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為愛出走--Barbara[2012]

芭芭拉/女医生的秘密(港)/被恋爱的秘密(港)

7.2 / 10,801人    105分鐘

導演: 克里斯汀‧佩佐
編劇: 克里斯汀‧佩佐 哈倫法羅基
演員: 妮娜霍斯 萊納波克 馬克‧瓦斯奇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rennteiskalt

2013-02-24 16:01:08

我們能否拋開情感而活


德語區近年來以每年一到兩部的速率出著佳片。這話看起來挺悲哀的,但其實是個相當了不起的成就。這一部在柏林拿走了最佳導演銀熊獎的《芭芭拉》就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

故事發生在80年代前東德波羅的海海岸上的某個小城裡。東德那種特殊的社會形式和人民的生活狀態一直以來都是德國文藝作品的興趣點。但與其他作品裡政治因素所處的位置不同,《芭芭拉》僅僅把它鋪在背景層上。觀眾在電影中首要看到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故事。

來自柏林的芭芭拉是一位技術精湛的兒科醫生,影片用了幾個細節就勾勒出她的品味:她聽的古典音樂、她彈的鋼琴、她的梳妝打扮。她把自己與其他同事「孤立」出來,其中也包括診所的主治大夫安德烈。

後來我們慢慢發現了芭芭拉身後的秘密,也逐漸了解了安德烈相似的經歷。於是我們問自己:這兩個人是一種什麼關係?

沿著二人關係這條線索,電影一步步的展開和發展著。其中,兩次對病人的治療是尤為重要的情節。兩次的患者分別是被強制勞作的少女斯黛拉和為情自殺的少年馬里奧。如果說對斯黛拉細緻和用心的照顧讓人看到芭芭拉冰冷的外殼下面有著感情和責任心的話,那麼馬里奧這一情節對於主題的呈示就更顯關鍵。芭芭拉發現,看上去恢復良好的馬里奧其實有著重大隱患:他的情感不見了。他可以記憶起來每一餐吃掉了什麼,卻對女朋友的情緒無動於衷。於是芭芭拉建議安德烈進行手術,並且解釋道:

「您看,我是不是也得去做個手術?」

已經再清楚不過了。影片的高潮部份,斯黛拉再度出場,一切便水到渠成:馬里奧的手術順利進行,而芭芭拉也通過對斯黛拉的拯救救活了自己的情感。

這場拯救的完成者是芭芭拉自己,而不是她那個秘密的西德情人。這個情人在電影裡出場兩回,而他的作用並不是提供感情的慰藉,而僅僅作為西德的象徵存在著。一切都表明,他作為西德只為芭芭拉提供了出走的動機,除此以外他能做的實在寥寥。那個出現在偷情賓館的女孩警示著芭芭拉:這種關係是否僅僅建立於性、物質乃至一個飄渺的想像之上。

安德烈書里那個老醫生的故事則更加明了地點明的這一點:這是一種不對等的關係,你們只是在各取所需,你苦難中抓住的稻草並不能長久。完全沒錯,西德很可能意味著放棄熱愛的事業甚至尊嚴。

我們不禁要問:西德到底意味著什麼?東德的生活是否就糟糕到那樣?

隨著芭芭拉乘坐的火車,我們看到田間勞作的女孩們淳樸而熱情地揮手;我們也看到那個幫忙給芭芭拉轉交錢的姑娘把腿舉高來預防靜脈曲張。就連那個招人討厭的監視部門領導,家裡也有一個重病患要照顧,他也會被做丈夫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所有人不過都要過日子罷了。

在安德烈的實驗室裡掛著一幅油畫。它的意義安德烈也已經明白地展示給我們了:無論是怎樣一個環境、無論是什麼樣的情節,我們應該首要關注不是事件的意義,而是這其中獨立的人。他也許是時代的受害者,然而他也要生活。

必需要說,《芭芭拉》是一部相當學院派的作品,這體現在它精打細琢的劇本上。帶有設計感的外部力量精確的出現在每一個細微轉折點處,迫使芭芭拉認真思索自己所處的位置。這種很經典的構建是百試不爽的。在男女主的關係發展主線上,那些小細節起到了決定作用。一個出色的例子是芭芭拉兩次搭乘安德烈的車,前一次總由安德烈挑起話頭,後一次則基本是芭芭拉在發問,二者的關係轉變可見一斑。而電影的導演則用低調、沉穩然而韻味深長的手法把這個故事講得從容不迫,卻又讓人滿口餘香。

影片的結尾一幕可謂畫龍點睛一筆,而這一場戲正是男女主演在電影裡完美表演的一個縮影,那樣兩個眼神裡包含了多少不可言說的意味。這樣精妙的表演和精巧的劇本以及精準的指導一起讓我們靜靜打量:我們究竟該如何活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