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

龙虎少年队/逃学黐孖咇(港)

7.2 / 598,032人    109分鐘

導演: 菲爾洛德 克里斯多福‧米勒
編劇: 喬納希爾
演員: 強尼戴普 查寧泰坦 喬納希爾 賈克強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enny!!Penny!!

2013-02-21 05:32:41

個人關於喜劇電影的零星印象


電影除了藝術上的追求外,它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供世人開心的創作結果。而喜劇電影除了還原它這一特質之外,有時也能體現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水平。
在我國,喜劇片在傳統觀念里,無論是劇本演員還是製作水平都屬於低成本,因此票房相對於這種低投入來說也算是差強人意,大概便是這種原因造成了近幾年來除了大製作電影按期登上螢幕外,最多人涉及的恐怕就是喜劇片這一類型。
但越多人觸碰喜劇電影,華語特別是內地喜劇電影卻沒有提高,在量的背景下甚至出現了質的退步,我想,這不只是傳統觀念在那些創作者心裡作祟,也是在觀眾心裡根深蒂固了。


至今,在我父親的觀點裡,中國真正的喜劇電影就是陳佩斯的電影。
在我看來,陳佩斯那時的表演能夠稱之為電影表演,討喜的表現不僅存在於面部,還有整體的肢體語言配合劇情能夠提供滑稽的效果,但又不全依靠這些雜耍來討好觀眾,這和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同的,他自己應該明白表演的用力的程度。個人認為,這是和現在的喜劇片最大的不同。
這時期的電影主要的核心就是好玩的劇情——內地喜劇的基本故事設定也就是從這個時期就沒有改變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屌絲逆襲。
這種設定不僅僅是因為陳佩斯的形象所致,主要是在人們的內心裡,喜劇要想真實,就是必鬚髮生在這種所謂小人物里:這種人物的形象和大眾拉近關係,離奇的行為又與大眾保持關係,這種關係狀態是最佳的。就像在《爺兒倆開歌廳》這部電影裡,二子其實已經有些富二代的背景設定,但角色仍脫不了屌絲的心理。
其實不論是內地還是港台,世界電影裡喜劇電影故事設定都是這麼開始的,簡單直接。但在當時年代的原因下,悲天憫人的情懷不是喜劇電影所要承擔的,特別是在內地環境和百姓需求上——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把內地當代電影發展的這幾年映射到世界電影歷史上,陳佩斯的出現相當於卓別林時期。但卓別林的作品在當時能有更多機會去表達更深刻的社會訴求。而且,在這種相映射的設定下看,我國電影在受到好萊塢的影響下,到底是走的太快呢,還是發展的太慢?


當香港人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把這種相類似的許冠傑的耍寶喜劇片看夠後,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期,其中兩個最重要的、無需過多砌詞的名字,就是周星馳和王晶。
周星馳的喜劇方式除了那幾個招牌動作和表情,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誇張行為,主要是靠語言進行自我諷刺和貶低,而這種自嘲的後果並不是為了帶來同情分,而是讓觀眾對他產生某種別樣的厭惡和排斥,用他的話說就是「欠扁」,以此來達到搞笑效果。
而所謂的屎尿屁也不是出現在劇情中,只是更像一段周星馳的個人表演秀。
(在周星馳的角色形象中,小人物是常常被提及的一個詞,但被周星馳的表演無限擴大脫離了真實的小人物,是否還具有批判現實的功效呢?)
周星馳作品裡除了原創的部份,還有一些是基於一些非無厘頭片進行的改造,其中較有特色的是吸取好萊塢動作片的靈感。這些改造與其說是本土化,不如說是周星馳化。
縱覽周星馳的作品,其實很難把他主演的電影稱之為周星馳的電影,因為試想一下,如果一開始就把主角換做別的演員,或許大家也能接受,我從不認為,一部差勁的電影能靠一個人並非不瘋魔不成狂的表演來挽救成功。因此,王晶等人的努力更加比周星馳重要。
所以,不是周星馳一個人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是一群人:一群電影人,他們具有較成熟的電影素質,能夠迅速且完善地打造一類電影的製作基礎;一群觀眾,他們具有成熟的觀影素質,能夠迅速的消化新的產品,並在認可之後花錢投資。
(周星馳的成功雖然給當時的喜劇電影乃至現在的華語電影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但究其根本他的作品的表現力只是體現在一個怪字,所以,當再有人拍搞笑片無厘頭片時,無論它的優劣如何,也無法給人帶來什麼新的感受,見怪不怪。香港無數搞笑片慘澹收場,而星爺一部長江七號收的盆滿缽滿,便是最好的證明。)
香港這種寬鬆跳躍的包容不僅加快了電影的發展,而且還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這樣看來,內地還是走得慢了。

3
在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紀間內地的喜劇片,唯一能被人認可的喜劇電影就是馮小剛了。
馮小剛的作品裡,雖然大體感覺不到題材上的變換,其實細一看下就會發現,他每個作品的主角和背景故事不相同,這一方面這展現了馮小剛創作的視野,另一方面體現了這十年來內地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發展。
「北京」這一標籤在馮小剛的作品中十分重要,不只是因為演員的口音,還在個別的背景設定中,北京依舊肩負著代表中國這一特性。現在想來,這種特性不僅體現了當時北京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也脫離不開政治上宣傳中國標誌的意味吧。
馮小剛的喜劇方式不再靠耍寶的行為和劇情,而是好玩的情節和台詞。情節上主要的特色是緣份的碰撞,這除了上述的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的新機遇的原因外,內地年輕人對愛情如何發生的表達也開始轉變。在台詞方面用力在「貧」這一點上,不僅體現了北京人說話的特色,而且貧的台詞能在有限時間裡更深刻地挖掘出語言內容,隨帶的語調還輕鬆愉快,這是最重要的。
馮小剛電影的影響除了在電視劇作品中產生一個個話癆角色外,在電影行業內的成功案例卻並不多見——一是因為以台詞為重點的作品畫面感不強,拿捏不好便會失去電影韻味,例如失戀33天;一是它所需要的基調和對台詞的打磨並不十分簡單,這雖然不會增加製作成本,但會提高創作要求,而這方面,恰恰是國內電影的短板。


說會這部電影。
我可以說我從開篇阿姆的成名曲就嗨了起來嗎?對於這個點事後我就在想,如果把它搬到中國來拍,會用哪首歌來開場呢?
這突然讓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電影創作上的一個難題,還是同作為消費娛樂的流行歌的推廣的難題——既不能說流俗也不能說小眾,重點是必須引起觀眾中大部份的嗨的共鳴。
說起來很好選擇,其實不然——因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華人的笑點和嗨點像春晚一樣眾口難調,就算把受眾人群縮小到只是來看這部電影的年齡層,也恐怕很少有人能拍著胸脯說某某首歌肯定ok。加之中華文化賦予華人性格的培養,苦澀的歌曲會在國內走得相對一帆風順。華語歌曲宣洩的類型一般是歌頌,然而歌頌是並不會讓人心潮澎湃的。舶來物的搖滾也好嘻哈也好融合了這麼多年依舊不倫不類,還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共鳴的作品。
不僅僅是歌曲的選取,在對待的配樂的態度上內地喜劇電影也著實欠妥。除了所謂有一定製作水平和藝術追求的作品外,很少有電影的配樂能讓人津津樂道,更不用說是喜劇。雖然在對劇情效果的處理上,運用配樂來進行烘托氣氛傷感也好澎湃也好,都是較為低級的,但是面對這種創作者對其不重視的態度來說,寧願讓配樂在喜劇效果上喧賓奪主一下也未嘗不可。


雖然接下來的幾個橋段過於老套,但是也演員讓電影增色不少。
說到演員形象,之前提過有很多明星投身於藝術電影,這不僅僅提升了自身的電影檔次,也帶動了觀眾對藝術片的關注。但又有幾個明星能夠認真投身向喜劇片呢?
近年來內地喜劇片的主要元素就是惡搞。好萊塢也有惡搞,除了這部少年龍虎隊,還有徹底惡搞的大獨裁者。但是,在近數年來,無論好萊塢惡搞電影的男主角的行為及行為帶來的結果多麼極品奇葩,其本身形象及視覺印象都是較為正常甚至端正的,這一方面能形成一種反差帶來效果——這麼帥的人做出這麼二的事情多好笑啊!一方面端正的形象不會使明星演員產生排斥心理。
最重要的是,好萊塢的觀眾早已看夠了二逼屌絲的主角,他們的產業鏈也允許迸發出新的元素。然而內地喜劇電影,卻依然十年如一日的「深諳」喜劇電影的脈搏——在創作品質低下的前提下,不去深究華人應該變更的包袱,一味地進行多元素的雜揉,到最後這種速食產物帶來的不會是肯德基麥當勞,只會是街邊地溝油炸雞排。
我同時也會在想,有些人詬病喜劇大師的馮小剛離這條路越走越遠,但他再次轉身的時候又是否能轉得漂亮呢?他是會成為周星馳似的人物——即使依舊耍嘴皮子但馮氏嘴皮子永遠是最屌的,還是讓人扼腕痛惜——馮導終究只能浮於文化表面無法改變內地喜劇格局。


至於我為什麼對少年龍虎隊這部電影情有獨鐘,除了它的確摸到了我的G點讓我狂嗨不已,個人認為它也給予了華語電影一記響亮的耳光——槍戰、帥哥、基情、校園、惡搞、煽情等等元素毫無違和感的拼接在一起後,完全沒有低劣品質的感覺。

其實不用說華語電影,內地每年其實都不缺少優秀的作品。內地穩固了幾百年的文化在短短二三十年才開始敞開懷抱猛烈吸收國外思想,雖然要不斷進取,但是對於優秀作品也要給予肯定的態度。相對於不停對上層藝術作品的頤指氣使,現今內地電影產業更重要的是基礎框架,連最基本的爆米花電影最簡單的喜劇電影都做不好,還空談什麼內涵和大製作。

有些人說:華語圈是永遠做不出像少年龍虎隊的電影,這不僅僅是因為電影產業發展程度的原因,還有文化氛圍的原因。但我想說,當今政府談了這麼久的文化復習文化崛起,這是對本土文化的一種尊重,但對於電影這種世界性的創作來說,從另一方面講是不是又過於狹隘呢?並且,以我本人為例的普通消費觀眾既然能嗨起來,就證明能夠消化這類型作品。
當觀眾進步了,電影作者們還沒思考的話,就還是那句老話,根本沒有關注消費市場。
但從另一方面講,橫向對比評分接近的作品,少年龍虎隊要出色不少,那些抱著一種「國產能出這樣的作品就不錯了」的心態的觀眾,是對追求失望了,還是沒有追求?

好玩可以讓人消遣,但爽才能讓人愛下去。

行百里者半九十。
評論