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決戰夜--Night Watch

守夜人/NightWatch/Nochnoydozor

6.5 / 49,843人    114分鐘 | 104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導演: 提默貝克曼比托夫
編劇: 提默貝克曼比托夫
演員: 康斯坦丁卡班斯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李

2013-02-25 06:10:04

從守夜人談哲學


「哲學」這個詞是洋味十足的,十九世紀末,日本人西周將希臘文philosophia譯成漢文「哲學」,黃遵憲將此詞引入中國,當年似乎還引發中國有無哲學的爭論,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有,肯定有,例如孔子此人就成功地戴上許多帽子登上世界舞台,其中一頂帽子就是哲學家。當然哲學本身是意識形態鬥爭的主戰場,在上至80歲下至8歲的人必談唯物必斗唯心的那個年代,御用哲學家們不忘老祖宗,深刻挖掘歷史長河中可以扣上哲學家的祖先們,並一一戴上唯物唯心的帽子,這是另話,暫且不表。
老李讀書不多,粗人一個,以我淺顯的目光,看待所謂國學兩千餘年的發展,無非就是儒學向理學的發展過程,專業話叫做從訓詁之學到義理之學。這兩個學說分別盛現於中華文明的兩個鼎盛時期,漢朝及宋明。這兩個時期均出現了老李認為在當時是具有一頂程度上超越時代的著作:王允的《論衡》和王陽明的《傳習錄》。《傳習錄》暫按不表,這裡只稍談《論衡》。
其實《論衡》此書對主流意識形態影響不大,甚至還被列為禁書。老李欣賞此書的原因不僅僅是其有把皇帝拉下地的勇氣,最主要還是他最早較系統地闡述了「衡」這個哲學範疇。他講的「衡」是平衡和均衡的,拿時髦話說就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當然,《國語·鄭語》記載早在西周時,周太史史伯就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和,本身就是中華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這些命題早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內心,影響中國人的行為。
但是,老李認為,所謂哲學,自圓其說。今天最熱門的哲學詞彙是「和諧」,在這個詞彙背後的力量下,一批批御用哲學家蜂擁而出,「平衡論」就是他們的最大成果,當然,孔德、斯賓塞和布哈林等人也被一一定義,一個個半新不舊的概念噴薄而出,真正達到咱們學貫東西的身價,唉,學術界。老李認為,放眼全球,最有骨氣的文人和最沒有骨氣的文人都出在咱中國,當代,是以後者為絕大多數。
回到《守夜人》本身,這部電影被公認為俄羅斯現今電影的輝煌之作。俄羅斯的文藝自從當年的主旋律創作題材驚艷全球之後,一直處於衰退狀態,包括電影。據說《守夜人》的拍攝成本也就500萬美元,就形式而言,你可能會說他是一部大拼盤,的確,在本片中你會找到很多好萊塢電影的影子,但是,這部電影想要所透露的思想性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和與平衡的維持,善與惡的選擇,這本身就是很有藝術創作的題材。

2009-07-20首發百度http://hi.baidu.com/leeyzh/item/5da21505730e8337a2332a7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