得Russell Crowe發揮最好的段落,二人的配合個人認為比25週年演唱會還要好一些。

小說中這一段其實Valjean沒有反抗就跟Javert走了,只不過他已經打算好了之後逃獄。而在舞台版中Javert警官很沒用地被Valjean一拳打暈,雖然Jean Valjean天生神力,但是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警官實在顯得很沒職業水準。於是在電影版中,Javert警官還是不愧於其職業素質的,劍法不錯,不過Valjean還是成功跳水逃脫。這裡看似埋下一個伏筆,那就是Javert警官不會游泳……雖然我覺得這個伏筆其實沒起到關鍵作用。


7. 小珂賽特唱雲中城堡時候盯著看的街頭櫥窗裡的洋娃娃,也是原著中特別描寫過的。順便提一下,最初的法語概念版這一段小珂賽特唱的是幻想著被一個王子解救,後來英文版歌詞改成現在的「雲中城堡」,因為英文詞作克萊茨莫覺得小珂賽特這年紀的小女孩還不會幻想男人,哪怕是王子……

Master of the house,電影中這一段褒貶不一,似乎貶的人更多一些。個人倒覺得這段處理的不錯,與舞台版差別挺大,但笑點都挺有效的,鏡頭切換也並不太亂。順口一提, Cosette和Colette的笑點是舞台版一直就有的,不過這個笑點舞台版只用了一次,電影裡用了三次……


8. 說到新歌suddenly,就要說一下此劇靈魂人物Jean Valjean的感情問題(不談感情人生不完整啊讓叔)。十幾年前另一個好萊塢電影曾有Valjean愛上芳汀的不靠譜濫俗套路,一直被人嗤笑。小說中的Valjean生活中在男女之情這方面是個空白,而唯一填補了這個空缺的是珂賽特,Valjean對珂賽特的感情既是父女又似情人,他甚至會為了珂賽特多看了Marius幾眼而吃醋,也會對Marius搶走心頭所愛萌生陰暗的嫉妒心。很明顯導演有抓住這一點曖昧作文章的意圖,尤其是飾演Valjean的Hugh Jackman正當盛年,那身材怎麼都顯不出老態龍鐘的老人味,於是導演索性讓他秀性感,Valjean深更半夜進養女閨房衣冠不整的一幕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轉移重點,導演絕對是故意的……

小說里描寫Valjean的這種心理花費了不少筆墨,但是音樂劇的劇本里其實並沒有涉及,所以電影除了這種點到為止的曖昧,就是加了一首suddenly,表現Valjean對小珂賽特的感情。這首歌在我看來不功不過,成為不了亮點也說不上敗筆。

舞台上Valjean抱著珂賽特離開,緊接著場景轉換到9年後的巴黎街頭。而在電影中這一段除了加了一首新歌,另外增加了Javert對Valjean的追捕。書中對這一段時間Javert對Valjean窮追不捨也花了相當篇幅,不過竊以為這一段頗有些雞肋,雖然與舞台版比用實際行動和過程表現了Javert執著精神,引出Javert的著名獨唱Stars,但實際效果使劇情多了拖沓之感,Javert騎馬追徒步奔跑的Valjean也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


9. 1832 Paris: Look down,緊接在Stars之後。這一段是我認為全片場面調度表現最好的地方。

『巴黎有個小孩,森林有隻小雀;這小雀叫麻雀,小孩叫野孩。
……假使有人問那大都市說:「那是什麼?」它會回答:「那是我的孩子。」』

九年後的巴黎,鏡頭從鳥瞰這大都市的上空降落在了那小野孩身上,跟隨著他去看這大都市的細節,一點點地展現已黎的風貌:巴士底廣場巡邏的軍隊,旁邊聚集著的大批貧民,平庸度日的中產階級,乘著馬車路過的達官貴人,慷慨激昂演說的大學生,各懷心事的聽眾……這所有的畫面都集中在了這一首Look down中。

於是不得不提一下電影中的小伽弗洛什,基本上滿足我心目中原著對巴黎小野孩的描寫。 『巴黎的野孩是恭謹、辛辣、橫蠻的。他的牙齒怪難看,因為他的飲食差,他的眼睛美,因為他有智慧。』

小說中的小野孩跟巴黎的大學生走的很近。在原來的舞台版中Gavroche通常與酒鬼Grantaire最親密,而在電影裡卻是和古費拉克。在小說中,實際在街壘上跟小G互動最多的其實是Enjolras。印象最深的細節,是Gavroche在街壘上上下下嚷嚷著要一枝槍——

      『安灼拉聳了聳肩頭。
  「要等到大人都有了,才分給孩子。」
  伽弗洛什趾高氣揚地轉身對著他回答說:
  「要是你比我先死,我便接你的槍。」
  「野孩子!」安灼拉說。
  「毛頭小伙子!」伽弗洛什說。』

在新的巡演中小G和大E的互動比原版更多了一些,當小G爬上桌子大聲宣佈拉馬克將軍去世消息的時候,大E把他從桌上抱下來這個細節非常有愛。

小說中的Gavroche是Thenardier家的孩子,Eponine的弟弟,音樂劇中並沒有這個設定,不過舞台版中look down一幕,Gavroche特別介紹了Thenardier一家,有的版本中Eponine和Gavroche還會表現出很熟的關係。電影最初泄漏出來的劇本里有Gavroche在Eponine死後跟古費拉克說:那是我姐姐。不過後來這個細節被砍掉了,電影的篇幅的確不適合摻和進太複雜的人物關係……

另外,電影裡的Look down里也提了一筆Marius的外祖父,雖然關於祖孫的矛盾和Marius他爹的淵源並沒有涉及,不過也算是點出了Marius富貴人家跑出來的叛逆青年形象。這也算是後來Marius最終回歸家庭,舉行盛大婚禮的一個交代。


10. 我必需要吐槽一下佈景:好像巴黎就繆尚咖啡館門口這麼一條巷子似的,Marius家就在咖啡館附近,Thenardier打劫就在咖啡館門口,Javert隨便巡個邏就到咖啡館這兒來了,ABC之友們這集會地方真的像菜場。

另外電影中一臉憨厚面癱的Javert一把揪著Gavroche的領子拎起來這個細節莫名地讓我有點萌。這算是代替舞台版中Gavroche認得Javert的伏筆嗎?這與原著中Gavroche對Enjolras揭發Javert奸細的時候說「還不到半個月,我在王家橋石欄杆上乘涼,揪我耳朵把我從欄杆頂上提下來的便是他」有點異曲同工之微妙的萌感。在電影中這一個微小細節也能算是後來Javert把胸前勳章摘下來放在小G身上這個細節的鋪墊了。


11. Red and Black (ABC Café)無疑是被縮減了很多,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承上啟下的一點背景介紹了。關於ABC之友,音樂劇只凸顯了Enjolras和Grantaire,電影裡倒是還有點古費拉克和公白飛的特寫。不過原著中風流灑脫富有幽默感人緣最好的古費拉克在電影裡卻是更表現得有嚴肅和悲天憫人之感。原著中理性仁愛的公白飛在電影裡顯得有點絮絮叨叨,比如對於Marius拿火藥桶威逼軍隊撤退之後的馬後炮嘮叨,還有Enjolras把Javert交給Valjean時候小動作抗議的細節。相比來說,原著中醜陋又絕不靠譜的Grantaire在電影裡倒有點原著古費拉克的感覺。舞台版劇本中雖然沒有多少戲份,不過在舞台這個天空間中,不少演員們也能通過自己自由發揮的表演來表現ABC之友們的不同個性。電影就只能跟著鏡頭走,由於篇幅限制只著眼在ABC之友這個整體上了。

舞台版中Red and Black之後接著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流暢過度到Cosette的In my life,鏗鏘激昂到兒女情長的轉換讓人想到原著中第四部的標題——「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不過電影版中因為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挪了位子,也就沒有這一段音樂的流暢銜接之感了。

小情人相會的院子給人的感覺很有雨果原著的描寫,不過區別在於Marius沒爬牆沒進院子。拍電影漫天放蝴蝶什麼的聽起來很浪漫,不過實際鏡頭中似乎並沒有怎麼吸引眼球。Cosette的閨房也能讓我聯想到原著中的描寫,當然原著中沒有半夜衣冠不整闖進來的養父。

12. 電影中的Eponine塑造也是介於原著和舞台之間。相比舞台版,原著小說裡的Eponine恐怕要自私很多,甚至有一點怨毒,她不僅私藏了Cosette托她轉交Marius的信,而且有意圖地將Marius指引進街壘,為的是要和Marius死在一起(原著中Marius本來沒有打算去街壘的)。舞台版的Eponine則要善良無私很多。不過在舞台原版中,one day more里當Marius猶豫不絕時,是Eponine拉了他一把,促使他決定跟隨起義隊伍的,在Thenardier一夥來Valjean家打劫時候,Eponine尖叫發出警告,這麼做她的心理活動是想著害怕Marius以為她夥同Thenardier來打劫。所以舞台原版的Eponine多少也會表現得有些私心。不過在新的巡演版中這一段唱詞,這樣的小細節也被剪掉了,於是舞台上的Eponine成為了不求回報善良無私的形象。

電影中保留了Eponine藏信的細節,這一細節對Marius沒有追著Cosette而去,而是選擇參加起義的緣由仍然有關鍵作用。

關於Eponine是否應該藏信,這樣的細節是否有損這個人物形象,略有爭議。個人認為添加這個細節倒是使人物性格更加豐滿。且不說從小就懂得欺負小Cosette,並且在Thenardier夫婦身邊長大被教導得熟習坑蒙拐騙的女兒如何能這麼無私,略有存疑,原著中連後期接近聖人的Valjean也會在擔心Marius會搶走掌上明珠而起陰暗心理,Eponine有這樣的私心真的是再正常不過。畢竟她還只是個普通人,並不那麼陰暗,也不是渾身散發著聖光,她只是個無望地墜入愛河中的可憐人而已。

13. One day more的剪輯似乎被很多人詬病,個人覺得不功不過。其實作為交代背景,渲染氣氛,展現場面來說,電影基本上都做到了,結尾處稍顯凌亂,而且,比起當年音樂劇以新穎的舞台調度手法來展現類似電影的蒙太奇效果這種創舉來說,電影的one day more只能說缺乏亮點了。

繆尚咖啡館各方彙集,緊鑼密鼓準備第二天的起義,其實說起來比原著中看起來更有計劃。不過第二天實際參加起義實戰的人的確比one day more中展現群眾隊伍少很多。這裡還有Enjolras親吻某勞動人民大媽的手錶現親民的細節,而在原著中Enjolras唯一的一吻親的是第一個犧牲的馬白夫老爹的額頭。

題外話地說,對於習慣了舞台版的觀眾,可能在看完One day more之後就有起身去廁所的衝動了,因為舞台版中one day more正是第一幕的結束,是音樂劇史上也常被人引作範例的經典第一幕結尾。

舞台版中雖然提到了要借拉馬克將軍的葬禮為契機起義,但並無葬禮這個情節,只有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由Enjolras領唱,然後帶領著學生走向街頭,one day more時振臂一呼,人群彙集,大隊行走在街頭,第一幕結束,然後第二幕直接開始造街壘。電影則是真的拍出葬禮,表現了一下大場面。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由Enjolras領唱加合唱的形式變成了真的大合唱。不過放在電影的這個背景之下也很讓人感動。由幾個人的清唱逐漸彙集更多的人聲,然後鏡頭突然轉到人群全景,伴奏跟隨著彙集起來的大合唱浮現,讓人心為之一振。

「To the barricade!」 這一著名口號在電影中響起。雖然大鬧葬禮,引起與軍方的流血衝突,比起原著里默默蓋起街壘來說顯得有失策略,不過在電影中以這樣的方式展現激烈衝突和大場面確實也很容易理解。


14. Javert警官充當奸細和被小Gavroche揭發與舞台版差不多,不過被揭發之後的反應,舞台版警官只是嘴硬一下,跟學生打打嘴巴官司,然後直接被Enjolras下令綁了丟一邊。原著中警官是認命地完全沒反抗。電影則還要特地表現一下警官的頑強掙扎,先讓Javert衝著那太陽神一樣的Enjolras臉上來一拳,然後讓太陽神反過來一棒把一臉忠厚老實不怒而威的警官打暈……這個全無必要的細節舞台版沒有,原著更沒有,於是我不厚道地猜測是不是導演看書里對Enjolras的美貌描寫太神化,忍不住想沖這高嶺之花臉上來這麼一下子把他打入凡塵麼,但私心又說其實電影版的Enjolras已經不那麼神化和高高在上了,這一個細節只能說充分顯漏了導演的惡趣味吧……

之後的街壘差點淪陷,Marius拿火藥桶以玉石俱焚威脅勇退軍隊,Eponine為救Marius擋了槍口,這都是舞台版中沒有,取自原著的情節。最初劇本里小Gavroche對古費拉克說「她是我姐姐」還是被去掉了,只留下了Gavroche一個流淚的鏡頭,估計編劇也覺得這麼寫會很讓人摸不著頭腦。之後Gavroche送信給Valjean與原著一致,原著中Marius要小G去送信是為了讓他離開街壘,舞台版中也有在Enjolras下令「讓婦女兒童和為人父者離開」時,有學生硬把小G扛走的細節,可惜這偉大的小野孩卻像是街壘上的小牛虻,自己偏偏總要飛回來。

順便說一下Gavroche那首」little people」,在原版的法語概念版錄音中這首歌原來叫「都怪伏爾泰」,歌詞就是雨果小說的原文,這首歌當年曾經發行過單曲,登上過法語流行榜首,可以說是《悲慘世界》法語概念版錄音中最著名的歌。這首諷刺意味的兒歌在英文版中改成了小大人賣萌的」little people」,最初的倫敦版」little people」還基本保留了完整的一首歌,不過後來就越來越縮短,到現在這歌基本上沒有了,淪為過場。在前些年的百老匯第一次復排中小G犧牲時唱的也不是」little people」,而換成了一首用」look down」里Gavroche主題做調子的叫做」ten little bullets」的歌


15. Drink with me,在原著中是詩人讓•勃魯維爾的那首長長的情詩(勃魯維爾也是原著中街壘上第一個犧牲的),在舞台版中是Feuilly領唱第一句的一首歌唱逝去時光、歌唱生活和友誼的歌。在電影中領唱的卻是舞台版里負責質疑的酒鬼Grantaire。舞台版中,這首歌裡還有女聲重唱部份,不過電影中比較忠實原著,街壘戰士中沒有婦女,於是負責重唱部份的是Gavroche的童聲。有一個小細節:舞台上的Enjolras一般是不參與合唱這首歌的,電影裡卻給了Enjolras在街壘後若有所思跟著輕聲合唱的鏡頭,讓人覺得Enjolras多了一分溫情,不過在原著里,Enjolras是只會在街壘的某個角落喃喃念著他唯一的情人「Patria」(祖國)的人。

關於劇中非常有名的bring him home,其實在最初本來不應是bring him home這個調調。這裡要提一下原著描寫里Valjean讀Marius信時的陰暗心理——電影版這裡只顯漏了一瞬,在書中這個心理活動描寫得要更深一些。其實舞台版創作團隊最初就像要表現Valjean對Marius的嫉妒和陰暗心理,於是是為了讓舞台版的Valjean看起來不那麼聖人,他們曾經構思過一首叫做Night Song的歌,是Valjean在街壘上對入睡的Marius唱出的心理活動,不過,這首歌在原來的法語概念版中並沒有,是勛伯格先寫曲子,然後克萊茨莫再填詞,而等這曲子寫出來的時候,大家發現這歌調子完全不陰暗,而是像在寧靜地祈禱,於是克萊茨莫就把歌填成了Bring Him Home這樣子。這歌太適合Colm Wilkinson唱,可以說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等他試唱完之後,整個創作組似乎都非常滿意這個效果,結果原來構思的」Night Song」反而再沒有人提了。電影中Valjean對Cosette的情感依戀,以及對Marius的敵意這樣的感情線索有這樣細微的體現,不過還是被街壘上那首神聖祈禱般的Bring Him Home沖淡了。

舞台版中Valjean坐在街壘上,一束光從天空投下,他看著腳下倒頭入睡的Marius唱完bring him home,而電影裡的Valjean是在屋子裡不知所謂地走來走去,就好像他茫然失措地四處找調似的,此處只能對Hugh叔表示無比的同情……


16. Final Battle。小Gavroche之死總是把悲壯推向高峰的一個情節,尤其是在電影中他剛剛唱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把眾人的情緒鼓舞起來之後,更增添了虐的感覺。不過電影中Gavroche撿彈藥處理得很莫名,讓人覺得小娃兒死得實在不值。

Enjolras那聲」until the earth is FREE」在舞台版中也是一個高潮,最初的英文版中,尾音那聲「FREE」一般都是不帶唱的怒吼出來,後來的很多版本中這句變成了普通的唱出來,而電影的處理方式則是近年來倫敦大E的處理方式:用拉長的高八度的高音唱出來,很有show off的效果。

之後的決戰是原著的減縮版,讓人聯想到從不吝惜筆墨的作者那簡短又慘烈的一句交代『博須埃被殺死了,弗以伊被殺死了,古費拉克被殺死了,若李被殺死了,公白飛正在扶起一個傷兵時被刺刀刺了三下,刺穿了胸,只朝天望了一眼就氣絕了』,最後只剩下開了外掛的Enjolras與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Grantaire共同赴死。

原著中的Enjolras連死的時候都開著外掛,身中八彈屹立不動,只有頭垂下。舞台上街壘轉過來展示的仰面倒掛躺紅旗的Enjolras,以及街壘下已死的小Gavroche,是全劇最震撼人心的造型。電影則是折衷處理,既保留了原著的赴死情節,也有向舞台版致敬的扯紅旗倒掛的鏡頭,雖然我覺得這樣的處理在電影裡看起來有一些不倫不類。

之後的bring him home樂隊間奏,導演本來也是想直接致敬舞台,展示倒掛的Enjolras和死去的小G,不過不知道出幹什麼考慮,這一段只剩下了Javert摘下胸前勳章別在小G身上。

如果按照原著和舞台版的形象,Javert是不是有這種憐憫心很值得懷疑,不過對於電影版來說,這也的確可以當作Javert內心軟化以致最終自殺的一個推波助瀾。


17. 空桌空椅空對淒涼,導演依舊是只有大臉特寫鏡頭,雖然Eddie同學的表現非常不錯,但熟悉舞台版的人大概都在期待這一幕至少真會有phantom faces at the window, phantom shadows on the floor出現。原版舞台上的Marius一人坐在咖啡館空蕩蕩的桌椅前唱,後面ABC之友們在昏暗的燈光下出現,甚至還會坐下,擺出平日咖啡館眾人的造型,回憶浮現,恍如昨日。新的巡演版中這一幕卻是在滿目瘡痍的街道上,地上有turning中的婦女放在那裡紀念逝去學生的蠟燭,最後ABC之友的靈魂出現時各自站在一枝蠟燭後,端起蠟燭,然後吹熄,慢慢地退出舞台,最後一個退出的是Enjolras。

小說中的Marius對於這段回憶只是淡淡帶過,沒有這麼深沉痛苦的描寫,音樂劇中的這首歌實在太出色,給Marius這角色博了不少好感。據倫敦原卡Michael Ball說這歌本來有被刪去的危險,是他堅持一定要把這歌留下來——他的選擇真是太明智。


18. Finale,尾聲。舞台版是Fantine和Eponine出來迎接Valjean上天堂,這裡Eponine的出現一直讓人很莫名,也許只是因為這裡想要兩個女聲來唱和聲會更和諧。電影裡換成主教來引導Valjean這個改編讓人覺得最合適不過。


最後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reprise展示的是千萬群眾彙集在巴士底廣場上一座巨大的街壘上,逝去的人們搖旗高唱著somewher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鏡頭同時展示了巴黎城中很多街道都築起了街壘。

雖然電影的末尾並沒有特別表明,但從最初的劇本和主創人員訪談中都可以看出,這一幕想要表現的是1848年二月革命的場面,那一個月巴黎人民在城中大小街道上築起了不計其數的街壘,巴黎真正變成了街壘的海洋,結果是兵不血刃逼得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退位,終於完成了1832年起義未達成的目標。

電影的Finale歌詞也把they will walk behind the ploughshare, they will put away the sword改成了WE will walk behind the plough share, WE will put away the sword。雖然有那麼多看似白費了的努力,白流的鮮血,但世界在這些衝擊下總不是無動於衷的,正因為這些衝擊它才在turning中緩慢進步,一步一步獲得階段性的成功。也許對於無宗教情結的人來說,they will live again in freedom in the garden of the Lord並不能給人安慰,而電影結尾所喻示的真實世界才更給予人對於追求光明的希望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